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严重胸外伤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则易继发肺部感染、肺不张、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等,死亡率高。机械通气是治疗ALI/ARD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有效的机械通气模式.方法 随机将16例ARDS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Belevel通气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模式基础上加用控制性肺膨胀策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的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在不同组别不同观察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处理主效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RDS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合功能,Belevel机械通气模式加控制性肺膨胀策略效果优于单纯采用Belevel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治疗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以18例常规潮气量(8~12ml/kg)MV为对照组,20例小潮气量(5~7ml/kg)加用PEEP的MV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血气,RR、HR、MAP、CVP、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及ARDS病死率。结果两组P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VILI、MODS及死亡病例发生,对照组2例VILI、2例ARDS并发MODS死亡。结论在ARDS治疗中采用小潮气量加PEEP及允许范围内高碳酸血症(PHC)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明显改善缺氧,减少VILI发生,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SAP合并ARD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SAP合并ARDS患者治疗有效;3例2周内因治疗无效死亡,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休克.治疗有效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3~10 d(平均6.5 d).13例治疗有效患者确诊ARDS即刻和机械通气12 h的pH、氧合指教(PaO2/FiO2)、PaCO2、PaO2等相比较,氧合指数、PaCO2、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患者肺损伤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腺炎症的控制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诊断ARDS,予以机械通气和激素等对症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 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作为一种新的通气模式,具有高频率、小潮气量、高平均气道压的特点,近年来被成功应用于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研究表明,HFOV在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ILI)方面较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具有优势.但其对ARDS病死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通过归纳HFOV在成年人ARDS中的临床应用揭示HFOV的优势和缺陷. 内容 HFOV能够高效改善氧合、减少VILI,但不能减少ARDS的病死率.HFOV技术的最适患者的筛选、最佳使用时机、最佳参数的设定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联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趋向 HFOV应用于ARDS的治疗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方法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10例.早期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及抗病毒、调整免疫抑制剂、加强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比较分析患者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生命指标及移植肾功能变化. 结果 10例患者中治愈7例.1例脱机时发生张力性气胸及广泛皮下气肿死亡;另2例治疗中病情加重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5、18 d无效死亡.7例治愈患者上机前与上机后、脱机前的动脉血气分析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平均15625对101.85 μmol/L)、血尿素氮(平均11.93对6.55 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重症CMV肺炎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损伤(ALI)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其严重阶段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进一步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主要治疗方法是应用机械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8.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ARDS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生理特征、病死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心ICU在1994年4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5 314例患者中行回顾性分析.符合ARDS诊断的131例,其中115例存活时间超过24 h.所有患者在ARDS发生时进行APACHE Ⅲ评分、LIS评分和MODS评分.采集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液生化指标、血气分析、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与否、机械通气相关参数、是否手术以及是否急诊手术.结果 131例ARDS患者中有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因为在24 h内死亡而被排除,4例患者因资料不完整而被剔除.存活时间超过24 h且资料较为完整的病例有115例病人,占收治人数的2.2%.115例ARDS患者中,男性62例(53.9%),女性53例(46.1%).年龄为55.56岁4-11.24岁,ICU滞留时间为11.27 d±7.24 d,APACHEⅢ评分(17.23±7.21)分.主要致病因素为肺部感染和脓毒症.死亡组的MODS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BE值也显著低于生存组.在第一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MODS评分和气道平台压始终区别明显.住院病死率为55.7%.主要死亡原因为MOF.在ARDS发生时,对病死的独立预测因子有高龄、超过8分的MODS评分和超过2.76的LIS评分.结论 ARDS是ICU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致病因素主要为脓毒症和肺部感染;ARDS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主要为MOF;年龄、MODS评分和LIS评分可能是ARDS死亡预测的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9.
背景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机械通气使用不当,可诱发或加重肺损伤,即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更关键的是机械通气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研究报道在ARDS的致死原因中,难以控制的肺纤维化占40% ~60%. 目的 就ARDS患者机械通气相关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内容 机械通气产生的机械牵张可激活细胞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趋向 机械通气导致的肺纤维化已成为ARDS患者预后不良及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将为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里攻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小承气汤加减400 mL早晚分服,连续7 d。观察治疗前及7 d后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187.7±25.8,252.4±26.8;观察组186.5±29.6,312.3±19.8;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有差异(对照组23.8±3.1,18.8±1.7;观察组22.6±4.6,12.6±2.1;P0.01)。两组PLT、APTT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38±4.65)d vs(5.11±2.18)d]、ICU平均住院时间[(8.25±3.75)d vs(7.23±2.88)d]、MODS发生率(21%vs 11%)、28 d病死率(23%vs 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结合通里攻下法治疗能更快改善ARDS患者氧和水平,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加%[1].俯卧位及侧卧位可改善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效果[2-5].本研究拟评价 ARDS患者侧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理论上符合肺保护通气策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下仍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 目的 研究表明HFOV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但肺保护作用利用欠佳,文章旨在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HFOV的肺保护作用并同时满足氧合和安全性要求. 内容 总结以往HFOV应用于ARDS患者的研究,并讨论HFOV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趋向 基于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建议HFOV目前应作为常规肺保护性通气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使用HFOV前,要慎重考虑深度镇静肌松、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噪音等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LPSV)对开胸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而术后发生ARDS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SIMV)+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或双水平气道压通气(BiPAP)],并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通气组(CMV组,20例)和肺保护性通气组(LPSV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IP)、PEEP及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LPSV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3d、5.9%和29.4%,而CMV组为17.6d、15.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PSV组的气道压,包括PIP和Pplat显著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1,0.031).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V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降低了病死率,是开胸手术后ARDS患者的一种有效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治疗效应。方法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ALI/ARDS患者 16例 ,随机分为A和B两组 ,A组 9例采用保护性肺机械通气治疗 ;B组 7例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基础上经气管插管联合应用外源性PS(15 0mg/kg体重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 ,并监测 48h内肺动态顺应性 (Cdyn)、氧合指数 (OI)、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结果与以往同类病例的治疗结果相比 ,本组患儿死亡率 (6.2 5 % )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 48h内的各个时点 ,B组Cdyn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OI和TNF α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 (P <0 .0 5~0 .0 1)。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 ,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体外循环后ALI/ARDS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严重肺挫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方法对24例严重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ARDS占同期外科ICU严重肺挫伤患者(47例)的51.1%,全组死亡6例,死亡率25%,24例均给予机械通气;并发肺炎占12例,感染率50%.结论救治严重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的关键在于对导致ARDS的原发病肺挫伤有充分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正确使用呼吸机,正确治疗多发性损伤是减少ARDS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 ECMO治疗24 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 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 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 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开胸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已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开胸手术患者的心肺功能较其他手术患者差,发生ARDS的可能性较大,手术治疗及手术损伤、大量输血、呼吸道感染、不恰当的补液及通气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ARDS的发生.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但只有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惟一被证实能改善预后的治疗方式.目前.重视和加强胸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减少手术创伤.积极预防ARDS的发生仍是降低开胸手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对胸外科手术后影响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ARDS患者分为BIPAP通气模式组(BIPAP组)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组(IPP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各10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结果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3天,显著低于IPPV组的21天(P<0.05).BIPAP组患者安定、吗啡和万可松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吸气峰压、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脏指数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IPPV组肺血管阻力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间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IPAP组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IPPV组(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关系协同性好,能够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缩短了ARDS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理论基础、俯卧位通气的优越性和改善ALI/ARDS患者氧合状况的机制,分析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适应证、应用时机、禁忌证、并发症及治疗时间,提出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实施方法和护理,以期为临床俯卧位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