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矽尘 (二氧化硅粉尘 )与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进展 ,探讨了二氧化硅的遗传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以期提供二氧化硅致癌的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与微米二氧化硅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效应。方法将104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3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低(1.5 mg/kg)、中(4.5 mg/kg)、高剂量(13.5 mg/kg)20、60、100 nm纳米二氧化硅及微米二氧化硅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非暴露气管插管直接滴注法进行染毒,隔日染毒1次,共染毒6周。检测大鼠睾丸内睾酮(T)含量及附睾精子数量、精子存活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20、60 nm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及4.5、13.5 mg/kg的100 nm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大鼠T分泌量均降低(P0.05),13.5 mg/kg的20 nm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大鼠T分泌量低于相同浓度的100 nm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P0.05),各剂量微米二氧化硅染毒大鼠睾丸T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4.5、13.5 mg/kg的20 nm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和13.5 mg/kg的60、100 nm纳米二氧化硅及13.5 mg/kg的微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大鼠的精子数、精子存活率均降低(P0.05),4.5、13.5 mg/kg的20、60、100 nm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各剂量微米二氧化硅染毒大鼠精子畸形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纳米二氧化硅及微米二氧化硅均对雄性大鼠具有生殖毒性,且纳米二氧化硅的生殖毒性效应明显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越小,生殖毒性效应愈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矽肺病因的分析,对矽肺、游离二氧化硅、结晶型二氧化硅的概念以及我国含有二氧化硅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和现行的游离二氧化硅检测方法存在结果不一致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明确游离二氧化硅、结晶型二氧化硅概念,对含有二氧化硅粉尘的限值备注内容及其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检测方法进行补充、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煤矿生产环境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根据测定原料及沉积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的量来推算的,采集飘尘只是用来测定分散度及粉尘浓度,对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国内始终没有合适的方法。 美国在七十年代已正式将红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煤矿生产环境中飘尘的游离二氧化硅。根据文献我们做了一些实验,以求得到一个灵敏、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晶型二氧化硅职业接触限值IARC1997年出版的专著《二氧化硅、某些硅酸盐、煤尘及聚胺基纤维》对上述化学物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确认职业性吸入以石英或方石英方式存在的结晶型二氧化硅对人类具有致癌作用。IARC收集了主要国家有关结晶型二氧化硅职业接触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正确表示工厂或矿山的生产性粉尘中平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利用X线衍射法或焦磷酸法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调查结果表明:厂矿中浮游尘及沉积尘样品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接近,而原料尘中含量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选择厂矿的粉尘采样点以正确表示其平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处理后,HaCaT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表达及其活力的变化。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经15μg/ml的15、30、100nm纳米二氧化硅处理24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G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G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GR活力变化。结果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对GR基因的mRNA水平具有明显影响,纳米二氧化硅粒径越小,mRNA表达水平越低,但均低于对照组;GR蛋白表达量随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增大而增大,且15、30nm纳米二氧化硅抑制GR表达,100nm纳米二氧化硅促进GR表达;GR活力随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纳米二氧化硅可能通过影响GR的表达及酶活力的变化促进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氧化硅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及巨噬细胞(THP-1)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将100μg/mL二氧化硅悬液与上述3种细胞分别温育4h,提取总RNA,用定量PCR技术测定生理盐水(对照组)与二氧化硅染毒组细胞内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同一实验剂量及刺激时间(100μg/mL,4h)下,二氧化硅刺激可致THP-1内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76.79倍及4.49倍;BEAS-2B内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3.46倍及2.33倍;A549内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1.64倍及1.52倍。[结论]二氧化硅可提高矽肺发病相关细胞因子IL-8及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二氧化硅的上述作用,以对THP-1内IL-8 mRNA的诱导作用为最强。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纳米ZnO颗粒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 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25~200μg/ml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50~200μg/ml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各浓度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纳米颗粒均可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比纳米ZnO颗粒的细胞毒性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矿山粉尘游离二氧化硅测定的采样及处理方法问题研究刘占元,邓虹,高树贵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尘肺的主要病因,是评价粉尘危害性质的主要指标,多数国家、组织的粉尘卫生标准是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少而分档的。我国粉尘卫生标准亦是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量在近10年内迅速增加,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和医药行业。由于纳米二氧化硅独特的理化性质,并随着与人类接触频率持续增加,其毒性研究及生物学效应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纳米二氧化硅对靶细胞的毒性研究、其在不同诱导途径下的体内毒代动力学研究、新型纳米二氧化硅毒性研究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为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载体的系统设计及其环境归宿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实验室粉尘质量控制样品(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方法 使用球磨机、粉尘筛、干燥箱及混合容器等仪器设备制备粉尘质控样品,用焦磷酸法测定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对粉尘质控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结果 本次使用的铁矿石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57%,粉煤灰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8.21%,石英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97.36%.将石英粉尘分别与粉煤灰粉尘、铁矿石粉尘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的两种粉尘质控样品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10.52%和4.58%,经均匀性检验,每种样品内10个样品之间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均匀性的要求.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粉尘质控样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有关二氧化硅导致肺纤维化的机理,至今尚远未阐明。目前,对于二氧化硅膜损伤作用特别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在矽肺发生中的作用较为关注。为了进一步阐明二氧化硅导致脂质过氧化的机理,本文首次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自旋捕获技术,检测了二氧化硅水悬液中自由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晶体二氧化硅的危险度及对策职业接触高浓度的晶体二氧化硅可导致严重的矽肺。最近,由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晶体二氧化硅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因此环境低浓度接触对公众的危害也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这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对这类物质标上警告标志。加利福尼亚州也根据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15.
