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 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胆道减压(以下称减黄)方式在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中术前减黄效能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十二指肠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道减压方式分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放置支胆管架引流组,纳入80例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纳入48例患者。分别在减黄前(TBpre)及手术前1周内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等指标,比较两种方式的减黄效能,进一步按照肿瘤组织学类型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RCP组减黄后(TBpost),TB指标、TB下降率、减黄充分率(TB减黄后≤100μmol/L占比)均优于PTCD组[分别为(68±45)μmol/L vs (114±69)μmol/L; 73.9%±16.9%vs 64.2%±21.2%; 83.8%vs 56.3%]。十二指肠壶腹癌中,ERCP组TB减黄后,TB指标、TB下降率、减黄充分率均优于PTCD组[分别为(51±20)μmol/L vs (103±49)μmol/L; 78.6%±10.9%vs 67.2%±14.8%; 100%vs 58.3%]。在胆总管下段腺癌中,ERCP组减黄后(TBport),TB指标、TB下降率、减黄充分率均优于PTCD组[分别为(76±52)μmol/L vs (161±51)μmol/L; 70.6%±18.5%vs56.5%±10.4%; 82.1%vs 11.1%]。结论对于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建议首选ERCP放置胆管支架术前减黄,尤其对十二指肠壶腹腺癌和胆总管下段腺癌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镜下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依据临床手术指征,对47例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开窗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45例常规ERCP成功,成功率95.7%,另2例因结石嵌顿乳头深入插管困难者采用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一次取结石40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成功6例,总成功率97.8%.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癌2例,急性胰腺炎1例,少量肠道出血2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9d.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ERCP)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开辟了诊断与治疗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疽、良恶性胆管狭窄和畸形、肝胆胰腺肿瘤等肝胆胰管及十二指肠部分疾病治疗的新方法[1]。随着内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应运而生,它是在ERCP基础上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应用初步效果。方法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岁。因肿瘤压迫或侵蚀胆总管/肝总管合并梗阻性黄疸。在影像诊断明确病变部位和梗阻程度后,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PTC),明确肝胆管侵犯和梗阻细节,酌情置入引流导管行外引流或胆管支架行内引流;术后1周患者黄疸减轻后常规进行肝动脉内介入灌注化疗与栓塞。结果 10例置入外引流管,10例置入胆道支架,5例同时置入外引流管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后全部外引流病例引流通畅,内引流患者大便色泽改变;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出现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其他未出现明显并发症。TAE术后肝脏肿块均不同程度缩小(t=10.00,P<0.01)。随访患者最长生存期为3年。结论 PTCD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应根据胆管梗阻部位及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及时施行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介入在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2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210例患者内镜检查后均被认为患梗阻性疾病,其中122例患者在检查时确诊为恶性疾病,88例病理检查为阴性,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恶性的患者超声内镜治疗成功率高达91.8豫。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在复查时肝功能状况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改善,治疗后高淀粉酶血症6例,轻度胆管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62豫。结论超声内镜介入治疗对梗阻性黄疸疾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普外一区2005年1月—2014年2月采用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治疗ERCP术后消化道穿孔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3例患者均因梗阻性黄疸入院,行ERCP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腹膜炎,急诊行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并给予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持续肠内营养等治疗。结果 3例患者引流术术后复查CT见腹膜后大量的积气消失、积液逐渐减少;术后持续监测显示,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在2周后逐渐下降至正常,穿孔均获治愈。随访半年无十二指肠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腹腔镜腹膜后引流术治疗ERCP术后穿孔疗效好,且具有创新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膨式胆道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78例病人。术前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为(362.4±106.7)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271.9±74.3)μmol/L]。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放置支架,术中、术后无因操作原因致死病例,1~4周黄疸完全消退68例,血胆红素降到正常水平,10例血胆红素平均降至65.2μmol/L;并发症以胆道感染为主。结论胆道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PTCD)途径放置胆道支架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减轻黄疸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2月—2011年12月不能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2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PTCD 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137例(支架组),男83例、女54例,年龄(67.64±12.68)岁;姑息性胆肠 Roux-en-Y 内引流术73例(引流组),男50例、女23例,年龄(64.69±12.9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支架组和引流组均可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在身体状况、黄疸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更严重的情况下,支架组在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引流组,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9.25±6.24)个月和(10.36±8.02)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去手术切除肿瘤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选择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其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相比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及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共使用256条外引流管和256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256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56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12例黄疸消退,并于术后4周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