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28例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铜、锌、铁、镁元素,并探讨这些元素与上述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小球肾炎组血清锌均极显著低于正常组,血甭铁、镁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血清锌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肾病综合征组血清铜极显著低于正常组。肾小球肾炎组血清铜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铜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呈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78 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铜、锌、铁、镁4 种元素。结果显示,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病组及肾炎组血清锌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05),血清铁、镁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血清铜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05)。提示血清铜、锌、铁、镁含量的变化与疾病发生和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肾病患儿血清铜、锌、铁、镁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病患儿血清铜、锌、铁、镁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病组及肾炎组血清锌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铁、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血清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铜、锌、铁、镁含量的变化与疾病发生和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儿肾小球疾病血清和尿中锌、铜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本文观测了54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及尿中锌、铜含量,发现肾病综合症及大部分肾小球肾炎患儿血锌值较对照组低,并与血浆的蛋白量呈正相关;大部分肾病综合症患儿血铜降低,并与血浆球蛋白量呈正相关;全部患儿尿中锌、铜含量均增高,且与尿蛋白量正相关。具体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肾脏疾病与微量元素改变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快速测定法对肾脏病患儿的血、尿微量元素(锌铜铁镁)含量及铜/锌比值进行观察,并将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锌浓度与其血浆蛋白、胆固醇作出相关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急性肾炎患儿的血锌、铜浓度明显降低,铜/锌比值显著失调。血锌与血浆蛋白、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液锌、铜、铁、镁的排出量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2、4.8、4.5和1.4倍。结论:小儿肾脏疾病时体内微量元素可出现显著变化。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和缺乏,是肾病难治性的因素之一。及时补充和调整微量元素,对肾脏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微量元素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儿童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各50例进行血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锌、钙、铁、铅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检查,分析微量元素与24h尿蛋白、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病综合征(PNS)组与正常儿童血微量元素锌、钙、铁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NS组血矿物质钙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相平行,呈显著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与24h尿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铁与总蛋白,白蛋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锌、钙、铁较正常儿童含量低,肾病综合征患儿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与钙、镁降低密切相关,锌结合蛋白从尿中丢失是血锌降低的主要原因,提示肾病综合征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锌、铁、钙;适当补充锌、铁、钙剂对疾病的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儿童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各50例进行血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锌、钙、铁、铅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检查,分析微量元素与24h尿蛋白、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病综合征(PNS)组与正常儿童血微量元素锌、钙、铁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NS组血矿物质钙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相平行,呈显著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与24h尿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铁与总蛋白,白蛋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锌、钙、铁较正常儿童含量低,肾病综合征患儿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与钙、镁降低密切相关,锌结合蛋白从尿中丢失是血锌降低的主要原因,提示肾病综合征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锌、铁、钙;适当补充锌、铁、钙剂对疾病的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钙、锌、铜、镁、铁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2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锌、铜、镁、铁含量.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锌、铜、铁含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镁含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钙、锌、铜、铁含量的变化与肾病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病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及相关规则。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肾脏病患儿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病组及肾炎组血清中锌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铁、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病组血清中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小儿肾脏疾病的发生及状态有关,其代谢的紊乱和缺乏可引发肾脏疾病,及时补充和调整微量元素对肾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锌、铜、铁是人体重要的必要微量元素。肾脏是维持三种元素平衡和排泄的重要器官。本文测定了31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浆、尿的锌、铜、铁含量,观察肾小球疾病时对诸元素代射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共检测31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尿中的锌、铜、铁含量。男33例,女8例。年龄在14—70岁。分为三组:肾小球肾炎7例,男5例,女2例;肾病综合征组1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8例NS患儿外周血CD44进行了检测分析,以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NS活动期患儿CD44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其中肾炎型肾病组CD44阳性细胞数增高显著,与单纯型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缓解期CD44表达明显降低(P<0.05),NS患儿CD44表达与24 h尿蛋白呈明显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596及r=-0.482,P<0.05)。结论黏附分子CD44在NS活动期外周血中表达增强,与疾病的轻重有关,提示其在肾小球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系列微量蛋白检测在儿童(<13岁)肾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尿路感染患儿6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6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0例及正常儿童30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含量,采用微粒子酶免法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的α1-M,尿路感染组的IgG、α1-M、T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组别其余项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的α1-MP<0.05外,其余均P<0.01);117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儿尿系列微量蛋白检出阳性47例,阳性率为36.75%。