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十二指肠癌31 例,位于乳头周围部19 例,乳头上部5 例,乳头下部7 例。首发症状依次为腹痛及上腹不适、黄疸、消化道梗阻、胆道感染、消化道出血。早期的定位诊断, C T、 B 超、胃肠钡餐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均有价值,而定性诊断则以十二指肠纤维内镜为理想。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78例患者X线钡餐造影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X线钡餐造影直接征象表现为龛影,间接征象表现为黏膜纠集现象、溃疡部位激惹现象、溃疡部肠管狭窄、溃疡部位以上肠管扩张等。结论:熟练的掌握十二指肠降部溃疡X线钡餐特点、采取适当加压和多轴位检查,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有效地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36例中上腹痛、腹胀30例,体重减轻25例,贫血24例,肠梗阻呕吐宿食15例,黄疸伴皮肤瘙痒12例,呕血、黑便10例,上腹部包块6例,其他3例。6例患者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位于降部者21例,水平部6例,升部3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中15例发生于乳头区。本组腺癌25例,类癌5例,平滑肌肉瘤4例,腺鳞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首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必要时应用内镜下超声、CT、MRI及PET-CT等辅助手段,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原因[1] ,以中老年人居多。 1980年~ 1999年 ,我院共诊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0 3例 ,其中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3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1例 ,女性 2例 ,年龄 6 0~84岁。既往有溃疡史 8例 :9例有呕血 ,13例均有便血、休克 ,Hb 4 5~ 88g/L。内科治疗 (选择性动脉造影+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弹簧圈止血 3例 )无效行手术治疗 10例 ,急诊手术 3例 ;术前胃镜检查 11例 (8例确诊 ,3例发现十二指肠有血液 )。溃疡部位 :十二指肠球部 12例 ,十二指肠降部 1例。…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损伤在腹腔脏器损伤中较少见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 ,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我们近 10年来收治十二指肠损伤 2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4例。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2岁。术前作出诊断者 6例 ,2 0例在术前未能诊断。闭合性损伤 2 1例 ,开放性损伤 5例。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1例 ,合并胰、肝、肾等其它脏器损伤 15例。损伤部位 :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交界处 5例 ,降部 11例 ,水平部 3例 ,升部 2例 ,十二指肠多发性损伤 5例。有腹膜炎体征者 2 1例 ,并发失血性休克者 14例。手术方式 :单纯缝合修补加空肠造口 5例 ,缝…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542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应用。方法现对40例上消化道造影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用低张药者29例,未用者11例,无明确年龄段。结果首先,通过注射6-542,使食管、胃、十二指肠平滑肌蠕动减弱、张力降低;其次,6-542可抑制胃腺体分泌功能,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降低对钡剂的稀释、解裂,使钡剂充分、均匀涂抹而充分显示胃肠轮廓,利于观察及摄片。再次,6-542抑制胃肠蠕动、减缓排空,很大意义上避免了胃与充盈的十二指肠袢相重叠而难易观察。结论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注射6-542(低张力下),更能充分显示胃肠粘膜皱襞结构及病变,有利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究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需要做胃肠超声造影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胃肠超声技术辅助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结果:超声结果显示,有慢性胃炎38例,胃溃疡患者7例,胃癌患者1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胃恶性淋巴瘤4例,与胃镜检查相符率为90.70%(78/86),与病理检查相符率为88.24%(15/17).其中超声造影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胃癌等与胃镜、病理三组数据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在应用于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过程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操作简洁、安全、无创,而且极大地程度上提高了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石庆静 《药物与人》2014,(7):195-19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它无需开刀,创伤小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临床资料本组共有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只有36岁,平均年龄63.5岁。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l例,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日7.5天。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 30a来收治的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 12例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再认识。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1例。年龄 44~ 70岁。均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 ;本组术前行胃镜检查 9例 ,胃肠造影 10例 ,仅 1例胃镜黏膜活检见血吸虫卵沉积确诊 ,可见术前确诊困难。本组 12例中 ,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1例 ,胃窦部溃疡 2例 ,胃癌 7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 :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 ,病理见胃体及胃窦部广泛黏膜糜烂 ,出血伴血吸虫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充盈造影超声诊断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口服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后,对1005例体检人群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总结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结果超声诊断阳性病例42例,其中进展期胃癌2例,消化性溃疡32例,胃息肉1例,食道下段(胃底)贲门癌1例,胃下垂6例,与胃镜诊断符合率93.9%,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6%。