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线摄影评价手术鼻窦状态涉及术后窦腔发生纤维化改变,故在行X线检查术后鼻窦时必须考虑到无炎症复发和并发症的正常愈合过程的X线片影象特征。为此对上颌窦和额窦术后无炎症复发和术后炎症复发的X线片上影象改变特征,结合临床检查作比较分析。患者分两组。第一组39例,1~10年前行上颌窦(单侧24,双侧3)和额窦(1例,额窦+上颌窦2例)手术,除6例因上颌窦囊肿手术外,其余均为慢性化脓性或脓性-息肉型炎症手术。术后30例主觉症状消失,鼻腔和鼻窦检查无病变,此组作为对照;第二组21例(21窦)为复发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其中15窦为脓性息肉型;  相似文献   

2.
长期反复患上感的儿童应疑有上颌窦炎,小儿上颌窦炎的诊断一般靠X线照片,但因窦腔相对较小,能见到液面的机会少,兼之粘膜增厚、窦腔昏暗等亦可由变态反应致成,故X线诊断的假阳性率高。作者们发现窦粘膜轻度增厚患儿的穿刺阳性率为32%,中度或明显增厚者为77%。Axelsson等用4个标准投照位发现窦内有分泌物的成人病例中仅24%有液面存在,加照枕颏位(平卧、患侧在下)后阳性率可提高到88%,窦内无分泌物者的X线片符合率可达95%,X线片有异常发现者中,上颌窦穿刺阳性率占41~86%(本组为62%)。超声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Mann等发现成人患者的符合率达90%,作者们发现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2名(男9、女3)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经临床检查后作鼻窦X线摄片(华氏位)检查。所有病人均有一侧或二侧上颌窦受累的阳性体征,表现为弥漫性混浊3例、斑块状混浊4例,粘膜增厚5例。鼻腔活检有瘤型麻风的组织学证据及发现耐酸杆菌。全部病人均在局麻下经下鼻道作窦腔镜检查,记录  相似文献   

4.
正常上颌窦的细菌学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以往认为健康上颌窦是无菌的 ,Brook于 1981年首次报告正常上颌窦有厌氧菌、非厌氧菌的存在。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标准确认正常上颌窦 ,如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数作者常规采用鼻窦 X线检查确认正常上颌窦。近来鼻窦内窥镜技术渐趋普及 ,鼻窦内窥镜可全面检查上颌窦粘膜。该作者采用鼻内窥镜技术确认正常上颌窦行细菌学检查。鼻内窥镜确认正常上颌窦的标准有三条 ,首先 ,上颌窦腔内没有分泌物 ;其次 ,粘膜没有病变 ;再者 ,上颌窦口开放良好、没有阻塞。 69例病人 ( 83侧 )…  相似文献   

5.
作者回顾连续100例鼻科门诊病人的CT资料,包括鼻及鼻窦轴面及冠状面扫描,层面间距4mm。窦腔混浊程度评分:正常0分;粘膜轻度增厚1分;粘膜重度增厚2分;整个窦腔混浊或出现液面3分。计算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左右共10个窦的总分,每个病例得0~30分。结果:①88%病例显示窦腔混浊,83%上颌窦受累;70%筛窦受累(63%前组;57%后组);60%额窦受累;49%蝶窦受累。过敏性鼻炎病例:窦腔正常或1至2窦腔粘膜增厚,各病例总分0~4;慢性鼻-鼻窦炎病例:多个窦腔粘膜增厚,有些表现为窦腔整个混浊,各病例总分5~22;鼻息肉病:所有窦腔均混浊、鼻腔上部透明度降低或窦壁缺钙,各病例总分23~30。②中鼻道  相似文献   

6.
作者们复习了1968~1978年10年间所见到的13例单独的额窦骨折病例,其中前壁骨折11例,后壁骨折2例,均无鼻额管损伤,皆获痊愈。作者们指出,临床上遇到有外伤史而眼上或眶上区又有中度肿胀、麻木、皮下气肿或捻发音者,应考虑额窦骨折。作X线检查,包括Caldwell、Water和侧位体层照相,有助于诊断。但应注意,实际存在的外伤,往往要比X线片上显示的要大,即使X线相上无骨折显示,也不能轻易排除。尤其是额窦底部、鼻额管部位的骨折,X线片上常不易显示出来,只有在手术探查时方能发现。X线片上出现的一些阴影,可能是由于鼻窦粘膜的继发性肿胀,窦腔内出血或脑脊液所造成,在未手术探查、打开窦腔以前,不易肯定。治疗在  相似文献   

