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燕辉  鲁刚 《天津医药》2006,34(3):205-206
胸腺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成年人,仅凭胸腺瘤的形态很难区别其良恶性,主要依靠局部侵袭性或转移来鉴别其性质。关于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报告我院2000-2004年26例经手术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1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就本院CT检查的18例胸腺瘤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侵袭性胸腺瘤18例 ,其中男13例 ,女5例 ,年龄31~81岁 ,平均50岁。按病理组织学类型分 :上皮细胞型3例 ,淋巴细胞型9例 ,混合细胞型4例 ,梭形细胞2例。其中6例合并重症肌无力 ,3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 ;2例有胸痛、胸闷 ,6例无症状。1 2方法 :所有病例作常规胸部CT扫描 (平扫和增强 ) ,CT机为SOMATOMPLUS4 ;层距和间距均为10mm ;发现肿块后 ,以肿块为中心 ,作层距为3m…  相似文献   

3.
方友平  李士亭  谈进 《中国医药》2010,5(8):695-696
目的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43例,胸前外侧切口15例;41例肿瘤完全切除,14例肿瘤姑息切除,3例仅行病理活检;36例肿瘤扩大切除,包括纵隔胸膜及心包部分切除27例,肺楔形切除7例,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加成形修补9例,上腔静脉置换4例;17例Ⅲ、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取活检术。残余肿瘤组织予以放射性质子粒(125I)植入14例,射频透热治疗1例。全组患者无死亡。结果4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除1例行上腔静脉置换术后颜面部浮肿消除不满意外,其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较高。23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3年生存率为39.66%。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手段。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做到根治性切除,并注意纵隔脂肪的清扫以减少复发机会。对于瘤体巨大不能根治性切除患者要酌情结合术前或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来提高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王波  郭晓山  曾新群  王玲  陈溶 《贵州医药》2001,25(6):548-549
胸腺瘤是前纵隔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隔内肿瘤的50%[1]。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胸腺瘤(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26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的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手术前对胸腺瘤的良、恶性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 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 48岁。设备采用 SHIMADZU 4500TF及 GE High Speed CT/i。扫描方法:自胸廓入口向下扫描,层厚、层间距10mm,较小病灶加扫5mm层厚与层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评价胸腺瘤侵袭与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临床诊断为胸腺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7例,侵袭性胸腺瘤12例,MSCT对两者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边缘、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接触面、其间的脂肪线,以及胸膜和心包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腺瘤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X线及CT在胸腺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线及CT在胸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胸腺瘤的X线及CT表现。结果 10例非侵袭性胸腺瘤。X线发现8例,CT10例均发现。15例侵袭性胸腺瘤X线发现13例.CT发现15例。X线显示纵隔影增宽。CT在非侵袭性胸腺瘤显示前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可不均匀,边界清晰光整。周围脂肪层存在;CT在侵袭性胸腺瘤中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脂肪影常消失,邻近结构受累。出现多样侵袭征象。结论 X线可以起初步筛选作用.CT对胸腺瘤的发现及侵袭性的鉴别方面均更为准确,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33岁,因颈面部浮肿1个月,头晕、胸闷、乏力、憋气半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常规CT示前纵隔占位,考虑淋巴瘤或者侵袭性胸腺瘤,为进一步诊断行MRI检查:前中上纵隔见不规则肿块,大小约86 mm×62 mm×98 mm,T_1WI呈稍高信号,T_2WI呈高信号,前部与胸壁分界不清,后部与主动  相似文献   