结论充盈法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是健康体检过程中理想的胃十二指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结果.其中良性7例,交界性3例,低度恶性3例.结果 随访11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16个月;失访2例.其中9例随访期间无复发;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Whipple式重建术后胆道逆行感染反复发作;另1例胃、十二指肠多发性间质瘤伴肝转移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个月,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并不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CT、超声内镜(EUS)诊断,对无转移的间质瘤行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淤滞症的X线表现及结合文献复习其相关知识.方法:分析医院收治的22例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18例行钡餐造影,4例行碘水造影.结果:22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典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已明确诊断.结论:X线造影检查可作为十二指肠淤滞症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旷置术后再出血时选择恰当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旷置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术后慢性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后确诊,内科治疗痊愈.5例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其中4例治愈,1例无效后改为手术止血.10例(包括1例介入栓塞无效)采用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前侧壁纵行切开,直视下用不吸收的Prolene线在溃疡出血灶以足够深度连续缝合数针后结扎止血.16例均治愈,随访13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旷置术后再出血,采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术前、术中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旷置术后再出血的处理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恰当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成人胃异位性粘膜下囊肿极为罕见,我院曾见一例术前二次胃肠钡餐造影分别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幽门部溃疡,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壁深部囊肿,报告如下: 患者,男,49岁,住院号160074。因中上腹不规则疼痛五年伴黑便2次,于1980年3月18日入院。自1975年起时有中上腹不规则疼痛,有时暖气、泛酸,进食后略有好转,同年又排黑便一次,胃肠钡餐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保守治疗好转。一年后又出现,再作钡透造影为幽门部溃疡,仍作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结果。其中良性7例,交界性3例,低度恶性3例。结果 随访11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平均16个月;失访2例。其中9例随访期间无复发;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Whipple式重建术后胆道逆行感染反复发作;另1例胃、十二指肠多发性间质瘤伴肝转移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个月,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并不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CT、超声内镜(EUS)诊断,对无转移的间质瘤行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氐病。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而引起的梗阻,导致十二指肠近段郁滞、扩张等一系列症状。现将我院收治6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蒋昭林  凡平 《工企医刊》1999,12(6):39-40
我院从1990年~1998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16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6岁~55岁。致伤原因:车祸14例,高处跌下腹部致伤2例。损伤程度: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6例。损伤部位:6例损伤在降部,1例损伤在球部,9例损伤在接近横部及横部。  相似文献   

18.
詹强  陈仕勇 《工企医刊》2005,18(6):16-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组10例均行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同时均行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结果:8例手术切除,2例内窥镜活检证实。本组病例X线造影检查全部发现病变。结论: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方法。当X线征象不典型尤其早期病变,应结合内窥镜进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在诊断胃肠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348例受检者空腹口服超声助显剂,使胃内形成中等回声界面,超声依次检查食道下段、贲门胃底、胃体(大弯及小弯侧)、胃角部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结果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胃壁各层回声,胃的蠕动快慢、及胃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累及深度、腹腔大血管周围淋巴结等情况。结论口服助显剂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方便、价廉、无创,是对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的有效补充方法,适合应用于对胃肠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李哲 《中国保健》2007,15(6):90-91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2006年间我院收治的23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放射线检查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皆出现胆汁性呕吐,其中生后7d以内出现者为19例,占82.6%,呕血1例,便血3例,有腹膜炎体征者3例,腹平片见双泡征者16例,钡灌肠见回盲部位置异常者13例,上消化道造影见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梗阻及空肠起始部异常者6例,十二指肠经小肠垂直而下,小肠肠曲于右腹部者4例,全部病例均行Ladd手术,术中见合并中肠扭转16例,占69.8%其中肠坏死3例,伴发及合并畸形8例,治愈21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发生率高(69.8%),对胆汁性呕吐患儿,放射线检查者有助于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以减少肠坏死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