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延宙  房庆敏 《山东医药》2002,42(12):53-5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手术具有所用器械复杂、创伤大等特点 ,是小儿矫形外科中最大的手术之一。1  AIS的手术指征和手术目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Cobb角为 40°~ 5 0°,而骨骼尚未发育成熟 ,应行手术治疗。依据是 AIS的自然病程 ,当 Cobb角 >5 0°,患者如不经手术治疗 ,即使骨骼已经发育成熟其脊柱侧凸仍然以每年约 10°的速度加重。 A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矫正和维持脊柱的平衡防止脊柱侧凸加重 ,且尽可能减少融合的脊柱节段以保证脊柱的正常功能。而当前治疗 AIS的内固定器械的目的也是使脊柱发生牢固的骨性融合 ,以确保…  相似文献   

2.
王善松  李明 《山东医药》2006,46(2):80-81
目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病因仍不清楚。在众多假说中,神经机制显得越来越突出。20多年前即与学者对神经因素在AIS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随后关于眼前庭功能、姿势平衡、本体感觉等方面的发现非常有价值。最近的研究表明.AIS患者的脊髓瘦管、Chiari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存在本体感觉等方面的异常。现将神经机制在AIS发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建民 《山东医药》2005,45(15):67-6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病因不清,其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侧凸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脊柱侧凸多为先天性畸形,治疗相对简单〔1〕。而成人脊柱侧凸畸形更加僵硬,常伴有神经根症状以及椎管狭窄等。外用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凸的最有效方法〔2〕。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为非弹性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随机手术技术的发展,弹性内固定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聿同  朱磊 《山东医药》2002,42(12):50-51
尽管临床上治疗脊柱侧凸多年 ,但是有关病因的问题仍未解决。本文就近年来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简述如下。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起作用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广泛的群体研究提示 AIS存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性遗传或多因素遗传方式。Wise等对 1个特发性脊柱侧凸家族基因组扫描发现该疾病与染色体 6、10、12、18有关系 ,进一步在另外 4个家族中对上述侯选基因进行研究表明与染色体 2和 10有关。2 结缔组织由于脊柱侧凸是许多结缔组织异常疾病如 Marfan综合征、成骨不全等的一个表型 ,因此提出了结缔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手术具有所用器械复杂、创伤大等特点,是小儿矫形外科中最大的手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孙建民  张佐伦 《山东医药》2002,42(12):51-5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就诊时 ,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 ,加上相应的 X线片 ,一般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1 详细了解病史检查医生要询问畸形的开始情况、进展速度及连续治疗的效果和畸形对患者的影响。要了解首次怎样发现的畸形。从发现畸形后 ,畸形有否加重 ,旋转突起是否增加 ,身高是增长、还是降低或不变。要询问畸形与其他合并症的病史。是否有心肺功能失代偿的病史 ,要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以前有无疾病史、手术史及外伤史。患者的出生史和产后史也很重要。包括母亲妊娠期的健康情况、妊娠期的用药史 ,产期和产后期有无合并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将18例伴发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三组:A组(6例)牵引后行前后路联合或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B组(6例)行颈枕部手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术,C组(6例)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结果A组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61%,B组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60%,C组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52%。结论对脊柱侧凸较为柔软、伴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脊髓空洞患者,在术前仰卧侧屈位X线片Cobb角范围内直接行后路矫形术,矫形效果良好、安全,手术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均小。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有结构性侧凸 (在冠状面上 Cobb角 >10°,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 )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特发性脊柱侧凸依据其发病年龄分为三型 :婴儿型 ,0~ 3岁 ;儿童型 ,4~9岁 ;青少年型 ,10岁至发育成熟。需经手术治疗者以青少年型为多。青少年中有 2 %~ 3%者脊柱侧凸 >10°;0 .3%者脊柱侧凸 >2 0°;0 .1%者脊柱侧凸 >40°。特发性脊柱侧凸中 Cobb角 11~ 2 0°之间的青少年男女之比为 1.4∶ 1;但当 Cobb角 >2 0°,则男女之比为 1∶ 4。AIS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约 30 %的…  相似文献   

10.
