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眠和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二者可能呈双向病程关系。急慢性失眠首先推荐认知行为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无效或伴有精神症状时,可以单用或合用抗抑郁药、苯二氮或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本文就现有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缬草属植物的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缬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多种具有镇静催眠活性,在欧美国家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失眠。本文对其镇静催眠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柴桂安神胶囊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变化的影响;观察柴桂安神胶囊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观察小鼠对催眠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及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刺激诱导大鼠失眠的方法,用脑电图描记,观察给予柴桂安神胶囊后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变化情况;将小鼠随机分为柴桂安神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4和8g·kg-1),解郁安神冲剂组和空白组,观察给药后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观察记录30min内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的小鼠数以及末次给药30min后,2min内小鼠自发活动次数。结果柴桂安神胶囊可显著延长失眠大鼠的总睡眠时间(TST)、中、高剂量可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的潜伏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增加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并抑制小白鼠自发活动次数。结论柴桂安神胶囊有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4.
病人在住院等待手术期间,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失眠状态,特别在手术前1天更为突出,手术前夜服用三唑仑有良好的催眠、镇静和抗紧张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年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失眠的苦恼,很多人不得不借助于安眠药才能入睡。尽管现在西医的镇静催眠药副作用越来越小,但长期服用仍然会给患者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负担。然而,当我们为失眠寻求中医中药治疗的时候,又常常因为不分证型胡乱用药而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其实,引起失眠的  相似文献   

6.
徐晔  钟庆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3):212-213
失眠治疗的最新观点强调在非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镇静催眠药,迅速改善病人的症状,使病人建立起治疗的信心,对病人的康复作用巨大。国内外早已对镇静催眠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药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镇静催眠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解军波  张彦青  张明春 《中国药房》2011,(41):3906-3908
目的:了解镇静催眠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发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镇静催眠药物的4类主要作用机制,并分别列举相关的代表药物。结果与结论:4类主要作用机制有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机制、细胞因子调节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机制、5-羟色胺(5-HT)受体机制。其中GABAA受体有ω1受体和ω2受体2种亚型,ω1受体与镇静催眠有关,而ω2受体则与认知、记忆和精神运动有关(代表药物:地西泮);细胞因子是睡眠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代表药物:西酞普兰);谷氨酸是兴奋性氨基酸,在中枢内分布极广,是主要的兴奋性递质,在失眠中起重要作用(代表药物:酸枣仁总皂苷);失眠抑郁症状可能与5-HT含量不足有关,升高突触间的5-HT含量的药物可缓解症状(代表药物:齐哌西酮)。通过对该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促进镇静催眠相关药物的研发及其向高效、高选择性、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BZD)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理心理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焦虑和失眠。  相似文献   

9.
黄晓舞  冯慧 《中国药房》2013,(7):601-60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催眠方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地西泮(0.002g/kg)与催眠方煎剂高、中、低剂量(4、2、1g/kg)组。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其对小鼠活动的影响,通过阈上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睡眠实验观察其对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协同影响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催眠方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睡眠潜伏时间显著缩短,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或P<0.05)。结论:催眠方煎剂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催眠治疗地震后心理应激反应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催眠治疗对地震后心理应激反应的疗法。方法连续累积自2008年5月22日-7月10日在四川平武地震灾区接受催眠治疗的地震后心理应激反应患者21例,记录导致其痛苦的心理症状的种类,采用催眠疗法合并其他心理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者心理症状的变化。结果地震后应激反应的心理症状主要为失眠、闪回、逃避、高警觉、房屋摇晃感、纳差、情绪低落、自责、焦虑、恐惧。除逃避症状外,与地震后应激反应有关的其他9个心理症状的出现频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催眠治疗能有效缓解地震后应激反应各种心理症状,合并其他心理治疗技术可使心理症状缓解更加全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