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口服用药是护士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操作。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方法,要求准确无误地执行,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要做好口服给药这一工作,除严格遵守药疗原则、认真进行三查七对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科学掌握给药时间各种药物的吸收、排泄速度和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均有不同,科学地掌握给药时间,可以使药物获得最好疗效。如何据药物的性能、按规定间隔一定的时间给药,是当前正确执行口服给药方案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口服给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临床上常用、方便、安全且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如何执行正确的口服给药,使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护理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护士要熟知口服药物的性质、用途、用药方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知识;要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当好医生用药的参谋;同时,对病人要加强卫生宣教,获得病人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口服给药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章春晓  高毅  郁小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19-1120
目的探讨口服药的口服方法及给药时间,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临床应用和工作经验介绍常用口服药物的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结果介绍口服药不同的给药方法,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的给药时间,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结论临床给药应在最佳口服方法下最佳给药时间口服药物,从而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21-621
答: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口服给药法是方便、经济及较安全的给药途径。发药时除认真核对外,应看服到口,病人不在时应将药物带回并交班。  相似文献   

5.
药物是人类用来防治疾病的物质,当它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时,便产生药理作用,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弱等,常由给药途径决定,如口服硫酸镁后致腹泻;若注射给药,则产生镇静和抗惊厥作用。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是临床上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口服给药及体内过程药物制剂由口服下,经消化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作用于消化道达到治疗目的,即为口服给药。口服药物的剂型较多,如溶液、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粉剂等,若要它们在体内引起药物效应,需经三个主要过程:(1)药剂学过程,固体药物  相似文献   

6.
口服给药在临床上是一种简便、无创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但要使口服药真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护士在口服给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护士是口服给药的执行者1 1 在医生开出医嘱后 ,护士便成为医嘱执行者的角色。在执行医嘱前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 ,明确用药的目的 ,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临床上 ,为了使血药浓度能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常采用首次剂量加倍的方法 ;对毒性大、安全范围小的药物 ,病人症状又不重者 ,则采用维持剂量给药法[1] 。1 2 按医嘱正确地分配服药时间。不少药物的浓度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血浆…  相似文献   

7.
口服给药既方便,又安全,是临床最常选用的给药方法。口服给药主要是为了发挥药物的吸收作用;有的是为了发挥药物对胃肠道的局部作用,如抗酸药、泻药、止泻药、肠道抗菌药及驱肠虫药等,它们分别直接作用于消化道本身或肠道病原体。由于口服给药法受消化道中某些因素(如食物、胃酸、肠液及药物作用的特点等)的影响,因此,掌握服药时间,选用正确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抗感染的常用药物,除少数经口服和气管内给药外,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是主要的用药途径.而怎样合理配制该类抗生素,使其发挥最大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则是每一位临床护士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近年来发现某些药物经口服给药可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据报道,因口服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20%~40%。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腺粘膜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作为一名药师,我们有责任根据药物性质,指导病人服药,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对病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合理用药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药不断问世,同时药源性疾病也相继增加,因此应引起临床学家和药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应包括合理的配伍,合理的给药时间及给药周期,合理的给药途径等。合理用药能让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和最小的毒副作用。作为药剂人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合理用药,配合医师进行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防止药源性疾病无疑起到一种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医药结合的新兴科学,它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应用临床药理知识,对于合理给药、充分发挥药效及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药物经口服进入血液循环后,均需经过门静脉进  相似文献   

12.
合理掌握口服药的给药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安全的给药方法。据统计内科用药处方中有80%是口服药。药物治疗要正确地选用药物,通过正确的给药途径,合理的给药方案,如剂量,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如饭前、饭后服用等,以达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13.
高玲丽  张荣枝 《护理研究》2006,20(6):1661-1662
肌肉注射是临床治疗给药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若注射部位不当,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时间长等原因,均可能使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及硬节等症状,尤其是消瘦或长期肌肉注射某些刺激性药物及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易发生,这样,不仅影响进一步给药,也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临床以往采用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来缓解,近年来采用牛黄解毒丸用75%乙醇调糊涂在肌肉注射后出现红肿、疼痛的部位,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感染和抗感染是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是抗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科室的护士都直接参与抗生素的调配和使用,如果护士能掌握合理的用药知识,选择最适宜的溶媒,掌握药物合理的配伍、配制,掌握给药时间、给药浓度,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将起到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的目的.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发挥护士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现就护理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做些阐述.  相似文献   

15.
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薛素兰  伍晓莹 《护理研究》2005,19(8):718-719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因此如何做好临床药物治疗的执行和监护工作 ,并协同医生搞好有效、合理、安全用药 ,具有重要的意义。1 科学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药物最佳疗效  临床给药时间及次数是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和感染部位来选择。给药时间最好根据所用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 5 0 %所需要的时间。从临床实践看 ,较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应与该药的半衰期近似。这样既可维持有效浓度 ,又不至于发生蓄积中毒。给药时间是影响药…  相似文献   

16.
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最迅速、最准确的给药方法。当病情急、重,要求速效及病人不能口服或药物不宜口服时均可注射给药。全身各处均可作注射,一般常用的是皮下、肌内及静脉注射。此处只介绍必需注意的重点,其一般操作、设备等从略。 (一)皮下注射:即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内。常用部位为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及前侧、腹壁下部等。其注入量一般不超过2毫升,药物必须是对组织无刺激  相似文献   

17.
郭皓 《家庭护士》2009,7(18):1650-1650
药物在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口服给要是既方便又安全的给药途径,但在治疗中有部分病人却因某种原因会产生一定的抗药心理[1].护士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具体分析产生抗药心理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使其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于慢性癌痛、不能口服药物止痛的病人,皮下持续输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给药方式正在被推广。口服药物止痛的病人必须胃肠功能正常,皮下给药则无此要求,适用于口服极量药物发生副作用,以及有肠梗阻需要胃肠外给药而静脉通道受限。为保证药物的流动性,通常通过一个便携式的输液泵给药。  相似文献   

19.
第十四章给药本章阐述护士在给药时承担的责任,要掌握药理知识,正确的给药方法,药物的保管工作并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地应用,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手背部的静脉,经临床实践采用改进方法可使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