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海  张岩  刘莉 《淮海医药》2006,24(5):362-36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AVS)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对55例经CT、B超、MR等证实的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先经肝动脉造影,再行肝动脉内灌注栓塞治疗.结果 出现18例(32.72%)合并AVS,并根据不同情况先用明胶海绵栓塞闭塞瘘口,再行化疗和碘油栓塞,16例合并AVS患者经明胶海绵栓塞后瘘口全部闭塞,11例碘油沉积良好,5例部分沉积,2例没用碘油栓塞.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DSA影像可直接显示AVS的类型、部位及程度,对肝癌化疗栓塞时对瘘口相应处理,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肝癌伴动静脉瘘较常见,尤其以巨块型肝癌更易出现肝动静脉瘘(AVS)。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肝癌伴肝动静脉瘘往往影响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效果,并易引发肺碘油栓塞或加重门脉高压等并发症。首次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瘘口封堵闭塞处理,以利后续的化疗栓塞治疗。因此肝癌伴动静脉瘘的首次介入治疗瘘口封堵闭塞效果对肝癌的全程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就本院近几年来治疗的21例肝癌伴AVS的瘘口明胶海绵封堵闭塞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1例肝癌均经B超,CT,MRI,AFP或病理等检查确诊,肝动脉造影确诊均伴有肝动静脉瘘。其中伴肝动脉门静脉瘘15例,伴肝动脉肝静脉瘘4例,混合瘘2例。本组病例年龄41-74岁,男18例,女3例,巨块型19例,多发结节型2例。1.2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至腹腔动脉干或肝固有动脉,以6~8ml/sec速度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三代显或碘弗醇),总量不超过20ml,DSA下行肝动脉造影。根据血管造影的不同表现将AVS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同时根据瘘口的大小,静脉显影的时间分为中央型及周围型。先给药化疗药物灌注,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合并肝动静脉瘘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合并肝动静脉瘘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介入栓塞组A先化疗栓塞后将动静脉瘘口堵住,介入栓塞组B先将动静脉瘘口堵住后进行化疗栓塞。比较两组患者合并肝动静脉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的差异。结果介入栓塞组B患者合并肝动静脉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高于介入栓塞组A,P<0.05;介入栓塞组B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介入栓塞组A,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介入栓塞组B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合并肝动静脉瘘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治疗时先先将动静脉瘘口堵住后进行化疗栓塞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苑静波 《河北医药》1999,21(1):15-16
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地插至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进行肿瘤组织的栓塞及灌注化疗。结果:共插管治疗154例次,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癌栓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经治疗生存期超过半年者占52.5%(21/40),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是肝癌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本组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26例患者共见29条肝外动脉血管,其中右膈动脉(9/29)和肠系膜上动脉(7/29)占多数.4条肝外动脉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25条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寄生供血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寄生性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共见44支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肠系膜上动脉15支,膈动脉10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网膜动脉9支,胃左动脉5支,右肋间动脉2支,右肾上腺动脉2支,右内乳动脉1支。7支肝寄生动脉因未能成功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其余37支寄生性血管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寄生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特别是经过多次栓塞治疗后的肝癌患者。对寄生性血管的栓塞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MSCT)在肝癌动脉供血血管显示的价值.方法 50例肝癌患者行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结果 50例肝癌患者中,45例肝动脉解剖正常,肝癌病灶动脉血液供应来源于正常的肝动脉;15例肝动脉解剖变异,肝癌病灶动脉血液供应来源于变异肝动脉.CT动脉造影(CTA)显示肝动脉血管解剖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来源与DSA完全相同.结论 MS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变异及肝癌动脉供血血管能较好的显示,对肝癌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国焰 《江西医药》2012,47(6):506-50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5例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45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建(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60例患者发现HCC病灶250个,门静脉瘤栓10例,肝动静脉瘘19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1],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2],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我院对6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