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比较40例DR(DR组)和63例非DR(非DR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病程、年龄、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叶酸及维生素B12等与DR可能相关的指标。结果DR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位数为12.9μmol/L,与非DR组的7.8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校正了病程、GHbA1c、年龄、叶酸及维生素B12后仍显著相关(OR值1.23,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R的危险因素,并为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比较40例DR(DR组)和63例非DR(非DR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病程、年龄、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叶酸及维生素B12等与DR可能相关的指标.结果 DR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位数为12.9μmol/L,与非DR组的7.8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校正了病程、GHbA1c、年龄、叶酸及维生素B12后仍显著相关(DR值1.23,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R的危险因素,并为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基供体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及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EMT)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按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合并肾病组。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资料,检测血清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基因多态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清甲基供体甜菜碱和胆碱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比较采用2检验。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64例(男性27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8.3岁),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61例(男性24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9.3岁),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59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4岁)。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EMT G-774C的C等位基因频率(32.0%)低于单纯糖尿病组(50.0%)(P〈0.01)。PEMT G-774C基因GG型血清胆碱平均水平(中位数,24.6μmol/L)低于GC+CC型(33.1μmol/L)(P〈0.05);GG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值(17.0μmol/L)高于GC+CC型(13.8μmol/L)(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胆碱、甜菜碱平均水平(中位数)分别为8.23、25.5和10.5、24.8μmol/L,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25.0、30.8μmol/L)(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值(18.4、19.0μmol/L)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2.6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甜菜碱为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β值分别为-1.626和-1.743),同型半胱氨酸为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5.321和2.007)。结论 PEMT G-774C GG基因型可引起甲基供体胆碱水平降低,同时引起甲基代谢副产物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甲基供体甜菜碱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保护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2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57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84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21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9.96±3.84)μmol/L,NPDR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11.41±3.82)μmol/L,NDR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13.38±3.98)μmol/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应重视胆红素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MS患者(MS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中Hcy浓度、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MS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495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203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34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8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DR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2.2±4.4)、(9.4±4.5)μmol/L,低于NDR组的(14.1±5.0)、(11.3±4.8)μmol/L和NPDR组的(14.0±4.4)、(10.9±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因变量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高敏C反应蛋白、间接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相关性(P<0.05).血清间接胆红素是其保护因素(OR=0.929).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适当提高胆红素水平有利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应重视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进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6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和有视网膜病变组,每组4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有视网膜病变组的总胆红素(8.63±2.89)μmol/L、直接胆红素(2.28±1.05)μmol/L,间接胆红素(6.29±2.16)μmol/L,均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的(11.70±4.42)、(3.15±1.48)、(8.58±3.0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视网膜正常者,提示胆红素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叶酸及维生素B12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3周为1疗程。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及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及2hP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15±4.6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2.62)μmol/L,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男女患者之间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血浆同型光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雌激素水平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也有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与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30例AD患者和30例同龄健康人进行评分,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AD组维生素B12水平为(217.3±134.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13.6±184.7)pmol/L,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A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18.9±6.8)μmol/L高于对照组(9.4±4.1)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AD组叶酸水平为(29.2±12.7)nmol/L低于对照组(37.2±21.2)n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D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MMSE得分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AD患者血浆维生素B12水平与智能障碍及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进展的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发现病变。方法 260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88例)、T2DM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92例)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80例),检测DR可能相关临床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间的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病程、ACR、Ang-2、VEGF明显高于NDR组和NPDR组,NPDR组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载脂蛋白B100(ApoB 100)升高,收缩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二者在NPDR和P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和NPDR组间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VEGF、ACR、收缩压与DR独立相关,OR值及95%CI分别为1.823(1.280~2.643)、1.376(1.121~1.843)、1.268(1.116~1.612)、1.205(1.101~1.375)、1.052(1.015~1.091)。结论糖尿病病程、ACR增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血压、血脂控制不良及促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包括VEGF和Ang2均是导致DR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及增殖型3组,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76例2型糖尿病患者IMT。结果糖尿病组IM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的严重程度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5)。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组并发DR的发生率(46.94%)高于IMT正常组(24.2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的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IMT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本院体检人群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2008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共计14315例,排除肝胆疾病和溶血性疾病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性疾病的人群,排除黄疸、脂血、溶血标本。共12387例入选,中位年龄53岁。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按照不同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并与现用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观察胆红素水平。结果不同性别人群胆红素检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中老年组TBIL、DBIL检测值较青年组高。北京地区体检人群血清TBIL水平比现用的参考区间明显上升(P〈0.05)。青年组血清TBIL水平(5.7~29.5)μmol/L,DBIL水平(0.9—5.5)μmol/L,中老年组TBIL水平(6.0~30.3)μmol/L,DBIL水平(0.9—5.7)μmol/L。结论北京地区体检人群TBIL水平与现用参考区间相比上限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型Hp感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感染率。方法:对13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诊断,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70例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60例无并发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有无Hp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结果:130例2型糖尿患者中Hp感染者58例(44.61%),其中70例DR组中Hp感染者36例(51.42%,60例NDR组中Hp感染者22例(36.66%。50例正常对照组中Hp感染者18例(36.00%。DR组Hp感染率高于正常组和D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正常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lc、TG、CHO、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P〈O.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者;Hp感染与DR、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可能有—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DK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分为4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25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或〉300 mg/24 h,同时,血肌酐≤133μmol/L;(4)肾衰竭组(DM4组)4例,血肌酐&gt;133μmol/L,同期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均行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各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DM1组总肾GFR与NC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2、DM3、DM4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明显低于NC组(P〈0.01)。(2)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未见异常时,总肾GFR即可出现异常(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是影响GFR的主要因素(P〈0.01),BMI、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与GFR的下降有关(P〈0.05)。GFR与病程、收缩压、HbA1c、Scr呈显著负相关(r=-0.156、-0.183、-0.272、-0.302,P〈0.05)。结论 GFR的下降不仅存在于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于正常清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并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进程以及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cy、ADMA、NO及eNOS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2、12周Hcy及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2、12周Hcy、ADM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NO、eNOS水平高于对照组[(77.35±9.55)拉mol/L比(64.26±11.49)μmol/L、(30.05±6.88)μmol/L比(19.92±10.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DMA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5),与NO和eNOS水平呈负相关(r=-0.557、-O.529,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当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液中Hcv和ADMA的水平,升高NO、eNOS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可辅助降低血压,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