结论: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可用来判断儿童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的变化,指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及石墨炉法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47例、新生儿脐血清44例及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脐血清各30例的锌、铜、铁、锰血清含量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铁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轻、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新生儿脐血清锌、铜、铁、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与脐血血清锌、铜、铁、锰含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孕妇血清锌、铁含量均显著低于脐血清锌、铁含量(P<0.01,P<0.05),孕妇血清铜含量显著高于脐血清铜含量(P<0.01),孕妇血清与脐血清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④本病孕妇血清铜/锌、铁/铜、铁/锌及铁/锰比值与对照组比较,除铜/锌比值未发现两组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他各比值均有较明显变化(P<0.01,P<0.05)。结论:①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减少、铁的升高及锌、铜、铁、锰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②无论孕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都首先保证胎儿对锌、铜、铁、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儿童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儿童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锌、铜、铁、钙和锰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78例营养不良患儿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1)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患儿之间发锌、铜、铁、钙和锰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2)营养不良患儿发锌、铜、铁、钙和锰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3)营养不良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发锌、铜、铁、钙和锰含量明显高于补充微量元素前,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营养不良儿童与锌、铜、铁、钙和锰等元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电解质(钙、磷、镁、铁、锌、铜)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和北京中生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钙、锌、铜、铁含量降低,而血清无机磷和镁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电解质(钙、磷、镁、铁、锌、铜)的含量,有助于了解和观察患者电解质的丢失情况、病情的发展,并可协助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以维持人体和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受损者与血糖正常人群血清铜、锌和镁元素含量的差异,并探讨血糖变化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为中老年人健康诊断提供初步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市中老年人体检血清样本188例,根据血糖值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受损组(IGT),新诊糖尿病组(NDM)。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分别测定其血清中铜、锌和镁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DM组血清锌含量显著低于NGT组(P<0.05),血清镁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IGT组(P<0.01),铜元素没有显著性差异。血清铜、锌和镁含量在NGT组和IGT组中,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糖调节受损者和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铜、锌和镁元素代谢紊乱,对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锌、铁、铜、钙、镁、锰、铅等微量元素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73名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纳入研究,同时选择同期保健门诊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清锌、铁、铜、钙、镁、锰、铅等的水平。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血清锌、铁、铜、钙、镁以及锰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患儿(P<0.05),但是血清铅水平则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铁以及钙的水平与Vesikari病情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铜、镁、锰和铅水平则与病情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能存在常见微量元素代谢的改变,临床工作中需要对该类患儿进行微量元素监测。  相似文献   

18.
矿物质与儿童营养性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章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698-4700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性疾病与矿物质元素钙、镁、铜、铁、锌、铅含量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62例佝偻病、96例营养不良、268例营养性贫血患儿的血清矿物质元素检测结果与正常儿童检测结果进行1∶1配对对照。结果:营养不良组患儿血清铁和锌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镁、铜、钙和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佝偻病组患儿血清钙和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铅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镁、铜、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营养性贫血患儿血清铁、铜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镁、锌、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体内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异常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微量元素锌、铁、铜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IRMA测定 5 4例厌食症患儿及 46例正常对照组儿的血清瘦素水平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血锌、铜水平 ,亚铁嗪法测定血清铁水平。 【结果】 厌食症组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正常组 (P <0 .0 0 1) ,血清锌、铁水平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血清铜与正常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血锌呈正相关 (r =0 .46,P <0 .0 1) ,与血清铜、铁无明显相关性 (铜r =0 .12 ,P >0 .0 5 ;铁r =0 .14 ,P >0 .0 5 )。 【结论】 瘦素与锌之间可能相互调节 ,共同在调节摄食与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伟  刘丽秋 《中国保健》2007,15(19):15-16
目的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其与白蛋白、血脂及24h尿蛋白的关系.方法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A组),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B组),正常对照组20例(C组),用ELISA方法测定脂联素,同时测定肾功、白蛋白、血脂、尿蛋白.结果①A和B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其中B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A组,且在A组治疗后,血脂联素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脂联素水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与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与尿蛋白呈正相关,高浓度的血清脂联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保护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