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机械通气在ICU的抢救工作中广泛应用,其相关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几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这种潜在危及生命的事件发生率为所有插管患者的3%~6%。只有充分认识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ICU2002年1月-2006年3月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意外拔管是指无拔管指征的患者,人工气管意外脱出,是气管插管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患者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发生窒息,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则出现呼吸暂停,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能出现肺泡低通气等.妥善处理意外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患者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共至死亡[2].因此了解意外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加以改进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外拔管脱管,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1].为了提高护士对意外拔管脱管的认识,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发生意外拔管脱管事件,分析其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诊ICU作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聚集的治疗单元,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抢救中,但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人工气道意外脱落,元指征地拔管[1],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4.2%~8.3%[2],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而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3,4],并且急诊ICU在抢救患者时为了争取时间往往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急性颅脑病变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急性颅脑病变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和经鼻气管插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等疗效评估。结果经口气管插管组和经鼻气管插管组的28d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气管插管组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58.1±74.3)h,ICU住院时间为(7.9±3.4)d,意外脱管及再次插管1例;而经鼻气管插管组生存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23.9±64.6)h,ICU住院时间为(6.4±2.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具有明显缩短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意外拔管率,同时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病死率,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机械通气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抢救和重症监护患者中。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国外研究报道,在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0.7%~15.9%[1-2],国内一些医院研究报道在5.4%~15.5%[3-4]。非计划性拔管可分为自我拔管和意外拔管。在非计划性拔管中,自我拔管占大多数。患者因人工气道引起的不适及疼痛、躁动、镇静不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1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2].国内有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3].2005年6月~2006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ICU对46例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与治疗中,而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对UEX的定义有2种提法: ①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②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它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文献报道[1], 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可以减少UEX的发生.本科ICU病房收治以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肠瘘术后患者为主,其中机械通气患者(包括麻醉术后)占52.94%, 机械通气使用时间31.33 d.为了降低机械通气患者UEX的发生率,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2008年以后本科开始使用约束手套联合约束带的方法来约束患者上肢,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丽 《天津护理》2004,12(4):246-246
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 ,机械通气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临床越来越广泛地接受。但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人工气管意外脱落———无指征地拔管[1 ] ,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 4 .2 %~ 8.3% [2 ] 。对于正常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脱机、拔管后只有 16 %需要再插管 ,然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有 87%需要再插管[3] 。非计划性拔管所造成的院内感染率会有所增加 ,可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停留在ICU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而不增加死亡率[4 ] ,但新加坡TanTockSeng医院[3] 对 312名机械通气患者的调查中显…  相似文献   

10.
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目前已经成为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机械通气为有创性操作,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1],这些并发症成为影响ICU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我院针对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因素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探讨非计划拔管成功与失败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寻求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 5年我们医院ICU中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1 6 5 6例机械通气病人中发生非计划拔管 1 1 6例 (7% ) ,病人自行拔管 90例 (77.5 % ) ,意外脱管 2 6例 (2 2 .4 % ) ,其中 6 2例发生在撤机过程中 ,5 4例发生在完全机械通气状况下。非计划拔管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插管途经、原发病情况、APACHEⅡ评分 ,急性呼衰原因和并发脏器衰竭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非计划拔管失败组与成功组和对照组比较 ,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非计划拔管可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但不增加死亡率。拔管成功与否取决于拔管当时病人的通气状况。而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的病人更需要持续严密监护 ,并帮助病人提高对撤机拔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是挽救呼吸衰竭病人生命十分重要的措施[1].然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容易引起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达50%~69%[2];国内VAP发病率为30% ~55%[3].研究表明,恰当的护理在预防VAP发生、降低VAP病死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对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属于高风险的治疗,使用机械通气时可能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等并发症,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的风险因素.在国外,机械通气病人有专门的呼吸治疗师管理,且护士进入ICU独立工作必须经过8个月~12个月的培训[1].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开始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据国外研究[2]报道,其发病率9%~70%,病死率可达50%~70%.国内研究[3]报道,VAP发生率70%,病死率5.16%.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尽管由于其诊断标准未统一而无法统计确切的发病率,但研究表明其死亡率可达20%~30%,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医疗费用增加[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咽痛分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职业、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咽喉病史、合并症、ICU持续时间,是否紧急插管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拔管后发生咽痛46例,占总例数的28. 75%,其中发生一级咽痛16例,二级咽痛12例,三级咽痛9例,四级咽痛6例,五级咽痛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BMI、既往咽喉病史、导管类型、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方式、导管留置时间、带管时间及镇静剂使用情况均为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咽痛的相关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24 h、吸痰方式、带管时间及镇静剂使用情况均为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咽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咽痛与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方式,带管时间和镇静剂使用情况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给予相应防范干预措施,减少咽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非计划拔管(UEX)是指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又称意外拔管[1].在抢救患者时为了争取抢救时间往往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但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人工气道的意外脱落,无指征的拔管,其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3%~14%[2~5].因此,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UEX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术后采用正压通气膨肺加喉头喷雾法拔除气管插管(简称拔管)与采用常规边吸引边拔管2种方法对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方法 将50例10kg以下经鼻气管插管行一期心内畸形矫治术的要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正压通气加喉头喷雾法拔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边吸引边拔管.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 2组患者拔管后SpO2、呼吸道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正压通气膨肺加喉头喷雾法拔管可预防拔管时SpO2下降,改善通气功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急性心力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7月到2021年6月在中国南京9个ICU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23例有创机械通气成功脱机拔管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经鼻高流量氧疗组(HFNC,n=63)和无创机械通气组(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