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丹梅  汪琪 《武警医学》1994,5(6):329-329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北京武警总医院张丹梅,汪琪(北京100039)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必备条件之一。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其技术在不断改进。作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进行气管插管成功地抢救了25例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1年以来,术中抢救成功心跳骤停患者5例,除1例因脑低灌注时间过长而致植物人外,余4例均未遗留系统性后遗症。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见附表):1.2抢救措施确诊心跳骤停后,立即按以下原则进行抢救:迅速开放及维持气道;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建立确切有效的人工循环并力促患者正常自主循环的恢复;尽早进行脑复苏:(1)3例术前因施以全麻而已建立人工通气的,心跳积停后加大氧浓度并适当过度通气。2例尚未建立人工通气的,清理呼吸道并行紧急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2)心电图显示心跳田停被型305内即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90例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20~82岁,平均51.27岁。以数字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人工气道的建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便捷与迅速,且能确保最理想的气道通畅方法为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内行插管术通气方式加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4类通气方式加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中的插管时间,插管平均次数及成功率和并发症,脱离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0d病死率和吸入性肺炎等。结果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均存在差异;除A类气管内行插管术一次成功率相对较低,其他均一次性成功,且复苏成功率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过给予综合管理治疗后其ARDS、围插管期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2±1.84)d,ICU住院时间(13.78±1.6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2.13)d,(17.58±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管理中,人工气道的建立需因地、因人及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建道方法,确保患者通气顺畅,有效保持肺功能。采用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时间,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功能削弱,防御功能减弱,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几率增加。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后重要的护理内容,气道的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VAP的发生率等是反映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费雪派克MR850湿化装置系带有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最佳温、湿度的气体。我院干部病房在高龄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这种恒温湿化器,气道护理的质量显著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紧急气管插管是实施生命救治的重要技术之一,是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快速、有效、可靠、准确的气管插管,可紧急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是实施呼吸功能支持的首选方法[1],在急危重症、灾难事故、外伤、中毒、心脑血管意外、溺水、严重过敏、呼吸衰竭、循环呼吸骤停等病情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抽吸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萍 《西南军医》2007,9(5):146-147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抽吸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研究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2653名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在气道抽吸时发生并发症的70例病人,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出现的并发症有(1)呼吸道粘膜损伤出血,(2)气管导管移位滑脱,(3)低氧血症,(4)心律失常,(5)心脏骤停,(6)肺不张。吸痰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时机、合适的吸痰管、适当的吸力、掌握气囊充气量、正确地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以及监测生命指征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在气道抽吸时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熟练地掌握气道抽吸技术是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重症呼吸衰竭的抢救中,常需要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我们对2002年3月2006年2月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抢救,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逐步提高,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气管内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长期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为棘手[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8月收治1例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气管内炎性息肉,因家属拒绝介入治疗,尝试选择更换为改良的气管插管,有效解决了气道狭窄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CPCR)的要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清仁 《人民军医》1995,(10):56-58
1心肺脑复苏的要点1.1三个阶段(1)基本生命支持公段(BLS);为初步生命急救。此阶段主要是现场急救,心脏、呼吸停止的判断,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心脏挤压,向心脏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2)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AI。S):此阶段是CPCR的处理,即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恢复和保持自主呼吸及心跳;(3)延长生命支持阶段(PLS):此阶段主要是保护大脑,脑复苏及复苏后的疾病预防。1.2九个步骤(1)畅通呼吸道:主要是清除气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2)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日呼吸,插管,简易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喉罩在紧急气道开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本院急救中采用喉罩和气管插管的123例患者分成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对插管前准备耗时,插管耗时,成功率,血氧饱和度改变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人工气道的建立,两组在插管成功率和血氧饱和度改变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准备耗时和插管耗时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罩在紧急气道开放中操作简便快捷、效果确实可靠,能有效的解除患者的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11.
气管插管术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气管内麻醉过程中的必须操作技术。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和解剖死腔,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的目的,同时为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内用药,应用呼吸机保证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气管插管技术的使用及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经验,提高器官插管术后护理水平,我们对95例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术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当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气管原来的加温和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痉挛,甚至堵塞气道,从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I临床护理人员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湿化液的选择对于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气道痉挛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及早用呼吸机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防止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其中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也是抢救成败不容忽视的部分。现将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管理十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呼吸衰竭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急危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是提高急危重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吸入的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而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生率为30%~60%,再加上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减低,极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导致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有效的湿化可使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引流,是确保气道通畅及肺部有效通气的关键。本科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同时,在吸痰时应用下面2种滴药方法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创伤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伤情,使伤员尽快得到确定性治疗,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夫键。运用流程法,按照预设程序进行检查、诊断、治疗,能够节约时间,减少遗漏,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根据本院现行的创伤处理常规,结合近期国内外文献,设计了以下创伤处理流程,供广大创伤外科同仁参考。l初期评估与基本生命支持2困难气道ZI轻度呼吸窘迫:面罩通气。特别注意:气管异物,鼻出血。2.2中度呼吸窘迫:暂时面罩通气。如不缓解,气管插管(注意保护颈椎人2,3重度呼吸窘迫:气管插管(日或鼻);、若不成功,支纤镜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措施之一,可保证患者气道通畅,维持有效换气,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可防止胃肠胀气和胃内容物反流,避免窒息的发生;还可将复苏药物通过气管内给予,在危重患者抢救、  相似文献   

18.
在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已成为急危重病人抢救的基本措施。然而气管插管后的患者因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清洁、抑菌作用相应下降。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各种口腔并发症以及肺部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做好口腔护理对患者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口腔护理方法也变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1月开始采用口腔冲洗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玉兰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36-1137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直接进行面罩正压机械通气的一种治疗仪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2002年开展此项治疗技术,观察了8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老年危重病人气道分泌物梗阻抢救中,可由麻醉医生先行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规范气管切开术,既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将我院2003年1月- 2007年1月对24例老年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