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法林是深静脉血栓、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瓣膜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影响药效因素多,因此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离不开良好的监测管理与护理.本文通过对一例华法林中毒病例和华法林药理特性的分析,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可以从患者教育、INR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组建抗凝门诊、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对患者生活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INR波动原因,优化患者抗凝治疗方案。方法通过监测口服华法林后INR变化趋势,分析影响INR变化的因素,结合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与治疗方案。结果患者服用华法林后INR波动较大,对药物较为敏感,调整治疗方案后治疗结果满意。结论血栓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INR波动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密切监测INR值,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方存明  黄政  胡学俊 《现代保健》2013,(21):101-103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指南推荐的差距。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109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凝药物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具有抗凝指征且无抗凝禁忌证的患者102例,仅12.7%的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年龄≥75岁、患者对抗凝治疗的选择是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本院抗凝治疗的现状与指南推荐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致死或致残的最主要的原因,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策略中重要的一环,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华法林是目前明确唯一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死亡率的药物,2006年房颤治疗新指南将华法林应用从严,建议应用于具有一项高危因素(既往卒中、一过性脑缺血或栓塞、风湿性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或一项以上中等危险因素(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35%或左室短轴缩短率≤25%、糖尿病)的房颤患者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现针对笔者曾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致出血并发症的4例讨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佩金 《药物与人》2014,(8):310-3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当中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应用于心房纤颤患者临床当中的现状,并针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58例心房纤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后续资料与数据。结果:258例心房纤颤患者当中有88例应用了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其中长期进行监测同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人数为42人,占9.3%。在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88例患者当中,54例为住院患者,34例为门诊患者。结论:在基层医院的华法林应用当中,抗凝的知晓率、应用率均较低,治疗率、监测率以及达标率同样偏低。因此在临床当中应当加强医患双方对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的认识,同时需要了解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健康宣教以及正确的临床管理,改善监测方式与华法林的使用现状,进而减少由心房纤颤所致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汪扬 《现代保健》2010,(27):85-86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为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别嘌醇对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收集华法林抗栓治疗的慢性永久性房颤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120例)维持原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嘱低嘌呤饮食;联合治疗组(120例)在常规华法林抗栓治疗,低嘌呤饮食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1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NR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的INR较华法林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别嘌醇会增加华法林的抗栓作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度来评估在华法林抗凝目标值范围内的维持程度,从而找出INR与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栓、出血发生率之间的联系.方法 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所有患者的INR稳定度.INR稳定度定义为:同一时间段内在抗凝目标值范围内的INR检查数与INR检查总数的百分比.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1.8年,随访期间内共获得有效INR检测结果为2574次(INR 0.9~6.0),其中在抗凝目标值范围(INR 2.0~3.0)之外的共有1085次(42.2%),INR稳定度为(60.9±14.9)%.发生卒中患者的INR稳定度明显高于非卒中患者[(61.2±15.0)%比(53.3±4.9)%,P< 0.05].对影响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因素分析:其中不明原因573次(52.8%);服药依从性差214次(19.7%);食物结构的改变143次(13.2%);西药109次(10.0%);中药12次(1.1%);酒精饮料的摄入34次(3.1%).结论 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INR稳定度>60%是安全有效的;在已知的影响华法林抗凝稳定性因素中服药依从性差仍然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注意食物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很多人因此难免会问,有没有一种药可以不用记这么烦琐的注意事项,可以省心省力地吃呢?也有一些人强烈要求换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来代替华法林.那么,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以代替华法林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心内科门诊口服华法林治疗的124例患者进行管理及监测INR,探讨基层医院门诊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的方法.结果显示:对门诊华法林抗凝患者进行固定专业门诊管理,比自然状态下的普通门诊,能提高华法林抗凝的依从性、达标率、降低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减少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物,现如今早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患者若在服用华法林时,服用方法不对,则很容易使其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降低了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本文将对华法林与食物、中草药以及西药等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阐述,希望能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影响因素与出血风险。方法该院收治的高龄房颤患者55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70~79岁组11例,80~89岁组35例,90岁以上组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心律、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治疗。结果 55例患者中,共有38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以及心房血栓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机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华法林在高龄房颤患者中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发生,但存在出血风险,需注意患者出血情况,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益寿宝典》2012,(10):4-4
对于长期服用抗凝剂华法林的人来说,过量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Coumadin,Wafarin Sodium)是一种作用慢而持久的抗凝药,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接受华法林治疗3个月与6个月时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华法林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的42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心力衰竭治疗,20例(A组)使用华法林治疗3个月,22例(B组)使用华法林治疗6个月,调整华法林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3.0,观察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和出血率。结果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B组的下降效果明显好于A组,随访发现B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出血率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林对围产期心肌病抗凝效果明显。持续治疗时间可能是影响抗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初步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抗栓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心病为主。对120例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符合抗凝指征的患者82例,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18例(21.9%),应用阿司匹林者35例(42.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1例(25.6%),未应用抗血栓药物8例(9.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依从性差,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需加强医生和患者抗栓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静脉血栓栓塞(VTE)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主要应用华法林,华法林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众多临床实验的循证学支持,其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平均危险度降低了68%,在女性中减少了84%[1].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半衰期较长,疗效易受食物和其它药物影响,需频繁检测凝血功能,并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反复调整用量;以及起效慢,紧急情况下需要与其它抗凝药物重叠使用等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华法林的临床应用[2].希美加群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该药是口服抗凝药,半衰期短,疗效很少受到食物和其它药物的影响,不需要检测凝血功能,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相近[3].由于希美加群具有上述优点,最初被认为是取代华法林的理想药物,但在后期的临床试验中发现,1例患者服用该药后出现了严重的肝损害,定期检测肝功能,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并不能减轻,因此提前终止了该药的临床研究,希美加群也从此撤出了市场[4].  相似文献   

18.
李淑敏 《医疗装备》2021,(4):189-190
抗凝药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往较为常用的抗凝药有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这两种药物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发现,其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阿司匹林在静脉系统中的抗栓效果表现并不明显,华法林在使用过程中需频繁的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抗凝药被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其中以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抗凝药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还可有效弥补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的局限性,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带来较大的突破,但新型抗凝药仍处于研究阶段,未来还需更多深入的研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河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8月所有使用华法林的门诊处方,抽取联合用药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影响.结果 华法林合用他汀类药物处方共189张,联合使用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前后I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初步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抗栓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心病为主。对120例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符合抗凝指征的患者82例,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18例(21.9%),应用阿司匹林者35例(42.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1例(25.6%),未应用抗血栓药物8例(9.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依从性差,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需加强医生和患者抗栓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