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人工贵腐葡萄酒的试酿情况。实验表明,用固定化灰葡萄孢可以在24h内完成贵腐发酵,固定化菌体性能稳定。加葡萄干提高糖浓度经酵母发酵后能获得良好的干果风味。冷热处理可以促进贵腐酒的陈酿。硅藻土过滤法是试酿酒的适宜澄清方法。快速酿制的人工贵腐葡萄酒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菠萝全汁为原料,对菠萝果酒的加工工艺及影响菠萝果酒品质的关键性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按照0.025%的比例向压榨后的果汁中添加果胶酶,并保温40 ℃作用2 h后,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采用一次加糖法将糖质量浓度调至每100 mL 20 g,添加柠檬酸至pH 3.6、添加偏重亚硫酸钾至质量浓度110 mg/L、主发酵温度22 ℃,发酵7 d;后发酵温度16 ℃,发酵10 d;10 ℃陈酿2~3个月.采用明胶-丹宁复合澄清剂澄清处理,最后75 ℃,15 min杀菌后,得到果香浓郁、色泽金黄、澄清透明的优质菠萝果酒.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原料,耐高温耐高酒精度的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剂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实验,对糖化发酵工艺过程中酒精度、总糖、还原糖、酸度以及CO2失重等指标的过程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一株嗜酸乳酸杆菌,以酒糟为基质进行酒糟混合料的乳酸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原料经酒精浓醪发酵60 h后,玉米发酵醪中酒精体积分数达12.8%,残总糖质量分数为3.46%,残还原糖质量分数为0.19%,淀粉利用率89.88%以上.酒糟混合料接种乳酸菌,33 ℃条件下发酵15 d,发酵后酒糟混合料水分质量分数为53%,粗蛋白质量分数18.62%,粗脂肪质量分数3.32%,粗纤维质量分数3.95%,17种氨基酸质量分数达18.3%;乳酸质量分数1.93%,每克酒糟发酵料含乳酸菌菌数为4.2×107个,达到所设计乳酸菌菌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鲍曼氏不动杆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非发酵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也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该菌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且其分离率与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常从感染患者的血、尿、脓及呼吸道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来.在非发酵菌的感染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且近年来出现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成为ICU内患者治疗的难题。为了解鲍曼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现状及其趋势,为临床及早、  相似文献   

5.
采用兔背创面模型,观察驻极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的影响。于兔背上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06/ml),将40个创面分成两组,对照组贴上凡士林油纱布,治疗组贴上-1500v驻极体薄膜。于术后第1、2、3、5、7、10天进行肉眼观察、痂下组织细菌定量计算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含菌量日益减少,创面开始有上皮细胞生长,至第7天,上皮细胞生长旺盛。对照组含菌量日趋增多,且无上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
从油厂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较高磷脂碱基转移活力磷脂酶D的菌种,经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属,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培养基和酶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溶氧和pH值对赖氨酸产生菌FB42发酵的影响,结合发酵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分批发酵操作的溶氧和pH控制模式。结果表明两种控制都使发酵水平得到提高,但以溶氧控制更有效,在溶氧控制模式下,发酵的转化率从33.6%提高到38.1%。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山葡萄酒产区山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到132株葡萄酒相关酵母,通过WL培养基(Wallerstein Laboratory Nutrient Agar)培养得到5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对其中的44株进行5.8S-ITS rRNA基因的RFLP分析,得到19种酶切图谱,表现了东北山葡萄酒产区葡萄酒相关酵母的多样性。其中以酶切类型6为代表的菌株为Dekkera anomala,是山葡萄浆果表面的主要种,以酶切类型19为代表的菌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聚类分析共得到了5个遗传聚类群且与WL培养基初步分类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白腐菌对中药渣进行固态发酵。研究了葡萄糖添加量、(NH4)2SO4添加量、初始pH值、料水质量比、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初步确定了中药渣固态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中药渣在经过白腐菌3-5d静止发酵后,发酵产物的真蛋白质量分数可达19.05%,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质量分数高71.34%,粗纤维质量分数由29.14%降低到17.42%。由此可见,该方法可使中药渣得到合理的利用,其发酵产物可作为蛋白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人工贵腐发酵菌——灰葡萄孢的分离和保藏方法,对该菌的培养方法、生长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海浮石作为载体的固定酵母细胞方法和海浮石再生方法,并分别介绍实验室试验和加工厂小试固定化酵母细胞酒精发酵的情况和数据,试验成果,夏季发酵1个月平均对糖转化率为90%,最高为98.5%。