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复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BTX-A对30例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2次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为3个月,注射剂量4 U/(kg.次)。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分析注射前、2次重复注射后3个月的肌张力、PRS分数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TX-A第2次治疗前后肌张力、PRS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局部重复肌肉注射BTX-A能有效治疗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患,医疗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脑瘫的发病率下降,所以对脑瘫儿童进行合理的康复和治疗依然是一项重要的医学任务,在各种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具有确切的疗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以及周围神经缩窄术可以降低痉挛肌群的张力,从而预防或缓解二次损害的形成,相应地提高运动功能。各种软组织的松解和延长术可以解决脑瘫患者的肌群挛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A 型肉毒毒素(BTX-A)腓肠肌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方法 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尖足患儿256 例按肌张力不同分为A、B 两组:A 组(肌张力1~2 级)147 例,随机分为BTX-A大剂量注射(A1 组,73 例) 和小剂量注射亚组(A2 组,74 例);B 组(肌张力3~4 级)109 例,随机分为BTX-A 大剂量注射(B1 组,55 例)和小剂量注射亚组(B2 组,54 例)。A1、B1 组给予BTX-A 6 U/kg,A2、B2 组给予BTX-A 3 U/kg。注射前及注射后1、3、6、12 个月进行改良的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定腓肠肌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A1 和A2 组治疗前和治疗后Ashworth 分级和GMFM 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 组大剂量注射BTX-A 可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功功能,与小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脑性瘫痪尖足的患儿在进行BTX-A 注射时应根据肌张力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剂量。对于病情相对较重的患儿,采用大剂量注射则可更大程度地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脑瘫)的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痉挛型脑瘫肢体痉挛的病理机制在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损伤后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障碍,导致肌肉被动牵张时速度依赖性抵抗力增加,肌张力增高致姿势异常、特殊步态,并有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有很多以降低肌张力为主要治疗目的的治疗于段,如药物、康复治疗、理疗、针灸、推拿等,生物电刺激疗法是最近新兴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及机制尚在探索中,现对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近期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辅助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用国产BTX-A进行下肢痉挛肌肉局部注射辅助综合康复训练,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医师等级评价量表(PRS)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结果BTX-A注射后不同时间与注射前比较肌张力降低及异常姿势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TX-A注射辅助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较好地改善了肌肉痉挛状态及异常姿势,提高了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田法和电脑中频协同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观察和评定上田法和电脑中频协同治疗小儿脑瘫60例的疗效;收集和评定此前本科单用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56例的疗效,比较两者连续治疗4个疗程(120 d)后疗效。结果上田法和电脑中频联用总有效率96.7%,单用上田法总有效率82.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田法和电脑中频协同治疗小儿脑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并婴儿痉挛症5例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710003)高玉兰脑性瘫痪(脑瘫)合并婴儿痉挛症后使患儿运动功能更加落后,特别是智力障碍更为严重,给患儿造成更大痛苦,现将我科1990年~1993年接诊的5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2例系住院病例,3例...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 (BTX 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于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3年 9月 ,用BTX A对 7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局部肌肉注射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2 1例。年龄1 6~ 15 (10 4± 2 5 )岁。以改良阿氏量表 (MAS)评定肌张力 ,以运动评价量表 (PRS)评定运动功能。分析治疗前、治疗后 4周及治疗后 3个月的肌张力、PRS评分改变情况 ,并随访治疗后BTX A产生疗效时间及副反应。结果 BTX A治疗前、治疗后 4周及治疗后 3个月肌张力、PRS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后 4周 ,PRS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其中步态、关节弯曲度改善最明显 (P <0 0 0 1)。 4 8例 (6 6 % )患儿在治疗 2~ 3d出现疗效。副反应短暂、轻微 ,无全身副反应。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 A能够安全地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有效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 (CP)是小儿大脑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出现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 ,治疗较为困难[1] ;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对 44例患儿加吡拉西坦静脉滴注 ,并观察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9~ 2 0 0 1年我院儿科住院脑性瘫痪患儿112例 ;男 6 0例 ,女 5 2例 ;年龄 3个月~ 2岁 ;诊断参照 1988年全国脑性瘫痪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及分型[2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去除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痉挛型 82例(73.2 % ) ,肌张力低下型 13例 …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中,痉挛型所占比例最大,造成患儿肌肉痉挛、关节及骨骼畸形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社交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型。在其治疗中曾探索应用了神经阻滞剂、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因为其具有可以选择性地使肌肉痉挛程度降低以及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开辟了脑性瘫痪治疗的新领域。现结合文献,就该型脑性瘫痪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中,痉挛型所占比例最大,造成患儿肌肉痉挛、关节及骨骼畸形学,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社会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型。