7.
额骨骨瘤     
关于额骨骨瘤的发生率,以往文献有以下报告: 1.1939年分析3570例鼻窦X线片,发现15例骨瘤,其中12例位于额窦中,谓此种病变并不少见。 2.1929年分析鼻窦骨瘤200例,各鼻窦的发生率如下:额窦50%;筛窦40%;上颌窦6.2%;蝶窦3.6%。 3.1952年分析鼻部良性肿瘤72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肉芽肿可见于动脉粥样化增厚的管壁及不同器官的栓子中,发生在乳突鼓窦和中耳气房者也并非罕见,但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文献中却少有报道。本文报告5例鼻窦胆固醇肉芽肿,其中3例发生在上颌窦,2例在额窦。发生于上颌窦者皆因鼻塞及类似鼻窦炎的非特异症状而来就诊。X 线检查显示患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虽  相似文献   

9.
鼻窦胆脂瘤少见 ,由于缺乏认识及典型的临床表现 ,而往往容易漏诊误诊。我科自 1980年来至今共收治鼻窦胆脂瘤 4例 ,报告如下。例 1 男 ,37岁。右鼻塞脓臭涕伴头痛 6个月。右侧面颊隆起、略压痛 ,鼻腔有脓性分泌物 ,鼻腔外侧壁略内移。鼻窦X线摄片示右上颌窦密度增高。鼻窦冠状位CT见右侧上颌窦椭圆形膨胀 ,内上有一弧形发丝样高密度影 ,起于上颌窦外侧壁上端 ,止于上颌窦内侧壁上端 (图 1) ;鼻窦水平位CT见右上颌窦内有密度不均匀阴影及钙化点 (图 2 )。行柯 陆入路手术 ,术中见右侧上颌窦前壁薄 ,窦腔内有大量胆脂瘤上皮 ,清理病变 ,…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鼻窦X线片中常有透光度差,窦壁边缘模糊的情况,过去常被诊断为粘膜增厚。作者观察了72名3~12岁上颌窦X线片不正常的儿童,其中半数有过敏病史或家族中有过敏病史。他们均经用抗生素、抗组织胺、假麻黄硷及置换法治疗。其中51例用以上方法治疗后症状仍无好转。在给这些儿童作鼻内上颌窦开窗术时测量了上颌窦粘膜的厚度,并取活检。结果上颌窦粘膜厚度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讨论了鼻窦异常时,由于粘骨膜的病变导致骨皮质及骨髓质的影像变化。鼻窦骨室连接粘骨膜的部分是骨皮质,其外侧是骨髓质,几乎都是黄骨髓。鼻窦骨壁的影像检查所见除骨破坏以外分为硬化修和肥厚像。硬化像是鼻窦壁皮质层增厚的表现,是鼻窦壁离心性的影像所见,即由于鼻窦骨髓质致密化而出现的皮质层增厚的改变。所谓肥厚像同样是鼻窦骨壁增厚的表现,但肥厚方向是从骨壁向腔内,即鼻窦壁向心性的影像所见。该作者观察了61例上颌窦癌和63例101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的X线摄影waters法的上颌窦与颠窦的边缘硬化像。上颌窦硬化像出现的部…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为全麻下鼻息肉切除术40例行术中同侧上颌窦硬管内窥镜检查。其中10例为单侧鼻息肉,故共检查70侧。患者均无上颌窦手术史。术前24小时内行标准上颌窦X线检查。X线示上颌窦正常占10%;粘膜轻度至中度肥厚或孤立息肉或囊肿占30%;粘膜明显肥厚(3/4以上窦胶粘膜肥厚)占23%;阴影模糊占33%;出现液平面占4%。内窥镜检查发现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13.
鼻窦真菌病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倾向,据认为可能与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有关。本文报告一例。患者62岁,女性。主诉鼻塞、流涕,一周前上感后出现血涕。检查见左鼻腔粘膜苍白,伴鼻息肉。X线摄片:左上颌窦有弥漫性阴影增强,但未见块状阴影,无骨质破坏。该窦穿刺造影显示斑纹状不规则阴影。CT检查:左上颌窦、鼻腔及筛窦粘膜均有密度轻度增加的阴影,左侧  相似文献   

