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官兵紧急进入灾区抗震救灾.汶川县位于山区,地震后正好处于夏季,尽管大多数皮肤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会影响官兵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为进一步了解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作者对驻汶川部队官兵皮肤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部队皮肤病防治和抗震救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发病情况,为部队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疾病诊断标准和官兵患病调查登记表,对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进行巡诊和患病登记。结果: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抗寒救灾4天后,其昼夜发病率1.5%;病种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损伤和急性喉炎位居发病的前3位,总发病率79.7%。结论: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昼夜发病率较高,应对其加强医疗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四川平武地震灾区野外居住人群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统计抗震救灾期间我院医疗队门诊和巡诊登记的初诊人群,具有皮肤病明确诊断依据的病例构成病例数,按照皮肤病发病率排序。结果:灾区野外居住人群各种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较当地灾民为高。结论:在抗震救灾恶劣环境下,应做好皮肤病防治的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皮肤病病种多、病因复杂,是基层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我区基层部队的发病情况,做好部队皮肤病的卫生防疫工作,我们于2007年夏季对驻甘肃某单位官兵的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滇南地区军人住院患者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西南军医》2008,10(5):88-88
为了解部队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我们对我院住院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2002~2006年我院住院军队病人患皮肤病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激励部队士气、鼓舞官兵斗志,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总政治部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印发《军队参加抗震救灾战斗口号》。总政治部要求,各救灾部队要紧贴担负的任务、紧贴抗震救灾进程、紧贴官兵  相似文献   

7.
倪卫中 《人民军医》2006,49(6):333-334
为了解部队夏季海上训练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2002~2005年的6~8月份,我们对某部海训官兵的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某部海上训练前后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海上训练部队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及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对炮兵某部海上训练官兵513人,海上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海上训练前患19种皮肤病,152例(29.6%),其中患两种以上皮肤病28例;海上训练后患32种皮肤病,268例(52.2%),其中患两种以上皮肤病59例。海上训练后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居发病前3位分别为感染性皮肤病(21.4%)、季节性皮肤病(19.7%)及心身性皮肤病(6.6%)。结论:部队在海上训练时皮肤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皮肤病发病。  相似文献   

9.
云南边防某部常见皮肤病的发生现状与中医药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皮肤病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常见病.据统计,边防官兵皮肤病发病率达40%,其发病情况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因素密不可分.在2009年9月全军"中医中药军营行"活动中,我们医疗分队对云南边防某部官兵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云南地区地理气候等特点,分析了官兵皮肤病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提出治则治法,旨在探寻云南边防部队皮肤病的现状与中医药防治策略,为部队卫勤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辽东半岛东部地区军人皮肤病发病情况,为部队皮肤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到相关体系部队,对官兵进行皮肤病体检、登记,并详细记录其发病诱因、发病部位、持续时间、自觉症状、伴发症状等情况。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结果我院2015年5-9月共体检659例官兵,总患病率为38.85%。从患病病种及占患者总数的患病率看,感染性疾病患病率为42.97%,变态反应性疾病为19.92%,皮肤附属器疾病为16.02%,其他疾病(如白癜风、银屑病等)为14.84%。结论部队驻地环境、卫生和医疗条件等因素均可诱发各类皮肤病,为预防夏季野外驻训期间皮肤病的发生,进一步开展皮肤病防治相关培训,提高官兵卫生防病能力;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1.
阮宏鹏  朱绍东 《人民军医》2007,50(3):134-135
目的:了解汽车部队官兵在高原执勤前后皮肤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卫生队医师对某汽车部队官兵624例在高原执勤前后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高原执勤前发现皮肤病15种,共98例(15.7%);执勤结束后发现皮肤病23种,共163例(26.1%)。执勤期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执勤前(P<0.05)。结论:汽车部队官兵高原执勤期间皮肤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采用科学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在短期内迅速调集大批成建制部队进入灾区进行抗震救灾,这是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特有的一种救灾形式,在救灾过程中,我们对成都军区空军地空导弹十一旅参与救援的官兵进行生理心理调查分析,发现了在这种突发灾害中官兵在生理、心里方面易出现疾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及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官兵的身体健康,也是部队能否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关键所在,正确认识抗震救灾部队容易发生的疾病、发病因素及防疫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参战官兵的伤亡。  相似文献   

14.
皮肤病是海训部队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影响着官兵的身体健康和海训的质量。为了保障海训官兵的身体健康,全面贯彻我军"面向部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指导方针,以及进一步降低海训部队的非战斗减员,我们对某部海训官兵的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行为及影响因素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抗震救灾官兵1252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抗震救灾官兵不良睡眠发生率为19.7%。影响睡眠的生理因素主要为多梦惊醒(43.1%)、夜间如厕(22.5%)、咳嗽(15.1%)、打鼾(11.0%)等,社会因素主要为心理创伤史(34.2%)、社会支持(32.8%)、灾难现场接触(28.9%)等。结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睡眠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院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抵达四川汶川地区,对当地灾民及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共巡诊驻地部队官兵1538例,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后,诊断为“烂裆”267例,采用自行配制的“水磨Ⅱ号”液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寒区某部官兵首次进驻热区后皮肤病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寒区部队官兵200例,采用全军皮肤病统一调查表和门诊登记表,调查其进驻热区前后皮肤病患病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进驻热区6个月后发生皮肤病139例,占69.5%;与进驻热区前比较,皮肤病患病率升高非常显著(P〈0.01)。进驻热区后感染性皮肤病、外因性皮肤病和心身性皮肤病患病率分别为55.0%、7.5%和7.0%。结论:应加强寒区部队官兵进驻热区后皮肤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部队演习野外驻训人群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部队演习野外驻训人群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统计部队演习期间我部机关门诊和巡诊登记的初诊人群,具有皮肤病明确诊断依据的病例构成病例数,按照皮肤病发病率排序。结果部队演习野外驻训人群各种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参加演习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较当地居民为高。结论在部队演习恶劣条件下,应做好皮肤病防治的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某部官兵255例,采用急性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AS-RQ)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计算量表总分、因素得分值和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结果:参加抗震救灾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分值为(21.6±18.7)分,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4.1%。结论:参加抗震救灾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海军陆战部队军事训练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军陆战部队官兵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件下军事训练时皮肤病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海军陆战部队某部官兵,分别在春季、夏季和野外军事训练时,进行3次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次调查共检出皮肤病53种,其中常见皮肤病21种;3次皮肤病发生率分别为26.2%、31.5%和43.1%。3次发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心身性皮肤病和外因性皮肤病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感染性皮肤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先天性及其他皮肤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海军陆战部队皮肤病患病情况与气候、环境、训练项目和强度有关。应采取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普及皮肤病防治常识、改进作训穿着装备和研制适宜药物等预防措施,降低皮肤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