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早期胃癌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25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8-65岁,25例均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9例为I型(隆起型),10例为Ⅱ型(浅表型,6例为Ⅲ型(凹陷型)。结论:充分利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影像表现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变,本文报告7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发生在降段,3例在壶腹部,1例在升段,均做了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X线检查,亦经纤维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1 病例报告例1:宁××,男性,61岁。乏力,纳差消瘦,反复上腹胀,隐痛一年,伴发热、寒战尿茶色及排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 X 线征象与诊断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低张双重造影方法,分析了1 2 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 X 线资料。结果:12 例中, 腺癌9 例、恶性淋巴瘤2 例及平滑肌肉瘤1 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 例、乳头部5 例、乳头上区4 例、乳头下区2 例; X 线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及充盈缺损,亦见不规则腔内钡斑。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X 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若能结合临床并仔细观察 X 线征象, 可减少误、漏诊。某些 X线征象对于决定能否外科手术切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钡造影对单纯性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大肠梗阻的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资料,男20例,女17例。所有病例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7例大肠梗阻病例均明确梗阻部位,其中,28例不完全梗阻病例作出病因及梗阻程度的诊断;9例完全梗阻的病例中3例作出病因诊断,3例不能作出病因诊断,3例误诊。结论对完全梗阻的病例,气钡双重造影对病因的诊断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几种小肠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造影影像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全部病人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例行CT检查,病例均经治疗确诊或病理证实。结果:26例中,临床有18例消化道出血,5例间断性脐周疼痛,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外伤后呕吐来诊。其中腺癌5例,类癌2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腺瘤或息肉4例。淋巴管扩张症、肠结核、克隆氏病各2例,血管瘤、神经节细胞瘤、小肠结石、外伤后肠狭窄、重复小肠各1例,其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小肠腔内及管壁受累病变有重要价值;而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壁气囊肿症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成机制及X线检查对其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7例经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肠壁气囊肿症患者,采用腹部X线平片,SHIMADZU DAR-3000 DIGITEX PRO数字胃肠机及PICKER IQ~CT机检查。结果: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间位小肠及串珠样囊状透亮区。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胃窦溃疡,幽门梗阻及结肠内球形透亮充盈缺损,肠壁柔软。CT平扫可见胃壁十二指肠及小肠壁内线样透亮影。结论:X线检查在肠壁气囊肿症的鉴别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胃癌的X线、CT和B超表现(附1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X线、CT和B超特征性表现及意义。方法:186例胃癌均行气钡双重造影,其中63例行CT扫描,37例行B超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全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出胃癌;蕈伞型65例,溃疡型82例,浸润型39例。2.CT检出胃癌:胃壁增厚37例,胃内肿块26例,胃周脂肪线消失32例,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27例。3.B超检出胃癌:胃壁增厚17例,胃内肿块11例,25例显示第3、4、5层回声线消失、不清或中断,13例显示胃周脏器侵润及远处脏器转移,12例显示淋巴结转移。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B超对胃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4例行CT检查,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7例行电子纤维内镜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部7例,小肠2例,食管上段及食管下段至贲门各1例。病灶检出率: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100%,CT检查75%,肠系膜上动脉造影100%,内窥镜检查100%。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内窥镜检查是胃肠道间质瘤筛选的重要方法,CT检查和动脉血管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向腔外生长型定位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对结肠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2例结肠癌的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镜、常规腹部B型超声和CT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镜、B型超声、CT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0 .1%、89.5 %、5 3 .8%和 5 3 .3 % ,前两者与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Ρ <0 .0 5 )。肝脏转移瘤诊断符合率B型超声、CT扫描为 10 0 %。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是结肠癌筛选的重要方法 ,B型超声、CT扫描所见是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搜集经病理手术证实的小肠腺癌2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腺癌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4年~2009年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20例,其中十二指肠10例,空肠4例,回肠6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7.5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8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了低张下气钡双重造影。结果:208例中重度曲张的19例,中度53例,轻度136例,卧位相、粘膜相阳性率达96.6%和98.1%。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在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其中吞小口钡液,卧位相及粘膜相最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地:研究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X线表现,探讨其X线表现的诊断分期。方法:用气钡双重造影法对104例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例进行观察。结果:在104例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具有广泛痉挛,粘膜略粗,钡剂逆蠕动现象有66例,占63.46%(炎症期),具有溃疡23例,占24.04%(溃疡期)具有变形,表现15例,占12.5%(瘢痕期)。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在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对照研究分析,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20例,包括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6例。20例均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0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6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3例,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黏膜皱襞受压推移,4例边缘呈“屋檐征”。11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7例,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2例,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块影。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包括腔内型1例及腔内外型2例,CT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气钡双重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钡剂造影对小肠病变所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全性梗阻患者行钡餐及小肠插管注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小肠梗阻患者中 ,恶性病变 14例 ,良性病变 9例。结论 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全性梗阻 ,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X线表现,提高诊断疣状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疣状胃炎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1例,胃体3例,弥漫性1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13例,息肉样隆起2例。病变多发14例,单发1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搜集6例临床资料寒带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结节病,对其X线改变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的机理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笔者认为:(1)增粗、增厚的胃粘膜皱襞;92)突出胃壁的龛影;(3)边缘的圆形充盈缺损;(4)管腔的狭窄等是胃肠道结节病主要X线表现。同时指出钡餐造影或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结节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X线表现与浸润深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X线表现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总结了经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及手术病理证实的 19例早期胃癌X线表现 ,并与其浸润深度作了对照分析。结果 经手术证实的 19例中 ,黏膜内癌 9例 ,黏膜下癌 10例。黏膜内癌主要X线表现为胃壁舒张度减低 ,轮廓线模糊 ,胃小区增大 ,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样阴影 ,胃小沟模糊紊乱 ,似石榴籽样 ;黏膜下癌主要X线表现为胃壁僵直 ,局部密度增高 ,有小的充盈缺损 ,不规则形龛影 ,局部黏膜皱襞粗大、僵直、中断 ,胃小区小沟破坏。早期胃癌有功能性的改变 :异常收缩 ,滞留液增多。结论 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双重对比造影X线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结肠癌双重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结肠癌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在具体病理分型上,不同类型其相对应X线表现不同。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为结肠癌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和胃镜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手术后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均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在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出食管裂孔疝96例,未发现食管裂孔疝4例,胃镜检查出食管裂孔疝38例,未发现62例,胃镜检查出反流性食管炎61例。结论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优于胃镜,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儿童结肠息肉的X线诊断与造影方法(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X线造影的技术方法 ,提高儿童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方法 :2 4例 ,男 1 5例、女 9例 ,年龄 3~ 1 2岁 ,手术证实。采用钡气双重造影并与单纯钡剂造影作对比。结果 :2 4例病例中 ,单纯钡剂造影仅显示 7例 (2 9% ) ,但钡剂双重造影显示 2 4例 ,其中无蒂息肉 1 5例 (62 % ) ,有蒂息肉 9例 (38% )。“靶征”及“礼帽征”是结肠息肉的特异 X线征象。结论 :单纯钡剂造影有一定诊断价值 ,但易造成漏诊。钡气双重造影检出率远远高于单纯钡剂造影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