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三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PSV组(n=20)、SIMV组(n=20)和NAVA组(n=20),比较三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撤机后并发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等。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NAVA组撤机成功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增高(P〈0.05);撤机失败率和48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撤机时间、撤机后ICU停留时间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缩短(均P〈0.05);(3)PSV组和SIMV组在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失败率、48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在撤机后严重并发症如死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VA模式在COPD患者撤机过程较SIMV、PSV模式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飞 《现代保健》2012,(28):28-2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撤机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3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PSV组和SIMV组。观察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撤机成功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PSV撤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程序化撤机协议在急诊监护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协议在急诊ICU中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79例实施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随机化分组。协议组按照程序化撤机协议的流程每日进行自主呼吸功能评测,达到评测标准的病人进行2h的自主呼吸试验(SBT),成功完成SBT的病人将撤离呼吸机。对照组按照常规撤机方法撤离呼吸机。结果协议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为4d)比对照组(中位数为6d)更短(P=0.0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proportional-hazards回归模型显示协议组比对照组更早脱离呼吸机(RR=1.82,95%CI为1.03~3.34,P=0.041)。SBT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协议组机械通气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在急诊监护室中使用程序化撤机协议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5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2±3)d,B组(22±6)d;撤机成功例数:A组14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3例,B组10例;治疗费用:A组(2.5±0.2)万元;B组(4.8±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影响急诊监护病房机械通气(≥5 d)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收集撤机成功患者(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患者(撤机失败组)入院时基础疾病、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Alb),B-型钠尿肽水平(BNP),肌酐水平(Cr),气管切开时间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卒中、Alb、Cr、BNP、气管切开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年龄、基础疾病、BNP、Alb等方面的评估在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咳嗽峰值流速能否预测COPD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方法前瞻性采集1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重度COPD患者通过自主通气治疗后准备拔除气管捕管前的咳嗽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APACHE Ⅱ,根据最终撤机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U检验,Х^2检验,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PF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咳嗽峰值流速推测撤机成功所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P〈0.05),并确定最佳临界值为29.35L/min,以CPF=29.35 L/min捧测撤机成功率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100%。结论咳嗽峰值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撤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困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将其中出现撤机拔管困难或死亡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撤机拔管困难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现撤机拔管困难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既往有无吸烟史、PaO_2、PaCO_2、SaO_2、pH值、WBC、Hb、CRP、ALB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拔管时WBC、Hb、CRP、ALB、通气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拔管时WBC、拔管时CRP、通气时间均是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困难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生严格掌握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AECOPD患者撤机拔管的失败率,从而提高AECOPD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即将撤机的28例患者在压力支持(PS)为8cmH20(1emil20=0.098kPa)通气模式下3、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测定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计算浅快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结果28例患者撤机成功率为89.3%(25,28),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3例。通气3min时,两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及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84±52.62)ml比(390.67±33.53)ml、(46.00±7.18)次/(min·L)比(60.67±4.16)次/(min·L)](P〈0.05),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前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后2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5士0.06比7.55±0.11、(91.20±24.14)mmHg(1mmHg=0.133kPa)比(61.67±8.73)mmHg](P〈0.05)。在PS为8cmH2O,通气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浅快呼吸指数〈60次/(min·L)撤机成功率达100.0%(28/28)。结论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指导临床撤机简单易行、无需患者配合,撤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磷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脱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对5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病例,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两组,对两组脱离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脱离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发生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磷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钠血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转归的影响,明确高钠血症与SIRS预后的关系。方法确诊为SIRS患者180例,分别在入ICU当天、第3、5、7天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及血钠测定,分为高钠血症组及非高钠血症组,高钠血症组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其APACHEII评分、血钠值及高血钠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高钠血症组APACHEI评分高于非高钠血症组(P〈0.01),2组病死率分别为38,4%和19.15%(P〈0.01);死亡组的APACHEII评分、血钠值及高血钠持续时间均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高钠血症与SIRS预后关系密切,血钠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简易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24例,两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两组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白细胞(WBC)数、血氧饱和度(SpO2)、昏迷时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组伤后3d内SpO2下降8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昏迷时间(10.13±2.84)d,对照组(14.94±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10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一周内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2,3,5,7天血W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预后不良8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早期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并防治肺部感染,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金属导管、一次性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990年至1997年的28例金属导管患者、1998年至2002年的30例一次性气管导管患者、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使用呼吸机时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的32例患者,分别设为A、B及C组,观察各组患者在用管期间导管气囊破裂、脱落情况、计算各组患者气道出血例数、气管导管堵塞例数、撤机与拔管时间等.结果 B、C组患者气囊破裂、脱落例数与出血例数比A组少(P〈0.05);A、C组导管堵塞例数比B组少(P〈0.05),拔管时间也较B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单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患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共106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62例(58.5%)和生存组44例(41.5%),分析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结核多耐药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机械通气时间、肺叶受累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多耐药、HAP、MODS、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肺叶受累是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亡率非常高,多耐药、HAP、MODS、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肺叶受累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肺部感染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指导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ICU行机械通气疗法的19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院时即进行机械通气的135例患者作为甲组,入院时未进行机械通气的57例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血NT-proBNP浓度及心力衰竭分级情况、乙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时、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与成功撤机后血NT-proBNP浓度及心力衰竭分级情况。结果入院时甲组患者血NT-proBNP浓度(3258.4±402.7)ng/L高于乙组患者(495.0±201.6)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4,P0.001),甲组心衰分级高于乙组(χ2=123.089,P0.001);乙组患者机械通气前血NT-proBNP浓度及心衰分级均低于机械通气时(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血NT-proBNP浓度高于成功撤机后(t=27.943,P0.001),机械通气时心衰分级高于成功撤机后(χ2=137.337,P0.001)。结论血NT-proBNP浓度可以反映肺部感染患者由于肺部感染引发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间接为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与撤离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三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PSV组(n=20)、SIMV组(n=20)和NAVA组(n=20),比较三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撤机后并发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等。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②NAVA组撤机成功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增高(P<0.05);撤机失败率和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撤机时间、撤机后ICU停留时间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缩短(均P<0.05);③PSV组和SIMV组在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失败率、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在撤机后严重并发症如死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A模式在COPD患者撤机过程较SIMV、PSV模式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5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72例,(13.71%),死亡8例(11.1%).G-致病菌占69.66%.高龄、脑出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高于年龄轻、脑梗死、未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致病菌以G-为主.高龄、脑出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其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联合NP方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对预防外周血细胞下降的疗效。方法将72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生血宁片加NP方案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者外周血常规变化及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结果生血宁治疗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其中W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纽G—CSF用量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生存改善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片可预防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P方案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并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患者生存状况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ICU使用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诊断为肺部感染的患者124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和住院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粒细胞计数判断预后的临界值,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确诊当天到病程结束时抽取的15个时点嗜酸粒细胞计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程延长差异逐渐增大;死亡组和存活组确诊前和发病前3d时肺部感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发病后的第5天和第7天的肺部感染评分分值与发病第1天比较均降低,而死亡组的肺部感染评分仍明显增高(P0.05);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当天、前7d、前10d、整个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判断VAP预后的临界值分别为55×106/L、55×106/L、56×106/L、33×106/L,敏感度分别为0.435、0.478、0.478、0.913,特异度分别为0.800、1.000、1.000、0.867。结论嗜酸粒细胞计数在VAP病程中的变化与预后相关,可作为有效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