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母源性胃灌BDE-209 1500mg/kg,观察对子代大鼠甲状软骨细胞上IGF-1及IGF-1R的表达影响。方法将成年Wista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A(孕前期)、实验组B(孕期组)、实验组C组(孕前&孕期组)、对照组D组(对照组)。将子鼠断乳后处死取甲状软骨,固定、包埋、切片后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上IGF-1、IGF-1R的表达。结果母源性BDE-209胃灌可以引起子代甲状软骨细胞中IGF-1实验组A组和B组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孕前&孕期干预比单纯孕期干预子代大鼠的甲状软骨IGF-1表达有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子代甲状软骨细胞中IGF-1R的表达与对照组对比有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源性BDE-209胃灌可以引起子代大鼠甲状软骨IGF-1、IGF-1R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II (Ang II)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II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注射给予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每天10 mg/kg),于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和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PD123319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D123319对创面内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的愈合率分别为(63.55±2.57)%和(80.78±4.65)%。PD123319处理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分别为(79.89±4.56)%和(88.98±3.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 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和(1.93±0.17)mm,PD123319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65±0.12)mm和(2.36±0.18)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 mm2和(9.32±0.67) 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PD123319处理组创面局部EGF、 VEGF和bF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阻滞剂PD123319能够促进创面愈合。PD123319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内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及EGF、VEGF、bF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生前暴露于烟雾环境是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首位原因,尼古丁是香烟烟雾中最主要的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分。为了观察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对新生大鼠下丘脑orexin A(OXA)及延髓内orexin 1型受体(OX1R)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20只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均分为二组,怀孕后第5 d开始每天分别皮下注射尼古丁6 mg/kg(模型组)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直至分娩。随机选取模型组和对照组所产的新生大鼠(1~3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新生鼠下丘脑内OXA及延髓内OX1R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大鼠下丘脑内OXA免疫阳性细胞均有表达,且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背内侧区与穹窿周围,模型组的新生大鼠OXA免疫阳性细胞的相对光密度(R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延髓内OX1R免疫阳性细胞在两组内均有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腹外侧区和舌下神经核。在这两个区域,模型组新生鼠的OX1R免疫阳性细胞的RO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以上结果表明,出生前尼古丁暴露的新生大鼠,下丘脑OXA及延髓内OX1R的表达均上调,提示出生前尼古丁暴露改变了新生大鼠脑内OXA系统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这意味着脑内orexin系统参与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导致的各种疾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上血管紧张素Ⅱ1a、1b 和 2 型受体(AT-1aR、 AT-1bR 和 AT-2R)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的 ALD (10-8-10-6 mol/L)或 10-7 mol/L 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PI)或 10-7 mol/L 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拮抗剂,Los)或10-9 mol/L PD123319(血管紧张素Ⅱ 2 型受体拮抗剂,PD)刺激高糖(30 mmol)状态下培养的 RMCs, MTT 法检测 RMCs 的增殖,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细胞上 AT-1aR、AT-1bR 和 AT-2R mRNA 的表达,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 ALD(10-8-10-6 mol/ L)刺激高糖状态下 RMCs 12 h 后, AT-1aR、AT-1bR 和 AT-2R mRNA 表达显著上调,分别为高糖对照组的 1.62-1.77倍、9.61-9.89倍、7.26-7.35倍(P<0.01)。 ALD 受体拮抗剂 SPI 能拮抗 ALD 上调 AT-1aR、 AT-1bR 表达的作用;而 AT-2R mRNA 表达轻度增加(P<0.05)。ALD 刺激高糖状态下 RMCs 12 h 后 AT-1aR/AT-1bR 显著下降(P<0.01),SPI 能拮抗 ALD的这种作用。ALD 刺激高糖状态下RMCs 12 h 后,MCP-1表达增加(P<0.01),SPI/Los/PD 能拮抗 ALD 的作用。结论: ALD 能通过上调高糖状态下 RMCs 上 AT-1aR、 AT-1bR 和 AT-2R 基因表达, 改变 AT-1R 亚型的比例,诱导 MCP-1 过度表达,参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饮用0.02%醋酸铅水溶液建立大鼠孕期染铅模型,正常饮水为对照组,21 d新生鼠为研究对象,各组12只。