14.
在鼻窦的各种发育畸形中最常见者是额窦缺如(未发育),但罕有无上颌窦者。作者们报道1例经X线照片和手术证实左侧上颌窦未发育而右侧上颌窦正常的罕见病例。患者男,30岁,因头痛、鼻阻、粘脓性鼻溢10余年就诊。检查见外鼻形状无改变,鼻腔粘膜稍充血,左鼻腔可见息肉,X线相显示左上颌窦区气化度显著降低。入院后三天行左鼻息肉摘除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复习了20例Wegener肉芽肿病及7例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的临床及鼻窦X线所见。20例Wegener肉芽肿病患者都常规摄鼻窦平片,3例常规断层片,3例CT。全部病人的病史中都有鼻症状。7例致死性肉芽肿,除全摄了X线平片外,2例常规断层,1例CT。结果:Wegener肉芽肿病的X线平片中,4例正常;11例呈非特异性改变如粘膜增厚、云雾状混浊、液平面和窦壁骨性硬化。所有病例上颌窦均有上述改变,其他各窦受累的频度则依次为筛、额和蝶窦;5例有骨质破坏(鼻中隔2例,鼻甲2例,上颌窦内壁1例)。断层片有6例示骨质破坏,在相应的平片中仅2例能见到骨质破坏。破坏的部位为:鼻中隔5例,鼻甲3例,上颌窦内壁2例,筛房底2例。致死性中线肉芽肿7例中1例正常,鼻、鼻窦及鼻咽部软组织阴影3例,余3例示鼻骨及窦壁大块破坏。断层片证实平片所见。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上颌窦炎通常继发于牙周疾病或根尖周感染 ,与上颌窦底粘膜增厚有关。本文作者为了确定上颌窦炎是否与牙齿病变有关 ,特别是牙源性上颌窦底粘膜增厚的特征 ,对 330例上颌窦炎患者的 CT扫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其中有 16 5例患者怀疑上颌窦底部邻近有病变牙。CT扫描是 1993年~ 1998年 5年间检查的患者 ,一般是作冠状位检查。 330例上颌窦 CT扫描都检查是否存在病牙及窦底局部粘膜增厚的情况 ,包括整个窦腔密度影增高 ,有气、液体平面 ,弥漫性粘膜增厚 ,局部粘膜增厚和鼻源性病因的证据 (鼻骨道的复杂病变及其他窦的粘膜增厚 )均作记…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穿刺抽吸对伴有上颌窦X线平片异常表现的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及其适应证尚未明确。该作者回顾分析34例伴上颌窦X线片异常的不明原因发热的上颌窦穿刺抽吸sl侧次结果。发现具有典型上颌窦炎症状者细菌培养结果多为阳性,占86.4%;无上颌窦炎症状者则只有8.3%细菌培养阳性。X线片有液平面者58%细菌培养阳性;窦腔完全模糊者64/培养阳性,故X线片对诊断仅具辅助作用。本组资料表现典型的上颌窦炎症状如流涕、上颌窦压重感、鼻腔充血、上颌窦疼痛、上颌窦压痛等可作为决定是否需采用上颌窦穿刺抽吸水以判明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依…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粘液囊肿是由窦粘膜发生的囊肿,很少见。1974年后见于法文和英文文献中者仅16例。作者报告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5例患者为3女2男,年龄28~60岁,其中4例因颧部肿胀疼痛、1例因鼻前庭部肿胀而就诊。X线检查除窦腔密度增高外,1例窦腔膨大,2例窦壁骨质破坏,另2例窦壁无异常改变。经上颌窦穿刺,肿胀和疼痛症状都可暂时缓解。手术发现囊肿完全充满窦腔。组织学检查均见囊壁有呼吸道上皮,可诊断粘液囊肿。患者既往都有鼻窦外伤史或手术史。本文报道者系充满窦腔的囊肿。充满窦腔的粘液囊肿与未充满窦腔之囊肿易于区别,后者一般在窦底部,属无症状型,X线检查易发现,有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常发现鼻窦炎与哮喘同时存在,但二者的确切关系不清楚。本文通过鼻窦X线片来观察窦腔的病理变化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同时将标准X线相(包括枕前位,枕颏位及侧位片)与断层摄片比较,判断前者在诊断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选择患者哮喘、鼻炎或咳嗽患者270名。根据窦腔X线相观察粘膜水肿(>2mm为异常),透明度(完全混浊或气液平面)及息肉情况。结果表明窦腔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粘膜增厚(114人,占42.2%),平均厚度为6.7mm。而标准X线相仅能提示39人异常(占14.4%);有2个假阳性,77个假阴性。23人窦腔透明度下降。标准X线相报告有3个假阳性,7个假阴性。这种改变在儿童较明显,这可能与窦腔大小和粘液脓性分泌物有关。86人(32%)仅有粘膜水肿,不伴有透明度改变或息肉。44例(16.3%)有息肉,其中29人可根据X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切除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11-12期间收治的4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8岁。原发于上颌窦内3例,原发于蝶窦内1例。术前行16排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采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电钻磨除鼻窦腔内的异常骨纤维组织,实现骨纤腔内的轮廓化。结果:4例患者均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准确找到病变并磨除大部分病变组织。3例患者术后头痛、鼻塞、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1例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面部肿胀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复查CT示左侧上颌窦炎,再次行手术,术中发现上颌窦内有大量骨渣,考虑为首次手术后术腔未冲洗干净,导致上颌窦口堵塞,再次扩大上颌窦口,冲洗上颌窦腔,术后行鼻腔及上颌窦冲洗,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正确的使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治疗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中结合电钻磨除鼻窦腔内的异常骨纤维组织,实现骨纤腔内的轮廓化,可以使患者获得彻底、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