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尤家聪 《临床医学》2000,20(1):60-61
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或延长生命,随着对心脏电生理学与血液动力学研究进展,以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研究的深入,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也在不断更新,不仅注重新药的研究与应用,更重于治疗方案与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即根据病人心脏电生理、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选择方案及药物,使治疗更趋合理化或个体化。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新观念 1.1 根据心脏电生理选择药物:心脏电生理异常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复杂的,不能仅用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来解释,在不同的病人中,每一种药物的电生理及血液动力学副作用,均需参照临床表现来掌握,不注意心脏的电生理研究与探索,就会给用  相似文献   

2.
5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常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最常见的类型 ,尤其老年患者 ,随年龄增长 ,心脏传导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都有退行性改变 ,同时伴随不同的基础疾病 ,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作用反应较差 ,而对其副作用反应敏感。为了探讨临床常用的 5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现收集了 36例病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收集本院近 8年来收治的 5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 36例 ,男 30例 ,女 6例 ,年龄 6 1~ 88岁 ,平均 (6 8.5± 6 .6 )岁。…  相似文献   

3.
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导致严重后果。正确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大多学者不主张对这组患者进行长期药物治疗。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期前收缩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较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诱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脏和非心脏的副作用,而且复律后房颤复发率较高。通过导管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与左心房间的电传导是近几年来用于房颤治疗的又一新技术,可有效地预防心房颤动的发作。2001年10月-2005年8月,我科对62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进行了电隔离术,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利多卡因致老年人精神障碍31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多卡因是快速制止严重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属具有膜稳定作用的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 ,用于临床 4 0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随着老年患者应用的增加 ,尤其是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用后 ,我们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本研究收集了 31例治疗量利多卡因致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病例 ,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989~ 2 0 0 2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 31例 ,年龄为 6 6~ 92岁 ,平均年龄 79.2岁 ,均为男性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有频发或偶发室性早搏 2 1例 ,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1 0例。经静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69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在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按心功能级别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钾镁合剂和洋地黄等.必要时联合使用心律平、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果 显效132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93.5%.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心肌供血,调节心脏自主神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年人群增多,老年性心律失常成为内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其治疗也有一定特殊性和困难。现就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意见和常见的几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试述如下:(1)快速心律失常应及早治疗,否则易致血压下降、心绞痛、心力衰竭、猝死等。(2)因老年人肝肾等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宜从小量开始。(3)应选对心脏无负性肌力或负性肌力作用较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有的心律失常临床意义不大,有的则影响患者健康并危急生命。因此,对于此类心律失常,必须给予积极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防止意外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随着对心脏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了解,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而首先要判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恶性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如需药物治疗,以选择何种药物为最佳。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及时识别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射频导管消融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相关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明显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预后,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曾经了现过室性期前收缩,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及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等因素,又可将其分为高危性和低危生,对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临床医生意见不尽相同,特别是某些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其他副作用使临床医生应用非常谨慎,因此,寻求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少,长期应用增加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我们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冠心病类型 ,其特点为心脏逐渐扩大 ,反复发生的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心律失常 ,将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1] ,临床治疗甚为棘手。偏重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往往效果不好 ,尤其是恶性度较高的心律失常 ,如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扑、室速等 ,如不及时处理常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甚至引起心脏停跳等严重后果。所以从根本上治疗心功能不全 ,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8年以来收治这类患者6 8例 ,部分患者采取了综合性治疗措施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8…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人。严重者可影响血液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尤室性早搏最为常见。近一年来我们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室性早搏40余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常规心电图检查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轻者无需治疗。重者临床表现凶险乃至可发生脑缺氧综合征或猝死。老年心律失常不仅是一般内科或心血管内、外科专科医师经常需要处理的临床问题,而更是CCU、各科ICU中的主要热点问题,也是各科危重病人及各类重大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否及时正确对心律失常作出诊断、明确诱发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积极防治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成功率、死亡率、乃至猝死的发生率。笔者就该专题进行理论与实际、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仅对老年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士星  王贵平 《临床荟萃》1993,8(13):583-586
自1964年Selzer和Wray首先描述奎尼丁晕厥系药物引起快速多形室速以来,其后又分别证实了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种致心律失常作用,近20年来,由于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问世,心律失常检测手段不断提高,室性早搏对猝死“扳机作用”的认识使得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大为增加。因此,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日益引起了重视。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出现的心律失常及(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加重(Proarrthy thmic)或致(arrhy thmigenic)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心律平是广泛用于临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在大容量全肺灌洗(Massive Whole-Lung Lavage)过程中应用心律平对术中出现的窦性心动过速具有给药方便,疗效满意的特点。但曾有4例患者静脉内给药后出现溶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的异常.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障碍,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重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要选择最佳药物治疗,必须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索他洛尔为唯一兼具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活性的β阻滞剂。是一个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作比较了索他洛尔与心律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