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胃癌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和化疗,但患者生存率不高,仅为40%左右。胃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一般选择化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和癌细胞的转移率,但效果欠佳[1]。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析国产替吉奥胶囊(苏立)单药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下垂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该病好发于身体虚弱、消瘦、经产的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3:101[1],多累及右肾.但绝大部分肾下垂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伴有不适症状的患者仅占10%左右[2],而仅有少数症状性患者才需手术治疗.2007年7月我院泌尿外科为1例男性肾下垂患者成功施行了腹腔镜右肾固定术,经过严密观察和护理,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FOLF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胃癌是我国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临床所见者大多为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在2年之内有50%~60%的胃癌出现复发和转移,其5年总生存率为15%~20%.研究发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手术治疗疗效[1].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平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且并发症更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 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近几年来临床护理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新观念和新思维.其核心的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的患者医疗做出护理决策.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1].术后的护理对于胃癌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2].但之前术后常规的护理方式往往忽略胃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亲属、家庭等因素,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此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EBN方式应运而生,逐渐取代传统的护理模式.为了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我院2000年开始将EBN应用于226例胃癌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胃癌在癌症死因中位列第二,位据消化道肿瘤的首位[1],至今,主要采取以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在我国进展期胃癌(AGC)占胃癌比例的92%-95%[2]。外科手术是治疗AGC的最佳手段,效果并不理想,具报道其术后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30%-50%[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1年;初次手术行Billrotn II式胃大部切除术24例;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18例;残胃手术切除率为73.3%.结论 残胃癌大多发生于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多发生于Billroth II术式,癌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分子影像技术能够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进行2次全国肿瘤死亡率调查中,胃癌均处于第1位.早期缺乏特异表现,就诊时94.8%的患者已属中晚期,切除率仅40%,术后复发、转移高达80%[1-2].化疗是晚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研究新药与新联合化疗方案已成为热点,同时也显著改善了疗效.我科2007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了8例转移性胃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伊立替康及法玛新治疗,我们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和猝死。自从Brugada等[1]于1992年报道该病以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纠正心律失常领域的热点。目前认为,对所有的已确诊的患者均应进行完整的心腔内电生理检查,以进行危险分层,为临床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2]。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收治15例该病患者,顺利完成腔内电生理检查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8.1±19.2)岁。心电图自发性或普罗帕酮药物试验表现为Brugada波,即出现典…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则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1].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对其进行治疗,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对于这种不可逆转的肝癌患者,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2].然而,随着全新医学护理理念的日益更新和不断完善,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3].我院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肝癌术后患者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5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个治疗组,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50例患者采用穿孔修补术治疗,乙组50例患者采用姑息性切除术治疗,丙组50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后治疗效果。在院内主要观察项目为院内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院后访查时间规定为一年,统计各组患者生存人数,计算三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计算三组患者平均生存天数。对以上各项评判指标进行组间对照。患者院内死亡率情况为甲组乙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甲组乙组丙组。150例患者总体的术后1年生存率为54.00%,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26.00%、52.00%、84.00%。丙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天数多于甲组和乙组。三组患者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急性穿孔只有早发现早诊治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能够降低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出院后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保障患者晚年的生存质量,是效果明显的胃癌急性穿孔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由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疾病所诱发.由于老年人个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老年人是该病的易发病人群[1],本病一旦发病病情较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12例,经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衰竭能得到及时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1].免疫抑制是其目前主要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该治疗措施的不良反应非常明显,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引起的一种致命性的肺炎,是免疫机能低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2].该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肺间质病变,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严重的不易纠正的I型呼吸衰竭,病死率极高[2].临床统计得出,由于免疫缺陷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PCP仅占全部PCP患者的7%[3].免疫抑制治疗IgA肾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国内更为罕见,临床缺乏相应的护理经验.2011年1月28日我病房收治了1例该病患者,积累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由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疾病所诱发.由于老年人个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老年人是该病的易发病人群[1],本病一旦发病病情较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12例,经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衰竭能得到及时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前与术后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依据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间节点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胃癌切除术前接受根除Hp治疗,治疗组患者胃癌切除术后接受根除Hp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情况以及Hp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生存率[100.0%(30/30)、96.7%(29/30)vs.100.0%(30/30)、93.3%(2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2年、3年生存率[93.3%(28/30)、83.3%(25/30)]均显著高于治疗组[80.0%(24/30)、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Hp复发1例,Hp复发率为3.3%(1/30);治疗组患者中复发3例,Hp复发率为10.0%(3/30)。两组患者的Hp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与术后根除Hp近期疗效相似,但前者更能有效提升胃癌患者2年、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尿流改道术后发生腺癌多为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5% ~13%[1] ,而回结肠膀胱术后发生腺癌的报道极少.我院于2006 年12 月、2008 年2月,共收治该病患者2 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卵巢囊肿为妇科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各个年龄段均可患病,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55岁[1]。以往对卵巢囊肿的治疗多采用开腹手术,但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2]。现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55岁[1]。以往对卵巢囊肿的治疗多采用开腹手术,但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2]。现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20例,患者年龄18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20例,患者年龄1865  相似文献   

19.
陈霞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149-11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占消化科门诊病人的50%左右[1].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有学者认为[1]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焦虑或忧郁)及心理因素有关.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作者应用吗丁啉、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或等于70岁的11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胃癌起病隐匿,临床以上腹疼痛、饱胀或不适,以及消瘦和食欲下降为主要表现,多有合并症。临床Ⅲ、Ⅳ期患者占83.1%。107例患者予手术治疗,胃切除9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71例,姑息性切除25例。并存有重要器官慢性病变10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4例。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位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