检测血铅,利用Morris水迷宫分析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高尔基(Golgi)染色方法观察海马CA1及DG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铅暴露组P21新生鼠血铅为31.75±4.83μg/dl,显著高于对照组P21新生鼠(0.96±0.17μg/dl,P<0.01);铅暴露组子代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上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A1区锥体细胞和DG区颗粒细胞的树突棘以蘑菇型和细长型树突棘为主,铅暴露后树突棘主要以粗短型为主。铅暴露组子代CA1和DG去树突棘的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可能与海马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形态变化和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孕期酒精暴露模型中胰岛素抵抗与海马应激损伤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孕期酒精暴露模型,分为对照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各组出生第7天(P7)、P14、P30仔鼠进行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胰岛素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年龄点仔鼠海马CA1区细胞应激损伤指标c-Fos、核因子-κB(NF-κB)及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OX2)的阳性细胞数;免疫印迹法检测P7、P14仔鼠海马组织c-Fos、NF-κB激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印证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 酒精暴露后仔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且具有酒精剂量依赖性(P <0.05,n=90);酒精暴露后各年龄点仔鼠海马组织CA1区应激损伤指标c-Fos、NF-κB和炎症因子COX2阳性细胞数增多,存在酒精剂量依赖性(P <0.05, n=90)和长时程效应;孕期酒精暴露后海马组织c-Fos、NF-κB激活蛋白表达量增多(P <0.05,n=30),同时存在酒精剂量依赖性和长时程效应,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结论 孕期酒精暴露可诱导仔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其原因可能是氧化应激的结果;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胎儿酒精综合症大脑损伤及其发病机制,c-Fos、NF-κB通路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损伤大脑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EX)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心衰-运动组(EX-CHF),心衰-非运动组(CHF),假手术-运动组(EX-sham),假手术-非运动组(sham)。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诱发心衰,然后进行4周跑步运动,检测压力反射(BR)、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中枢AngIIⅠ型受体(AT1R)表达。结果:(1)CHF大鼠BR曲线平均斜率和最大增益明显小于sham大鼠(P0.01),EX增强CHF大鼠BR曲线平均斜率和最大增益(P0.05),但对sham组BR曲线无明显影响。(2)EX降低CHF大鼠血浆AngII浓度[(137±27)ng/Lvs(263±55)ng/L,P0.01],但不影响sham大鼠血浆AngII[(75±17)ng/Lvs(92±21)ng/L]。(3)CHF大鼠PVN内AT1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1.20±0.21vs0.70±0.14,P0.01),EX显著降低CHF大鼠室旁核内AT1R蛋白表达(0.90±0.13,P0.05),对sham大鼠AT1R表达(0.60±0.16)无明显影响。结论:运动训练改善心衰时减弱的动脉压力反射功能,其机制涉及降低血浆AngII和下调室旁核内AT1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体于孕前、孕期和哺乳期不同浓度的铝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CA3-CA1通路诱导的LTP的影响。方法从孕前30d始至子代断乳止,对照组饮用蒸馏水,低剂量(0.2%Al)和高剂量(0.4%Al)暴露组的母代大鼠分别和铝离子(Al3+)浓度为0.074mol·L-1(2g·L-1)、0.148mol·L-1(4g·L-1)的三氯化铝(AlCl3)蒸馏水溶液;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子代鼠的脑铝及血铝含量;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测定子代鼠海马CA3-CA1通路诱导的LTP。结果两暴露组大鼠的血铝和脑铝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高频刺激后,两暴露组群体锋电位(PS)幅值增强率(相对于基线值的百分数)逐渐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铝暴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母体不同浓度的慢性铝暴露可使PS幅值增强率减小,提示铝暴露损害了子代大鼠LTP的诱导与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肥厚心肌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信号通路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 Ⅱreceptors, AT1及 AT2)拮抗剂对它的影响,探讨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利用小剂量ISO持续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动物分为ISO(3 mg·kg-1·d-1)组;ISO+缬沙坦(valsartan,1 mg·kg-1·d-1)组;ISO+ PD123319(30 mg·kg-1·d-1)组;对照组。观察期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心脏湿重、左室湿重,计算出心脏重量/体重及左室重量/体重,并测定左室收缩末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等指标。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 α-骨骼肌蛋白(α-skeletal actin, α-SKA)表达。结果: 实验第10 d, ISO组及PD123319组CaN和PTEN磷酸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的CaN磷酸化显著低于、PTEN磷酸化显著高于ISO组及PD123319组(P<0.05);ISO组与PD123319组的CaN磷酸化及PTEN磷酸化无显著差异(P>0.05)。α-skeletal-actin蛋白表达ISO组和PD123319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显著低于ISO组及PD123319组(P<0.05),ISO组与PD123319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ISO促进心肌肥厚的同时,也激活了内源性的抑制因子 PTEN,提示心肌肥厚的过程存在负性调控,AT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上调肥厚心肌组织的PTEN磷酸化抑制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AT2R cDNA转染到培养的大鼠VSMC中, 分别观察AngⅡ、AngⅡ+losartan、AngⅡ+PD123319等不同处理因素处理对VSMC的 细胞数目以及PCNA、 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losartan 处理组细胞数目和PCNA表达量少于AngⅡ处理组,NOS表达量高于AngⅡ处理组, 而PD123319处理组细胞数目和PCNA表达量显著高于AngⅡ处理,NOS表达量较之为少。结论: 激活AT2R能拮抗AngⅡ的由AT1R介导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AT2R后NOS表达增多使 NO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海心  薛晓东  翟秀岩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1):21-22,26,i0001