在其治疗中曾探索应用中神经阻滞剂、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因为其具有可以选择性地使肌肉痉挛程度降低以及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开辟了脑性瘫痪治疗的新领域。现结合文献,就该型脑性瘫痪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及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及方法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154002)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CP)早期诊断及治疗是近年来脑瘫研究的重点,无论哪种治疗体系和方法都强调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1早期治疗的目的(1)发展抵抗重力的正常姿势反射和肌张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再测信度。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3例,予以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水疗(HT)、针灸及按摩治疗,在治疗前后对其采用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并评估。结果 83例中1例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级别发生变化,82例并未发生变化。GMFCS对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具有良好的再测信度(P<0.01),在<2岁阶段的再测信度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 GMFCS是目前惟一针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水平进行标准化评价的工具,具良好再测信度,但在<2岁的再测信度低于其他年龄组。应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将全部类型、全部级别的脑性瘫痪患儿纳入研究以证实GMFCS在脑性瘫痪康复中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痉挛性髋内收是脑性瘫痪、颅内感染、脑外伤等脑性疾病常见的后遗症 ,其原发病理损害在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在相应的神经中枢所支配的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性瘫痪。近年来 ,逐渐认识到除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外 ,受累的骨骼肌也有器质性病理改变[1] ,这些改变是影响远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对 16例患脑性疾病痉挛性髋内收患者的内收大肌进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探讨这些痉挛性肌纤维的组织化学和肌内能量代谢损害对预后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材料标本取自 16例手术治疗的脑性疾病痉挛性髋内收畸形的内收大肌…  相似文献   

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将于2008年10月20—24日在北京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小儿脑性瘫痪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学习班,由首都医科大学海外学生服务中心承办。由小儿神经内科、神经影像、小儿精神科、康复医学著名专家教授授课。主要授课内容:小儿脑性瘫痪的现代治疗、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0~1岁小儿神经系统体检)、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小儿语言发育障碍的评价诊断及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Gesell儿童发育量表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背六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中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作用。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肢体按摩加脊背六法,对照组仅用肢体按摩,两组均结合现代康复技术,3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1,2个疗程的治疗后,在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时间与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中应用脊背六法,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CP)患儿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符合痉挛型CP诊断的54例住院患儿(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8岁),对其进行24周40 min.d-1的按摩疗法治疗,治疗过程未予药物及其他治疗。分析其运动功能的动态变化。采用SPSS11.0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痉挛性CP患儿在24周的按摩过程中,基本粗大运动能力呈逐步提高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摩8周时,患儿臂近端的肌张力有轻-中度降低(P<0.05),而在14周时出现明显升高,与治疗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8周时再次下降。同时在上、下肢的远端评价,下肢的近端评价中也出现类似情况;按摩4周时,患儿肌力有轻-中度降低,但按摩10周后均出现明显提高(P<0.05),按摩14周后,患儿颈、上肢近端和下肢近端的肌力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按摩疗法治疗可提高痉挛型CP患儿基本粗大运动能力,相应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30例住院的年龄>3岁且意识清楚需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并结合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选择同期住院30例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相同,功能相近行单纯综合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训练开始后2周、4周、6周、8周、10周时记录2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分、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分结果,采用重复测量分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改良Ashworth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态改善情况.结果 肌张力降低效果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7,P=0.006);在步态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F=24.284,P=0.000);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价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0.072,P=0.790;E:F =0.000,P=0.985);在平衡功能Berg量表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150,P=0.700).结论 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均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但在降低肌张力与改善步态方面周围神经缩窄术组明显好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有行走能力且存在踝跖屈肌痉挛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小儿捏脊等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加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表面肌电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GMFM站立及走、跑、跳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腓肠肌的肌电积分(iEMG)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自主收缩时胫骨前肌的iEMG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可成为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严重缺乏,使苯丙氨酸(Phe)不能正常代谢成酪氨酸,导致Phe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使脑组织产生损害。患儿往往表现为智力障碍、肌张力增高和脑性痉挛等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EEG)是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