工厂小试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柱发酵比发酵罐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酵母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控制酵母发酵过程中流加速率的模糊控制器.该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可以根据专家经验方便地修改以提高控制效果.实验表明在模糊控制器控制下酵母产量比恒速流加时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浓缩废水对菌体培养的影响,发现用间歇培养的方法难以较清楚的表明废水的浓缩与菌体培养之间的关系;用连续培养方法发现,在一定的稀释率的条件下,废水浓缩一倍,菌体浓度增加一倍,反应器生产能力也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固定化生长的酵母细胞和黑曲霉菌丝体 ,对酸法水解的氨基酸水解液进行发酵 ,除去水解液异臭味 ,使调味液的口味和风味得到明显改善 ,产品既有氨基酸调味液的特点 ,又具有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云  黄宇烽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2,8(4):292-294,298
真核表达系统具有翻译后的加工修饰体系 ,表达的外源蛋白更接近于天然蛋白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有 :酵母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甲醇酵母主要利用醇氧化酶的基因启动子在甲醇诱导下表达外源蛋白 ,而三磷酸甘油脱氢酶启动不需甲醇诱导 ,可缩短到达峰值表达的时间。杆状病毒是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常用的表达载体 ,利用转座原理构建重组杆状病毒是一种有效的构建重组体的方法 ;杆状病毒 S2 系统是最近构建的一种不裂解宿主细胞的新型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 ,腺病毒是常用的表达载体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和Cre/loxp系统构建重组体 ,可提高重组效率 ;利用杆状病毒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 ,不会引起病毒基因的表达 ;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哺乳动物细胞诱导表达系统 ,该系统具有严密、高效、可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淀粉为原料,运用先进的酶工程技术生产低聚异麦芽糖IMO-50.再以IMO-50为原料,应用高新分离技术,去除葡萄糖、生产高含量低聚异麦芽糖IMO-90.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酒精发酵液的组成对利用硅沸石膜进行渗透气化分离时的分离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在酒精发酵液中,由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以及添加一定浓度的无机盐,改变了溶液的相平衡和溶液的化学位,从而提高了酒精发酵液中酒精的渗透气化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发酵控制的角度,用“量”的概念阐述了如何合理、准确地控制发酵度的问题。实践表明,通过外观发酵度与实际发酵度之间的固定关系,可以确定外观糖度与酒精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简化预测手段,准确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成品的酒精度和发酵度。  相似文献   

20.
The enzyme glucanase from Moniliophthora perniciosa was produced in liquid medium and purified from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RSM)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variables, including inducer (yeast extract) and fermentation time, on secreted glucanase activities M. perniciosa detect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The crude enzyme present in the supernatant was purified in two steps: precipitation with ammonium sulfate (70%) an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Sephacryl S-200. The best inducer and fermentation time for glucanase activities were 5.9 g L(-1) and 13 day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different isoforms (GLUI, GLUII and GLUIII) with purification factors of 4.33, 1.86 and 3.03, respectively. The partially purified enzymatic extract showed an optimum pH of 5.0 and an optimum temperature of 40°C. The enzymatic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KCl at all concentrations studied. The glucanase activity was highest in the presence of 0.2 M NaCl. The enzyme showe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losing only 10.20% of its specific activity after 40 minutes of incubation at 90°C. A purified enzyme with relatively good thermostability that is stable at low pH might be used in futur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