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磁石柏子仁汤治疗不寐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多数患者为虚实夹杂证,故自拟磁石柏子仁汤治疗虚实夹杂证不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轻者入眠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卒中等病证。  相似文献   

3.
何菊林 《中国新医药》2003,2(10):109-109
不寐,又称失眠,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营养失调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轻者难以人寐或易醒、早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悸、健忘、头昏头晕及躯体不适等,更严重可发展为情绪异常,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科不寐患者施护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立勤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70-271
<正>中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以夜间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为主要症状,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失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证,由于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这可能加重或诱发眩晕、头痛、心悸、胸痹甚或中风  相似文献   

5.
不寐又称失眠、不得寐、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入寐迟缓或时寐时醒,或睡眠时间短;重每晚只能睡2至3个小时,甚至彻底不寐。常失眠,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而且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的情绪,笔以按摩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病32例,疗效好、见效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潘微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170-171
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皆可致不寐。该病,其病位主要在心,又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关于失眠的病因病机的论述繁多,然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临床有虚、实之分,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健康。“不寐”二字最早见于《难经》:“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黄帝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暝”,认为“阳不入阴”是其总病机。  相似文献   

8.
<正>失眠,中医学称之"不寐",又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临床中痰热扰心型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也是层出不群。1各家经验张朝宁和余臣祖~([2])总结曹玉山教授经验发现,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效果良好。王晶和李敬林~([3])总结李敬林教授经  相似文献   

9.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中风等病症。  相似文献   

10.
周祖贻 《家庭医药》2016,(11):46-47
正失眠症中医称之为"不寐",或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也有时寐时醒者等,严重者可有整夜不能入寐。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患有失眠或睡眠功能障碍的人约为总人口的38%。失眠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失眠或睡眠功能障碍的人群中只有10%的人  相似文献   

11.
<正>吉中强教授为青岛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病、老年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笔者有幸跟随吉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吉教授中医辨证治疗不寐的经验整理如下。不寐,或称失眠,在古籍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或"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寐的概念与现代医学之失眠基本  相似文献   

12.
林璐  辛云 《青岛医药卫生》2004,36(6):429-430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  相似文献   

13.
针灸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  相似文献   

14.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神经衰弱通常归为不寐。临床西医所用安神镇静的药物很多具有药物依赖性,造成患者长期服用,易出现厌食、无力,甚至中毒。笔者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表现为夜间不宜入睡或睡而易醒,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不寐患者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近年来治疗失眠的药物越来越多,虽疗效肯定,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依然存在。中医中药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辨证论治来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相似文献   

16.
朱磊 《北方药学》2011,8(4):43-43
失眠中医多称为不得眠、不寐、不眠等,主要症状是入睡困难,睡眠浅而易醒,或时寐时醒,自觉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且感困倦乏力,头晕思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西医称为"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失眠可分为入睡性,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西医称神经衰弱,或称神经官能症。其既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心悸、眩晕、头痛、健忘等证并存。西医往往采用镇静、调节营养植物神经药物治疗,如安定片、舒乐安定、氯丙嗪、维生素跷、谷维素等,大都不能从根本上解脱患者失眠之痛苦。我尊从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临证求因,辩证求本,治疗顽固性失眠收到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守舍,临床上指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可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可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中医称为"不寐"。失眠病证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收效快外,大多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笔者用天王补心丹治疗失眠,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明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38-239
失眠在中医中又被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影响了学习、工作,降低了生活质量,作者采用针刺督脉为主配合耳穴压豆方法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不寐"范畴,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年不寐的病机为"四气衰,肌肉不清,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失眠症是以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至彻夜不眠为主症,它可作为独立性疾病,也可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该病虽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