8.
吴兆亮 《江西医药》2010,45(5):479-480
目的探讨胸腺瘤CT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7例经外科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局限型11例,全部局限在前纵隔。非局限型16例,呈侵袭性生长侵犯邻近结构,其中6例侵犯胸膜。发生转移3例,其中肺部转移1例,近位淋巴转移2例。结论胸腺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可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33岁。患者因颈面部浮肿1个月,头晕、胸闷、乏力、憋气半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常规CT示前纵隔占位,考虑淋巴瘤或者侵袭性胸腺瘤,为进一步诊断行MRI检查:前中上纵隔见不规则肿块,大小约86 mm×62 mm×98 mm,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前部与胸壁分界不清,后部与主动脉、左肺动脉分界不清,下部与心影分界不清,上腔静脉、奇静脉流空信号消失,右心房内不均匀异常信号,增强后肿块均呈不均匀强化;心影周围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诊断原发胸腺淋巴瘤的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淋巴瘤、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各30例,均为我院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均采用CT检查,对照具体表现。结果 CT检查,在瘤内小囊肿样变、强化值<20 Hu、包绕血管征患者率方面,原发性胸腺淋巴瘤均高于胸腺癌和侵袭性胸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胸腺淋巴瘤中,特征性较明显,为此病理想的诊断方法,可用于胸腺癌及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正>胸腺瘤为前纵隔最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发病率最高,儿童青少年少见。胸腺瘤发生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组织学上分3型:①以上皮细胞占优势的上皮细胞型;②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型;③两者混合型。胸腺瘤有着明显的恶性倾向,而影像学在鉴别良恶性方面存在较大困难[1]。笔者收集2005-2012年来自本院7例胸腺瘤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及相关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螺旋CT扫描,之后结合病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 35例患者中,胸腺瘤16例,侵袭性胸腺瘤10例,胸腺淋巴瘤3例,胸腺癌2例,胸腺类癌2例,颈部胸腺囊肿1例,异位胸腺瘤1例。结论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CT诊断价值较高,且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对部分恶性胸腺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予以判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3.
杨绍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60-2461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扩大胸腺瘤切除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胸腺瘤切除。Ⅱ期以上病变进行放疗或化疗可提高疗效。结论:胸腺瘤不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无论病理分期如何均应行扩大胸腺瘤切除,有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袭性胸腺肿瘤累及胸部大血管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43例经手术治疗的侵袭性胸腺肿瘤累及胸部大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结论对于累及胸部大血管的侵袭性胸腺肿瘤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即使是姑息性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预后也优于单纯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胸腺癌的CT征象研究,有利于胸腺瘤的分期及有效治疗。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42例征象分析,着重研究了病变的形态,病变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累及纵隔胸膜以及纵隔转移等表现。结果 42例胸腺瘤CT扫描均显示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其中密度不均匀者26例,占62%;形态不规则者31例,占74%;邻近组织受累者35例,占84%。其主要征象为纵隔胸膜、肺组织、心血管受累,胸膜种植等。结论 CT扫描可显示胸腺瘤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累及状况,可提示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对决定治疗方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旭升  玄贞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11-2611
1 病例介绍 女,51岁.因胸闷、胸疼、心慌1个月,加重3 d人院.双下肺未闻及干啰音.胸部无凸起,全身检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血、尿常规正常.入院后查CT示前中纵隔可见一大小约11.0 cm×8.0 cm软组织肿块,肿块周边实质呈结节状.中心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心脏受压后移,密度欠均匀,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增强后可见肿块实质部分强化.双肺内未见明确病灶.左侧胸壁可见结节样突起,并可见胸腔积液.术后病理:侵袭性胸腺瘤并肋骨转移.  相似文献   

17.
王文虎 《河北医药》2000,22(12):951-951
侵袭性纤维瘤习惯称韧带样瘤 ,以腹壁发病率最高 ,多见于经产妇女 ,主要侵犯腹壁、筋鞘和肌层 ,除见于腹壁外也可发生于上下肢、头部等 ,此瘤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性、局部破坏性 ,我们认为属交界性肿瘤。1 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 ,女 17例 ,男 4例 ,年龄 7~5 2岁。发生于腹壁 15例 ,其它部位 :臂部、小腿、上臂、头部、颈部各 1例 ,腹壁以经产妇多见 ,年龄在 2 8~ 35岁之间 ,主要侵犯腹壁筋膜和肌层 ,此瘤易复发 ,2 1例中 10例复发 ,其中 7岁患儿小腿部肿瘤 5年复发 4次。病理检查 :肉眼所见 :肿瘤大小不等 ,最大直径 18cm ,最小直径 3cm…  相似文献   

18.
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二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10例。结果其中良性胸腺瘤(7例)平均直径为4.3em,呈类圆形。均表现为密度均匀,包膜完整,与周围纵隔大血管界限清楚。恶性胸腺瘤(10例)平均直径5.9cm,仅3例呈类圆形,5例呈分叶状,2例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3例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2例无包膜,密度均匀8例,2例不均匀,5例与周围大血管呈锐角,3例呈钝角,2例包绕大血管。结论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可信性相当高。  相似文献   

19.
在纵隔肿瘤中,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胸腺瘤常常侵犯纵隔诸间隙,累及纵隔的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瘤常常侵犯扩大到胸腺出现类似胸腺瘤的前纵隔肿块。因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在临床治疗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如何正确鉴别诊断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胸腺瘤、恶性淋巴瘤在X线、CT特征的观察,提出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52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失访6例,5例生存率为69.2%,其中I期为95.8%,Ⅱ期为60.0%,Ⅲ期为41.2%,Ⅳa期为0。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法,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