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上消化道异物10%~20%可在内镜下取出,0.4%~14%需手术治疗。异物若存留超过24 h,并发症的危险将大为增加,因此内镜介入治疗不应延迟。2004—2011年我们对发病在24 h内的137例上消化道异物进行了急诊胃镜下治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7例患者中男73例,女64例,年龄16~79岁,平均(55.4±3.6)岁,其中11~40岁31例,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总结胃挫伤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治经验。认为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方法回顾、总结、分析3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责料。结果消化性溃疡26例,占首位,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占50%,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4.6%,应激性溃疡占15.4%。另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结论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与原发性消化性溃疡及继发性应激性溃疡关系密切,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病变的双重造影和胃内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消化道的双重造影法已被普遍采用,胃内镜的问世不但能进行肉眼观察,而且能取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已显示了它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上的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双重造影与胃内镜的诊断能力及其优缺点,在国外已有不少对照研究的报道(1-3),对照研究的文章,常以胃内镜来核实X线的诊断正确性,本文试图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客观对比两者的诊断能力,以提高认识,达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憩室多无症状,常在尸检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时被发现,即使有症状,也易误诊。我院1969~1989年有完整资料的上消化道憩室4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提高其临床确诊率有所帮助。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30例,女12例。年龄9~71岁,平均34岁。病变部位:食管7例,其中中段3例,下段4例。胃3例,其中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大弯侧2例。十二指肠24例,其中除部15例(62.5%),球部、横部及升部分别为3,2和4例。空肠2例。多发性3例,回肠(即Meckel憩室)3例。二、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26例(61.9%),P区吐、喷气14例(31…  相似文献   

6.
本例患者男性42岁。餐后不适,左上腹烧灼感、疼痛年余,近期反复黑便就诊,拟“消化道溃疡”行胃镜检查,镜示:胃浅表性胃炎。胃纤维镜入胃后,前进困难,怀疑胃转位,故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出血量大,来势凶猛,常危及生命。对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内科治疗(药物治疗、三腔管压迫或硬化曲张的静脉等)大多无效(患者容易再次大出血),外科治疗(断流术或各种分流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4年开展纤维胃镜检查以来,共检人数13425例,查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327例,均经病理证实,占受检人数的2.44%。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在327例中,位于食道69例(21.10%),胃256例(78.29%),12指肠降部2例(0.61%)。男性252例,女性75例,男女之比为3.36:1。发病年龄以41~70岁为多见,其高峰年龄为51~60岁,约占检出数的35.78%。病程小于半年者162例,半年~1年者61例,大于1年者104例,最短者20余天,最长者达20余年。 临床表现:食道恶性肿瘤以梗噎感及吞咽困难最常见(82.61%),呈进行性加重,其次为胸骨后疼痛(24.54%)。胃恶性肿瘤以上腹痛最常见(72.94%),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行腹腔内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并随机选择病情相似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肯定,副作用少。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因呕血和或黑便住院。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51.3岁,其中食道静脉曲张出血7例,溃疡病并出血9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对照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腻52.5岁。其中食道静脉曲张出血7例,溃疡病并出血1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例。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本俨 《人民军医》1998,41(7):407-409
消化道出血以屈氏(Treitz)韧带为分界线,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远比下消化道出血多见。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约35%~45%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40%以上。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肿瘤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第2、3位原因。近年来,关于重危患者急性胃粘膜病变及服用非甾类抗炎药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报道增加。我们仅就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殊性讨论如下。1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多器官功能损害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两个特点:(1)大出血的比例较大;(2)伴有多…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曾收治四例因饮食不当而导致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病人。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异物在胃镜下取出术已成为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1999年2月啊2D09年5月我院实施153例上消化道异物经胃镜取出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军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诱因,探讨预防军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措施。方法对1990年10月—2005年9月住院的军人上消化道出血4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引起出血的诱发因素及其原发疾病。结果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糜烂为军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分别占74.0%及16.8%,66.9%有明确诱因,81.9%病例出血前有慢性消化道症状,发病有时间规律性。结论军人上消化道出血多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及诱发因素;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减少诱发因素,可有效预防军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鞠杰 《航空航天医药》2001,12(2):123-123
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势凶猛 ,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均可危及生命 ,自 1992年以来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 40例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 :男 32例 ,女 8例 ;出血量 ;30 0~ 5 0 0ml 8例。 5 10~ 10 0 0ml 19例 ,110 0ml以上13例。1.2 护理方法 做好抢救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多数是急诊入院的 ,入院后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及止血 ,对失血过多。休克的病人进入扩溶治疗。做好配血、输血准备、维持正常血压纠正低血红蛋白血症、静脉输液治疗。2 护理体会做好心理护理 :大出血的病人多数有精神紧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7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胃镜下确定出血部位后,采用金属钛夹或注射药物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9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P<0.05)。观察组消化道溃疡和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与治疗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相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引起,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X线钡餐与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行胃镜与X线钡餐检查的1 268例资料完整的上消化道疾病的病例.另外有56例只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 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敏感性为89%,X线钡餐造影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敏感性为87%,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93.5%.结论 利用胃镜与X线钡餐造影检查的互补性,对提高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脂肪瘤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 8例上消化道脂肪瘤的患者均进行了上消化道钡餐及双对比造影检查 ,其中 1例行超声检查 ,2例行CT扫描检查 ,5例经内窥镜检查。结果  (1)胃肠钡餐及双对比造影检查只能显示出上消化道良性占位性病变 ;(2 )超声和内窥镜对本病能诊断出良性占位性病变 ;(3 )CT扫描及强化扫描检查清楚地显示出脂肪密度 ,术前能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X线与内窥镜检查怀疑上消化道脂肪瘤者应与CT扫描相结合是提高诊断上消化道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倩  张眉 《西南军医》2014,(1):30-32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370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护理,为日后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帮助。结果男女之比为1.4:1,在本次研究中,消化性溃疡183例(49.5%),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94例(25.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6例(15.1%),恶性肿瘤21例(5.7%),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1例(3.0%),血管畸形5例(1.4%)。其中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最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恶性肿瘤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中消化性溃疡为最常见的病因。此外,及时采取正规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9.
钟玉全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82-10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预后.方法 根据年龄将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预后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老年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存在差异,老年组伴随症状多、病情重、预后差.结论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中青年相比存在差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控制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短食道右侧胸腔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上消化道畸形。我们见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2岁。建筑工,体型呈瘦长型。自觉右侧胸痛来就诊.既往无明显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