金属矿工与煤工尸检肺内粉尘及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金属矿工与煤工尘肺尸检肺内偻尘、游主二氧化硅及元素的含量。方法 36例矿工尸检双肺样品,分别用Guert法、式外分光扫描法、原子吸收人姚光度法测定肺内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及金属元素含量。结果 随肺内滞留汾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尘病变加重;相同期别的金属矿工与采煤工尘肺,肺内粉法坦前者低于后者,游离二氧化硅量二者基本接近,肺组织中元素含量金属矿工高于采煤工,并与肺期别无关。结论 肺内粉  相似文献   

16.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引起矽肺的主要因素,也是确定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重要依据。准确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控制粉尘危害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方法,以便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工作场所环境危害因素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孙左义  秦建新  李强  薛玉英 《卫生研究》2022,(5):854-859+864
伴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蓬勃发展,纳米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医疗领域,在产品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纳米颗粒可释放进入环境,引起潜在的生态和生物安全威胁。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的重金属可能与释放进入环境的纳米二氧化硅相互作用,其联合毒性特别是对机体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纳米二氧化硅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与镉、铜、铅之间的联合毒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尘肺合并肺癌的报道增多,矽尘与肺癌有无关系?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各国学者从动物试验、临床观察及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果尚有争议。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游离二氧化硅的致癌作用、致癌机理、矽肺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以及存在问题作一简单叙述。 一、游离二氧化硅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Wanger在1972年用悬浮在盐水内的游离二氧化硅对Wisfer大鼠胸膜注射,结果1/3的大鼠产生恶性淋巴瘤,另有3只出现增生性淋巴瘤。1980年他又发现游离二氧化硅所致的肿瘤,其性质与大鼠品种有关,如Alderly Park鼠的遗传性能明显大于Agus大鼠。此后不少学者进一步采用不同结晶形态的游离二氧化硅、不同品系的动物,从不同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硅累积接触与尘肺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游离二氧化硅累积接触与尘肺累积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根据以往发表的文献及近年的科研成果资料,对游离二氧化硅累积接触量与尘肺累积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以二氧化硅累积接触量(mg.a)为X轴,尘肺累积发病率(%)Y轴作曲线,求得相关回归方程为y=1.36x+4.25(r=0.853,p〈0.001)。结论 尘肺累积发病率与游离二氧化硅累积接触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适宜石英砂的二氧化硅检测方法.方法 运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对研磨时间、灰化温度、灰化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焦磷酸法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小于5μm的微粒增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也相应增高,研磨到15~20 min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结果趋于稳定.灰化温度在550℃以下对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影响;与灰化温度550℃时比较,灰化温度600℃时的二氧化硅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灰化温度在600℃时,灰化时间在1 h内石英砂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4.231,P值>0.05).与灰化1 h的样品比较,灰化2 h时石英砂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10.231,P<0.05).焦磷酸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88.56%±5.75%,红外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21.23%±11.25%,两者的差值为51.42%~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7,P<0.05).红外法与焦磷酸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相关性(r=0.411,P=0.072).结论 焦磷酸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明显高于红外法.建议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测定方法首选焦磷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