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阿司匹林抵抗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阿司匹林抵抗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从防治阿司匹林抵抗的不同临床角度出发,对阿司匹林抵抗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结论:阿司匹林抵抗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检测标准的前提下,预防阿司匹林抵抗应实施治疗方案个体化,加强服药的依从性,联合使用相关药物,特别是与经典中药制剂的联合使用应予以重视,同时加强心血管基础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连服14天;治疗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加波立维(氯吡格雷)75mg,连服14天.结果 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P<0.05),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总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较少发生缺血性脑卒中(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阿司匹林抵抗可以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增加3倍以上。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随访阿司匹林抵抗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氯吡格雷治疗对预防MACE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我们在105例患者中测定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器(PFA)-100分析血小板功能,药筒采用胶原和(或)肾上腺素、胶原和(或)ADP。研究的初级终点是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结果:19%(n=20)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在随访中,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有9例(45%)发生MACE,对阿…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阿司匹林抵抗”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阿司匹林是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常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使心脑血管主要事件发生率降低25%。但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部分服用治疗剂量,甚至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仍发生了血管栓塞事件,此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6.
杨勇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591-594
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栓塞性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广泛.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个体差异、阿司匹林抵抗(AR)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预防用阿司匹林疗效的不利影响等临床面临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综述AR的机制及其对各类心血管疾病高危惠者预防用阿司匹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ADR咨询     
系列问答89———何谓阿司匹林抵抗?人们最早认识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是在1967年,1971年其作用机制被阐明。之后,阿司匹林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然而,在众多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约有5%~40%的患者会出现对阿司匹林“不应答”(“nonreponsiv”e),即出现所谓阿司匹林抵抗现象(phenomenon ofaspirirne-sistance),从而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阿司匹林抵抗(aspirirnesistan)ce通常是指患者在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时,不能产生如下效应:预防血栓…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生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两种药物产生抵抗存在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依从性、给药剂量、遗传因素等。遗传因素为主要因素,相关研究较多。目前,已经发布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药物剂量调整指南,但ABCB1基因对两种药物抵抗影响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对ABCB1基因多态性与甲基化对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两药抵抗相关性,ABCB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差异对药物抵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王滨  张涌  陈泽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76-2277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冠心病、栓塞性中风、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阿司匹林的疗效有巨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出现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由于其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以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未能达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治疗是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重要措施,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的一线药物,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患者的二级预防.然而,阿司匹林在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卒中复发的功效,从而导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阿司匹林抵抗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1例阿司匹林高抵抗风险的冠心病患者诊...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最早用于止痛抗炎治疗,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及脑出血。服用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阿司匹林抵抗心肌梗死1例,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金标准”,在预防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效益。临床上,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尽管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获益很低。对于非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降低41%的心血管事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降低了10%。虽然研究显示糖尿病同阿司匹林抵抗高度相关,然而糖尿病患者中高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的原因还不清楚。本文拟就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及其逆转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其疗效已获得广泛肯定.但临床上,部分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发生机理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阿司匹林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最普遍药物。但研究发现~[1],阿司匹林并非能使所有患者同等受益,一部分患者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却仍然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由此,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或"阿司匹林无反应性"等概念。既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5.5%~45%。ACC/AHA指南指出,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低危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及早期干预治疗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973例诊断为高血压病中低危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连续14d,进行阿司匹林抵抗检测,选择其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并愿意进入研究的患者183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干预组,所有患者都规范服用降血压药物及高血压2级预防,阿司匹林组仍然继续服用法阿司匹林100mg、qd,干预组改用氯吡格雷75mg、qd,6个月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AR),随访患者2年,比较2组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973例患者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者247,发生率为25.3%,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MAR)下降较阿司匹林组明显(P<0.05),2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组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在高血压患者中确实存在,其发生率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基本类似,及时换用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氯吡格雷,可降低血小板凝聚力,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基石,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是指阿司匹林不能预防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或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形成的一种现象[1]。目前,用来评价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验技术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规范,达成共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失败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9例阿司匹林预防失败的脑梗死患者及24例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社区体检者,采集病史,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常规等指标,其中60例无心房颤动脑梗死患者及24例社区体检者检测尿11-去氢-血栓素B2(11-DH-TXB2)浓度。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预防失败脑梗死患者男性、吸烟、既往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比例、尿11-DH-TXB2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尿11-DH-TXB2浓度与阿司匹林预防失败密切相关。结论:男性、吸烟、既往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HDL-C降低与阿司匹林预防失败有关,阿司匹林抵抗是阿司匹林预防失败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尹钊  郭小梅  明章银 《医药导报》2013,32(8):981-984
阿司匹林被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AR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AR的临床检测方法、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淑萍 《江西医药》2007,42(1):85-87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