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维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39-7939
脑血管病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中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83%的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已成为致残的首要原因。对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支架植入,有效地改善脑供血。但92.5%的患者存在忧郁情绪。手术费用高并且手术中有风险,也对患者及家属造成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院内科自1997年7月至12月,以静脉滴注降纤酶治疗脑梗塞、血栓前状态(高粘状态、高凝状态)、短暂性脑缺血(TIA)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共28例,对其临床疗效与对照组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以急性或慢性脑缺血所致脑功能障碍的一大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近年来有关外泌体和microRN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MicroRNA-124为脑组织特异性MicroRNA,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外泌体可携带蛋白质、脂质、mRNA、microRNA和代谢物等生命元素,并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送和信号转导。文章对外泌体源性MicroRNA-124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识别、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约占脑出血病人的19%左右,死亡率很高其一般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并发者较少见。本文报告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早期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或中风 ,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现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伤机制及治疗认识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是神经元代谢需求与局部血液循环所提供的氧及其它营养物质 (主要为葡萄  相似文献   

6.
中风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中风,又称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部血流受阻所致病证,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者多于死于心脏病及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中风不但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占80%的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而绝大多数患者都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从而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恩庆  吴宣富 《新医学》1996,27(9):495-49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进展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全军神经医学中心袁恩庆1吴宣富田时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其发病又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渐提高,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寻求对该病行之有效的防...  相似文献   

8.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孙久诚,侯文翰,戴艳萍,魏亚芬,徐琳,宁茂华,彭敏,施美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治疗该病药品繁多,但至今尚无疗效满意的药物问世。低...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脑内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患病率占中国脑卒中的30%,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40%,即便存活患者往往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急性缺血性卒中比较,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相对滞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良生活习惯所致高血压患者的增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将会继续上升。因此,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防治、降低其死亡率是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约67%~80%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为及时筛选处于治疗时间窗内的AICVD患者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需要获得患者的脑血流状况。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氙-CT(Xe—CT)等成像技术可为AICVD患者病发后脑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提供大量有用信息,然而这些检查方法存在某些不足,限制了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以评价其对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左右.脑血管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之高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预防和早期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当前一项艰巨的任务.研究发现,在人类及其他成年的哺乳动物脑内海马齿状回及室管膜下区等部位广泛存在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在生理状态下长期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脑组织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及室管膜下区区域的神经干细胞即会出现增殖、向损伤区域迁徙并且分化为成熟神经细胞,最终修复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经济损失巨大。近年来,探讨干细胞应用治疗缺血性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成为热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s)移植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 isease,CVD)以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而对人类构成极大的威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 ic cerebral vascular d isease,ICVD)占CVD的82%。目前,对其病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认为脑梗死是由于缺血后能量耗竭引起缺血性连锁,包括细胞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和时代压力的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急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大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2005年8月至2008年9月本科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冠心病(CHD)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正确及早诊断对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降低急性病死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与肺部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率,预后及其病理机制。方法:把231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按年龄及肺部感染情况分成三组,即老年性感染组,非感染组及非老年性感染组,分析对比他们之间关系。结果: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发病率为56%,死亡率高(X^2=17.2,P〈0.01),以院内感染为主(占87%).其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其菌株毒性大,耐药性强,需选用恰当抗生素.配合综合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脑心综合征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因其死亡率、致残率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脑血管病引起的心脏改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肌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这不仅使脑血管病的病程延长,而且有时可成为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