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时和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也低于经护理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减轻术中疼痛,临床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麻醉患者心理、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价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血压及心率评定干预前后的生理状况。结果术前1 d及术后7 d,观察组SAS评分、CPSS评分均较术前3 d显著降低;术前1 d,观察组SAS评分、C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1 d的收缩压及心率均较术前3 d显著降低;术前1 d,观察组的以上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麻醉患者的焦虑状况,减轻心理压力,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侠 《哈尔滨医药》2009,29(4):85-85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5例择期手术开胸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准备及护理,心理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记录术后2、6、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后6、24h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者术前给与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焦虑,从而减轻开胸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李文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90-19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期儿童基础加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需行基础加硬膜外麻醉的年龄6~12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基础麻醉药用量情况、硬膜外麻醉的主动配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基础麻醉药用量、配合硬膜外的主动性和术后躁动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少学龄期患儿基础麻醉的用药量,提高小儿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陈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84-2885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进行HIFU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术中麻醉情况,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中麻醉情况、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术中配合,术后焦虑、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患者在手术前多伴有心理疑问和障碍,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缓解术后疼痛,可见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的对照组,观察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指标及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插管后1、3、5min时SBP、DBP以及手术总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糖水平、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40-141,144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对局部麻醉术患者心理及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局部麻醉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一体化护理组)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Zung自评量表与疼痛自我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Zung自评量表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46.21±4.96)分和(46.25±4.04)分,阳性率分别为50.00%和52.50%;术中及术后即刻的轻度疼痛率分别为95.00%和97.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对局部麻醉术患者心理应激及疼痛应激的影响较大,更适用于局部麻醉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起效快、肌松好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剖宫产术麻醉方案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焦虑情绪、心率、血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为(34.8±6.1)分;麻醉前心率为(71.3±5.8)次/min;麻醉前的收缩压为(127.3±9.4)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为(43.6±5.5)分;麻醉前心率为(86.3±8.8)次/min;麻醉前的收缩压为(137.6±6.4)mm Hg。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心率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围术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情绪,稳定麻醉前血压、心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07-2012年我院200例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使用芬太尼麻醉手术19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差异,评价患者机械性痛阈值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后,观察组90 min内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术前两组患者机械性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后,观察组90 min内不同时间点机械性痛阈值较术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瑞芬太尼易致术后痛觉过敏,其麻醉术后具有较高的疼痛感,机械性疼痛阈值也较低。临床使用瑞芬太尼时应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4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全部产妇按照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未给予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则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及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对母婴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孔令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8-458,46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术前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应激情况及配合度。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前夜的SAS评分、HR、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医护合作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提高手术配合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苏醒期耐受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于术前访视及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的心理护理,对麻醉苏醒期有尿管不适者予安慰解释;对照组术前不予心理护理,对麻醉苏醒期有尿管不适者予安慰解释。观察2组麻醉苏醒期尿道不适及躁动情况。结果 2组苏醒期尿道不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躁动发生率为19.1%(9/47)低于对照组的41.7%(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躁动评分为1分、2分、3分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评分为0分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留置尿管的耐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兴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4-116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在麻醉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手术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率、舒张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分.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心率为(108.65 ±9.43)/min、舒张压为(87.18±4.24) mm Hg、CPSS评分为(22.65 ±5.43)分,对照组心率为(109.84±9.29)/min、舒张压为(87.69±4.73) mm Hg、CPSS评分为(22.84±5.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为(80.39±3.26)/min、舒张压为(78.27±3.25) mm Hg、CPSS评分为(16.27±3.35)分,对照组心率为(84.52±4.14)/min、舒张压为(84.56±2.69) mm Hg、CPSS评分为(20.86±4.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麻醉时间为(10.51±2.35) min、手术时间为(202.10±22.23) in,对照组麻醉时间为(14.28±3.47) min、手术时间为(228.98±26.19)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疗法应用于麻醉手术护理中能更好地确保手术安全,使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术后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34.98±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10.64±1.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胶质瘤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93例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1)除新生儿Apgar评分外,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手术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其麻醉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廖梅  彭建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88-89,92
目的探讨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腰麻,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镇痛效果明显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手术患者腰麻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