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991年安徽省特大洪涝灾害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探讨了水灾对传染病疫情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法定传染病与1990年相比总发病率上升,上升病种主要是与水情密切相夫的肠道传染病,其次是儿童易患的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中仅流行性出血热上升明显、从传染病月份分布,洪涝灾害影响传染病发病率上升主要表现在7月一9月洪涝中期.死亡率统计以出血热占首位,较!99o年明显上(<o.门),而总死亡率基本与平时持平(P>005)。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承德地区1962~1990年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WHO计免控制性传染病次之。病种发病率居首位的是麻疹和细菌性痢疾。死亡率居首位的是流脑、狂大病。病死率较高的是虫媒性和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并有上升趋势,如人畜共患性传染病1962~1969年的0.4%上升到1980~1990年的95.61%。麻疹发病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倾向,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解及草螨叮咬而传播。临海市1980年发现该病,自1984年以来,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据临海市疾控中心疫情统计,1980~1998年已发病1831例,平均每年发病96例,平均发病率为9.32/万;死亡39例,平均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5.
血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61例疗效分析淮阴市传染病医院胡丽佳,单云英,吴素霞关键词血液透析;出血热;流行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中图法分类R512.8我院从1990年1月—1993年3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44例,其中重危型8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61...  相似文献   

6.
赵继续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75+2302
目的: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防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川西北高原地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全地区流动人口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7类共3431例,总发病率382/10万,比前两年明显下降;流动人口中乙类传染病明显升高。造成高原地区流动人口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率显著上升,主要与梅毒、淋病报告发病率的上升有关,梅毒表现尤为明显。结论:流动人口在川西北高原传染病主要为乙类血液学疾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在防疫保障中,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硬软件设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早报告等有效措施,就能很好地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及革螨叮咬而传播。我市1980年发现该病,自84年以来,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据市站疫情统计,我市1980—1998年已发病1831例,平均每年发病96例,平均发病率为9.32%;死亡39例,平均病死率为2.13%。流行性出血热已严重威胁着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90年~1999年珠海市本地居民及暂住人口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0年间,由于1994年丙类的肠道传染病有二次爆发流行,使得我市本地居民的传染病形成一个高峰,其余各年均平稳震荡在600/10万左右;暂住人口的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3年甲乙类传染病出现一个高峰年,发病率达749.44/10万,远远超过本地居民的发病率水平。其中疟、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各年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预防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自1997年起。我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3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今年2月10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与去年相比,发病明显上升的病种主要有狂犬病、戊肝、艾滋病、丙肝、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七、八月份,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入汛以来长江流域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导致了霍乱、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霍乱,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最大。那么,什么是霍乱呢?霍乱是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由霍乱弧菌产生的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鸣县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鸣2009年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武鸣县2009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上升,报告发病率为417.99/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4.80%。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分别上升125.67%、187.50%、5.5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为3.33%。在报告的10类传染病中以甲型H1N1流感(841例)发病率居首位,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经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是当前影响武鸣县居民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院内感染及监护策略一院传染科赵艳丽张雁王菲二院婴儿室邱亚丽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体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其临床特征的严重传染病,院内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1990~1995年在我科住院的142例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加强海军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了解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报告1992~1994年海军部队主要传染病的发生概况。方法:分析当前对部队威胁较大的几种主要传染病。结果:主要传染病中发病处于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为痢疾、麻疹、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而发病处于下降趋势的传染病为疟疾、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为主要传染病,且痢疾、麻疹发病率有继续上升趋势。结论:今后工作重点仍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14.
韩学智 《吉林医学》2012,(1):142-143
目的:探讨我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疫情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果:从1991年~2010年共发病1 720例,年均发病率5.12/10万;发病最高年份为2005年,发病率15.25/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3.91%;性别特征明显,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春季和秋冬季节二个高峰明显。结论:洪涝灾害对外环境的影响能够导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突然上升,为保护易感人群,应大面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尤其是高发区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特别要重视水灾后的防鼠灭鼠工作;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但不可忽视城镇居民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损害,故亦称“肾综合症出血热”。1993年5月至1997年5月我科共收治46例流行性出血热。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海林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1997~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8年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64.0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27/10万。发病率前五位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五种疾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8.36%。死亡率前三位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2.86%。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是海林市的主要传染病;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布病、麻疹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接触不少传染病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尤其是青年医师,不愿意从事传染病工作。这问题值得卫生部门领导同志重视。广大传染病工作者对传染病亦应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为此编者提出以下几点供广大读者商榷。一、正确认识传染病防治的现状。现今有一种倾向,认为目前传染病发病率已有所下降,因此行政领导和医院常把发展重点放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方面,从而忽视了对传染病医院、病房和仪器设备等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和提高。然而医学的发展告诉我们,传染病仍然是医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料。传统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感染率和发病率并未明显下降,有些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等因多种因素,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时有  相似文献   

18.
王俊  王业成  李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46-1246
流行性出血热作为我国疾病控制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规定的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的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居高不下,为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规律、进一步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对淄博市周村区2001—2003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胡志勇 《医学动物防制》2012,(12):1323-1324,1327
目的分析新余市2001-2010年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为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疫情网络报告资料对2001-2010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235.51/10万,平均死亡率0.71/10万,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接触性传染病发病为其主要发病种类,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始终处于高发趋势,近年来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出血热的发病又呈逐渐上升趋势。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近年来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结论甲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依然是新余市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1990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报告青海省卫生防疫站周敏茹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和最基础的工作,而通过漏报调查丁作,则可掌握较为准确的疫情动态。为此省站流行病科随机抽取了部分县市为调查点,并就1990年1月~1990年10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