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罗忠  蔡文治 《浙江医学》2014,(11):1009-1010,1018
有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治疗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MS的风险,至今报道集中于对体重、血糖、血脂改变风险的研究,但对血压变化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高血压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但其使用会导致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并严重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脂代谢紊乱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是调控脂代谢的关键转录因子。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作为SREBP下游调控基因之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最近降脂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近期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通过SREBP/PCSK9通路影响脂代谢。深入了解该通路在抗精神药物相关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机制将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紊乱的预防和新药的研发应用。  相似文献   

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出现是精神疾病治疗上的重大进步,为每个患者寻求最合适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取决于权衡每一药物的风险和效益的结果。最近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代谢异常出现的几率更高,众所周知,这些因素可以导致这一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因此,有必要强调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更关注药物相关代谢异常,因为这些是导致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躯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危险因素中的可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对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和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将2010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种类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导。结论: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潘文燕  黄海锋  郑琴  陈冰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39-2239,2241
目的:调查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起效时间、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正在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6.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高催乳素血症的关系。高催乳素血症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抗精神病药物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主要与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关。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在长期疗效和最小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朱玉娟  聂文红  李静 《新疆医学》2012,42(9):146-148
便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经常发生便秘会影响精神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治疗效果受影响,便秘可致患者头痛、乏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110例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药源性便秘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精神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嚷治疗,另一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血清中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在治疗4周后明显异常,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机体肝功能的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常发病症,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精神分裂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糖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等多种不良反应,必须要加强附加药物干预方可缓解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不良刺激,减少对体重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风险。方法:对4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停止一切治疗药物,并进行一周清洗期,再给氯氮平治疗。结果:PANSS评估结果,有效率为84.6%。TESS评估结果,各种副反应为34.8%例。结论: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但副反应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TETs评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提供依据,并尽早发现患者潜在心功能障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服用利培酮片、喹硫平片、奥氮平片、阿立哌唑片及齐拉西酮胶囊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20例,于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周、2周、3周后采用Bruce方案进行TETs,测定其达到亚极量心率所用时间或自感筋疲力尽所需时间,并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服药前及服药1周后,各组患者达到亚极量心率时间及终止试验时自我疲劳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周及3周后各组患者达到亚极量心率时间显著降低,终止试验时自我疲劳等级显著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较之其他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利培酮组患者2周及3周后TETs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奥氮平组血糖、血脂升高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血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ETs可有效评估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尽早发现潜在心功能障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逐渐位居全球疾病负担的首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银屑病高风险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显示,银屑病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性有利于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复杂的慢性病,并为之提供更为多样的诊疗方式。本文从发病相关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柳州市不同劳动强度工作人员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柳州市95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劳动强度工作人员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95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预后情况:死亡1907例,未愈1803例,好转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据TESS评分,将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较重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等效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轻的11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不同体质总体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0.05);血瘀质、气郁质在研究组中的分布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56、4.24,P<0.05);血瘀质、气郁质与TESS总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5、0.29,P<0.01);血瘀质与TESS心血管系统分量表得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1,P<0.01);气郁质与TESS自主神经系统分量表得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14,P<0.05)。结论 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瘀质、气郁质两种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血瘀质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气郁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医学综述》2012,18(15):2441-2444
痛风是一种急性炎症性关节炎,可以完全破坏关节的完整性甚至引起重度残疾。另外,痛风能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虽然,痛风与高血压、脑卒中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相关,但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现简要综述痛风的临床表现和目前治疗现状,以及痛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re is increasing concern that the use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in schizophren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im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association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clozapine within the catchment area of a mental health service in the west of Ireland. Method  A total of 84 patients (96% response rate) taking clozapine were interviewed and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using physical assessments, comprehensive laboratory testing and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46.4% taking clozapine fulfilled the criteria for metabolic syndrome. Male gender, high body mass index, high insulin level and receiving a concomitant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Conclusion  Almost half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clozapine hav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re consequently at risk of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uch patient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interventions, which could alleviate the advers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thi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7.
邱波  佘强 《医学综述》2014,(15):2689-2691
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大量的证据表明,体液免疫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载脂蛋白A1自身抗体(抗apoA-1 IgG)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有关,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颈动脉狭窄、终末期肾病、肥胖、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该文就apoA-1 IgG在预测和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能力及其在调节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是最为常见的致残性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因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作为炎症因子是一个近年发现的新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管的慢性炎症损伤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炎症在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介绍同型半胱氨酸的生物学特性、代谢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变化,着重综述同型半胱氨酸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赖家春  柯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6):997-1000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近300种危险因素,目前治疗主要手段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及解剖结构的重建。尽管通过上述方法进行防治,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反复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近年来研究发现,Klotho基因及表达产物与心血管病及其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等)相关,故通过对Klotho基因及表达产物的研究,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找到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血液流变学异常对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对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血流流变学异常者的门诊及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血液流变学异常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高血压病发病率为最高达70.0%,冠心病次之占5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者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老年人定期检测血流变学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