目的研究宫内暴露尼古丁对生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妊娠期宫内暴露尼古丁小鼠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宫内暴露尼古丁模型大脑皮层Bc l-2和Bax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大脑皮层的Bc l-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和W estern b lot检测的平均灰度比值(Bc l-2/GAPDH)在正常对照组高于尼古丁组(P<0.05),而Bax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和平均灰度比值(Bax/GAPDH)在尼古丁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宫内暴露尼古丁激活小鼠大脑皮层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参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宫内暴露尼古丁对生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宫内暴露尼古丁对生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妊娠期宫内暴露尼古丁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生后21天小鼠大脑皮层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宫内暴露尼古丁模型大脑皮层caspase-3的表达。结果尼古丁组小鼠大脑皮层脑回厚度较对照组变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大脑皮层caspase-3阳性反应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在尼古丁组高于对照组(P<0.05),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到大脑皮层caspase-3酶原(32KD)形式及活性片段形式(17KD、20KD)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期宫内暴露尼古丁激活生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的过表达,参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体孕期染铝对子代脑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 4~5月龄SD大鼠,雌雄各30只,1∶1合笼喂养,每日早晨查雌鼠阴栓,发现阴栓即进入实验(E0),将孕鼠随机平分为2组。染铝组E0~E18期间以三氯化铝1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分别取孕鼠两个年龄段子代即生后继续喂养的1月子代及3月子代鼠脑组织,每只孕鼠任取其子代2只,每小组子代30只。常规石蜡切片,经神经元特异烯醇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大脑皮质Par1区内锥体细胞层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细胞进行计数,并用细胞形态学计量方法测量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染铝组子代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子代(P〈0.05),阳性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子代(P〈0.05)。结论大鼠孕期染铝可导致子代鼠脑神经元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子代鼠神经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宿主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形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对10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106名随机抽样的无亲缘关系的健康献血者分别检测TGFβ1启动子区-509C/T、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结果肝硬化组TGFβ1启动子区-509C/T纯合子CC的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组-509C/T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B级和A级组(P〈005);AT1R1166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启动子区-509C/T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有关,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周立  张大伟  王志勇 《解剖学报》2019,50(4):411-417
目的 观察多巴胺受体在大鼠嗅球(OB)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左旋多巴(L-DOPA)治疗对帕金森病(PD)大鼠嗅觉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多巴胺受体在大鼠OB中的表达;6-羟多巴胺(6-OHDA)双侧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检测L-DOPA治疗对PD大鼠嗅觉功能及谷氨酸脱羧酶(GAD)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表达的影响。 结果 嗅球内D1和D2两种多巴胺受体亚型表达含量高。D1和D2在颗粒细胞层(GCL)内GAD阳性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上大量表达,被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终末包绕。PD大鼠OB内GCL层TH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05±0.01 vs 0.01±0.00,P<0.001)。L-DOPA治疗后,PD大鼠找寻食物小球时间显著降低[(624.4±113.4)s vs(312.4±79.35)s,P<0.05],OB内BDNF表达显著升高(0.02±0.01 vs 0.07±0.01,P<0.01)。 结论 D1和D2在GCL层GABA能神经元大量表达。