以往临床常以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节段性加压、撑开结合旋棒技术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而对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进行矫形固定时,最远端被融合的椎体通常很难确定,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椎体倾斜度、中立椎、稳定椎、被骶中线平分的椎体及脊柱的平衡等;还要尽量减少融合节段。近年来,我们将腰椎椎弓根螺钉(以下简称螺钉)用于AIS矫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纯凸侧去旋转与凸凹双侧同时去旋转对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矫形效果。方法 选择Lenke 5型AIS患者52例,其中采取单纯凸侧去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28例(单侧组)、采取凸凹双侧同时去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24例(双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量),影像学测量指标(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影像学指标和融合节段邻近椎间盘角度及腰骶影像学指标),脊柱侧凸学会-22r(SRS-22r)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对治疗的满意度五个维度)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影像学测量指标中,两组术前及术后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相关影像学指标及上下固定椎邻近椎间盘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冠状位上固定椎近端椎间盘角度变化值较大。两组治疗前后SRS-22r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中均无电生理监测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凸侧去旋转与凸凹双侧同...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体的分型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敏  孙琳 《山东医药》2011,51(24):20-21,27
先天性脊柱畸形包括前凸、后凸、侧凸、侧后凸,是指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纵轴方向上生长不平衡导致的畸形[1]。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6%。所谓半椎体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引起的椎体畸形[2]。对于此类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30例接受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40例接受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变化,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侧凸进展、近端邻近节段病变、远端邻近节段病变、冠状面失平衡、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但能有效改善脊柱侧凸畸形;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高;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可引起脊柱韧带进行性成骨性改变,最终导致僵硬后凸,常导致胸腰段、颈胸段后凸畸形,以胸腰段后凸畸形多见.对于AS导致的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以手术截骨矫形为主要治疗手段.该文就胸腰段后凸畸形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和骨质疏松病发病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结核病和骨质疏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所有的脊椎结核病中,胸椎结核较为常见。该病主要是由于椎体前中柱结构遭到破坏、然后导致后凸畸形、最后形成胸髓压迫所引起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预后往往较差[1-3]。目前关于胸椎结核的两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和药物疗法。外科手术在缓解矫正畸形、将神经压迫解除以及重建脊柱稳定性(包括重建的脊柱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路病椎间手术和胸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是全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疾病。在中国,AIS已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治疗AIS的药物。然而,它的局限性和副作用较大[2]。因此,需要探究新的预后标志物并开发其他有效的药物疗法来改善A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红强  高延征  王振 《山东医药》2011,51(19):47-48
目的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16例,观察患者后凸矫正、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全部患者腰痛症状缓解,后凸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矫正38°,4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得到了良好恢复,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经椎弓根截骨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5例,均采用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腰部 VAS、下肢VAS、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侧凸Cobb 角、椎间倾斜角。结果随访时间(27.85±8.25)个月,手术时间(184.38±60.98)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619.23±387.05) mL,固定融合(4.62±0.87)个椎体。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腰部VAS、下肢VAS、ODI评分降低,侧凸Cobb角、椎间倾斜角变小腰椎JOA评分增加(P<0.05或P<0.01)。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在结构学上进行寰枢椎关节畸形的总结和分类,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 350个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各种颈椎疾病病例进行重建CT图像分析并进行分类。结果共发现有35例寰枢椎关节畸形的病例。在矢状位畸形的26例病例中,我们分为5类畸形分别是前倾型侧块关节9例、后倾型侧块关节8例、双凸型侧块关节4例、融合型侧块关节2例和混合型侧块关节3例。另外我们还发现存在冠状位畸形5例(L型侧块关节2例、S型侧块关节1例和水平型侧块关节2例)、齿突前弓关节畸形3例和复杂型侧块关节1例,这些畸形可能和矢状位的畸形同时存在。结论寰枢椎关节存在诸多畸形,可能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临床上术前应常规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CT扫描,以明确手术方法的选择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晓军  崔宝甲 《山东医药》2010,50(46):108-109
目的比较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的疗效。方法53例掌侧型Barton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19例)和手术治疗(34例)。用K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保守治疗者骨折愈合16例,3例因骨折畸形愈合,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周,疗效优良率为73.68%。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7周,术后疗效优良率为82.35%(P〈0.05)。结论掌侧型Barton骨折手术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