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心脏同步性的改善,包括房室同步性、左心室内同步性和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性,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反流,逆转慢性心脏重构,是近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重大进展[1-2].现将我院30例已完成的CRT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CRT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公认的失同步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部分满足CRT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却因左心室高起搏阈值或膈神经刺激(PNS)而无法接受再同步治疗.一种新型的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美国圣犹达公司),可提供多个起搏位点以及多种起搏向量选择,不但可以解决左心室阈值高、膈神经刺激问题,并能将左心室起搏位点设于理想的起搏部位.本文将就我国植入的首台左心室4极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正>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心脏同步性的改善,包括房室同步性、左心室内同步性和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性,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反流,减低间隔矛盾运动,逆转慢性心脏重构,从而减轻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症状,是近期CHF治疗的重大进展。现将我院20例CR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CRT的短、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合并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线治疗手段。左心室导线植入是CRT的核心技术,常规方法需行心脏静脉逆行造影,以显露靶静脉。但随着植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辅助器材的更新,植入技术由复杂趋向简单,标准的逆行造影流程是否必需?本文报道了2例未行常规逆行造影植入左心室导线,探讨左心室导线直接植入技术在CRT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植入应用左心室四极导线的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评估其安全性和急性期疗效。结果2例患者均通过静脉途径成功植入CRT—D装置,仅1例在头端(第1极)起搏测试时有膈神经刺激,未出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程控发现,优化的起搏向量下,2例患者的QRS时限和心脏同步性均最佳,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结论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同时,提高CRT急性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本中心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长期病死率,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3月至2010年4月135例患者行CRT治疗,男106例,平均年龄(59.95±11.14)岁。缺血性心肌病(ICM)44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LVEF≤0.35。随访最长9年。结果全因死亡率为31.11%,其中心力衰竭占26.19%,猝死占38.1%。与存活患者比较,心力衰竭恶化死亡患者更年轻、CRT治疗前的临床指标差、肺动脉压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明显(P〈0.05),而且PR间期明显延长(P〈0.05),不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心中静脉和心大静脉)的比例增加(P〈0.01)。非心力衰竭死亡组CRT治疗后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及活动耐量均改善,且随着时间延长改善更明显,而心力衰竭死亡组随着时间延长病情反复且加重。结论本中心CRT长期治疗的全因死亡率为31%,死亡原因中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最高,心力衰竭恶化排第2位,经CRT后因心力衰竭和猝死导致的死亡率低于以前药物治疗(20%/4年和〉50%/5年)。对于心功能好转的患者预防猝死是重要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应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CRT不仅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北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NASPE)第一次将CRT治疗心力衰竭列入心脏起搏适应证(Ⅱa类)中。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v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I/I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所导致的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QRS波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CRT不仅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2002年ACC/AHA/NASPE第一次将CRT治疗心力衰竭列入起搏适应证(Ⅱa类)。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患者的术前预测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以来,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不但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其死亡率[1]。CRT已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手段。在目前国内外的指南中,CRT治疗IA类适应证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QRS时限≥120111S、窦性心律、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然而,即使按指南的建议选择病人仍有约30%患者对CRT治疗尤反应。由于CRT治疗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