L-DOPA治疗可缓解PD大鼠嗅觉障碍,可能与激活OB内GABA能神经元上的D1和D2复合体,进而改善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反义AT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和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人反义AT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ahAT1),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用RT-PCR半定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T1R的表达,用改良趋化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dCMV/ahAT1后48h的VSMCs,AT1RmRNA表达少50%,AT1R的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下(P<0.01);迁移距离为(41.7±9.7)μm,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77.5±12.7)μm和Ad/CMV.LacZ组(77.2±10.6)μm,均为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AT1R转染,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明显抑制了大鼠VSMCs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损伤的影响。 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随机分为3组(n=10):(1)肠缺血再灌注(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 h,开放再灌注2 h;(2)迷走神经刺激(VNS)组:在夹闭前及再灌注开始均以5 V、2 ms和1 Hz强度的电能持续刺激左颈部迷走神经远端20 min;(3)假手术对照(SC)组:仅暴露腹腔,不行SMA夹闭及电刺激。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所有动物在再灌注2 h后处死,取小肠组织行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并行改良的Chiu’s评分;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 结果:各组大鼠MAP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稳。而在再灌注期,I/R组的MAP随时间延长明显低于SC组(P<0.05),而VNS组能明显拮抗MAP下降(P<0.05)。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I/R后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I/R组最为严重,而VNS组相对较轻;但两组的改良Chiu’s评分值显著高于SC组(P<0.01),VNS组的评分值明显低于I/R组(P<0.01)。I/R组血浆MDA、TNFα含量明显高于SC组和VNS组(P<0.05,P<0.01);VNS组血浆MDA含量高于SC组(P<0.05),VNS组血浆TNFα与SC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能显著减轻I/R肠粘膜结构的病理改变并使再灌注期的循环血压得到一定改善,其保护效应可能与减少脂质过氧化、下调TNFα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的表达及其与miRNA-350关系。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甲亢组,采用病理学、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比较甲亢组及对照组大鼠心肌肥大指标、AT1-AA、miRNA-350、AT1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将甲亢大鼠按AT1-AA检测结果分为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miRNA-350、AT1R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甲亢大鼠心肌肥大指标较正常大鼠均明显升高,且甲亢大鼠AT1-AA阳性率及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甲亢组大鼠miRNA-350及AT1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深入研究发现AT1-AA阳性组miRNA-350及AT1R的表达亦高于AT1-AA阴性组。上述结论表明,AT1-AA参与甲亢大鼠心肌肥大的病理生理过程,miRNA-350在甲亢心肌肥大时AT1-AA的产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 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各15只。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内注射6-羟多巴,对照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鉴定成模,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室旁核Iba1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阳性神经细胞数量从(58±5)个减少到(10±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1±0.12)降低至(0.28±0.12)(P<0.05),室旁核中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7±2)个增加到(14±3)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1±0.08)增加到(0.19±0.06)(P<0.05)。 结论 6-OHDA大鼠PVN中Iba1的表达变化有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ngⅡ 2型受体(AT2R)基因在体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AT2R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MV/AT2R)或空病毒载体(pAd-GFP),于术后7、14和21 d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方法,进行AT2R、AngⅡ 1型受体(AT1R)、PCNA在颈动脉壁中表达的变化及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血管中AT2R与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pAdCMV/AT2R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T2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21 d时仍维持较强表达。在14 d时pAdCMV/AT2R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27.29±5.81)% vs ( 72.25±4.47)%、(68.43±9.12)%,P<0.01],在AT2R表达阳性的部位PCNA表达阴性。在21 d时,pAdCMV/AT2R组的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0.78±0.06 vs 1.44±0.22、1.36±0.21, P<0.01),pAd-GFP组和未转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颈动脉AT1R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T2R基因在体转染可抑制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增生,AT2R基因转染后表达并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时,AT1R和AT2R之间不存在表达量上此起彼伏的关系,可能是建立在信号转导基础上的功能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