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罪犯群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罪犯人群人格的特殊性。方法以PDQ-4+问卷为工具,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罪犯群体378人。结果罪犯人群样本的PDQ-4+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均分都显著高于大学生人群和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22.59,P0.01或P0.001);各分量表得分的百分位显示在P90、P95位的得分普遍高出原量表划界分;方差分析表明反社会型、边缘型、被动攻击型、表演型及P总分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4.03,2.63,4.98,2.49;或P0.01),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分量表分及量表总分在罪犯曾经的职业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7,3.09,2.87,3.33,3.49,3.86,3.87;P0.05或P0.01);t检验表明,罪犯PDQ-4+总分及分量表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3,P0.05);分层聚类分析表明,罪犯群体人格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结论罪犯人格障碍存在高阳性率,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人格障碍测验为基础的三分类人格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模型,有助于监狱对犯人开展分类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 SAS)及卡特尔 1 6项人格特质测验问卷 ( 1 6-PF)对 5 6例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并与 5 2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型糖尿病患者在 SCL-90总分 ,阳性项目分 ,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 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0 .0 1。 1 6-PF结果 : 型糖尿病患者在 E-恃强性 ,O-忧虑性 ,Q4 -紧张性 ,及次级人格因子 X1 (适应与焦虑 )得分高于对照组 ,在 C-稳定性 ,F-兴奋性及次级人格因子 Y2 心理健康得分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紧张、抑郁 ,同时 型糖尿病患者还出现人格特性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敏感和情绪的不稳定 ,故对 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积极心理治疗的同时 ,还应尽早纠正不良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监狱内服刑罪犯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对罪犯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罪犯社会支持度的评估,为进一步预测罪犯服刑改造中的心理状况、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对261名入监不到半年的罪犯进行社会支持和症状评量表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罪犯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但在不同因子上得分大于2的罪犯人数不同;②罪犯社会支持得分与SCL-90部分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与罪犯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罪犯的心理健康情况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毒品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人格特征及其类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毒品型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以 3 78名毒品型罪犯、2 5 9名暴力型罪犯和 99名财产型罪犯为被试 ,对 CPI的测验结果进行 F检验、LSD检验、Z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1 3个罪犯群体在绝大多数分量表上的平均值低于中国常模团体的平均值 ;2毒品型罪犯在支配性、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独立性以及同众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财产型罪犯 ,而在社会化、自我控制、好印象和宽容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财产型罪犯 ;3 3个罪犯群体在人格的内向 -规范问题型有更高比例的分布。结论 罪犯群体具有广泛而明显的消极性人格特征 ,毒品型罪犯与暴力型罪犯的人格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成瘾者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问卷法,将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Pathological Intemet Use Scale,GPIUS)中文版、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一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mting Checklist,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同时施测.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社交成瘾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网络社交成瘾者的SCL-90其余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游戏成瘾组(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社交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游戏成瘾组和对照组(P<0.01).精神质、外向性、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与GPIUS总分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网络社交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均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以网络社交成瘾者更为严重.精神质和外向性人格是网络社交成瘾的易感因素,未发现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罪犯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大五人格量表(BFI)对420名罪犯进行调查,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①罪犯人格障碍症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②罪犯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因素与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因素与除强迫型以外的11种类型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罪犯群体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格异常,需要及时矫正治疗.各类人格障碍与人格五因素模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心身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渐进性神经肌肉放松训练两种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心身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 90例慢性乙肝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实验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渐进性神经肌肉放松训练。病人入院时、入院 2周、入院 4周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Zung焦虑自评量表 ( 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别评估实验组、对照组病人心理状况 ,进行心理干预前后、实验组之间及与对照组同期的心身症状比较。结果 支持性心理治疗组和渐进性神经肌肉放松训练组患者干预前后 SCL-90阳性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得分及 SAS、SDS标准分比较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两个实验组干预后 2周、4周 SCL-90、SAS、SDS得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渐进性神经肌肉放松训练组干预后 2周 SCL-90、SAS、SDS得分与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干预后 4周 SAS、SDS标准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渐进性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改善病人的心身症状有明显效果 ,渐进性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因公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情况.方法 自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治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因子分,韦氏智力测定,自评焦虑量表(SAS)总分,自评抑郁量表(SDS)总分,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因子分和总均分.治疗药物种类、服药和护理的依从性、周末度假和部分住院时间.应用SPSS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经前心境恶劣障碍(PMDD)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经前心境恶劣障碍筛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93名三年级女大学生施测。结果:(1)女大学生的PMDD的检出率为7.91%。(2)学习压力大一般、无者PMDD检出率分别为13.8%、5.6%、8.9%,差异有显著性(χ2=9.70,P<0.01)。(3)经前心情恶劣者与无经前心情恶劣者比较,SAS标准分,SDS总分及其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经前心境恶劣组与无经前心境恶劣组比较,除了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症状和敌对症状的得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的SCL-90总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些症状的得分PMDD组高于无PMD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校女生经前心境恶劣的检出率为7.91%,有经前心境恶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SCL-90对显示PMDD的心身症状比SDS及SAS敏感。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疼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特质测验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3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并与40例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慢性疼痛患者16-PF测试结果;在I-敏感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及次级人格因子X1(适应与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在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及次级人格因子Y2(心理健康)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及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慢性疼痛患者在人格特征上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的偏差,并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纠正不良的个性及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劳教人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劳教人员的人格和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宛。方法216名劳教人员进行一般情况、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90)的调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劳教人员的E,P,N因子分及SCL-90的10个因子分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人格类型其心理状况不尽相同。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P因子、父亲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的九大因素。结论劳教人员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均有问题,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监狱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福建省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特征、水平,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矫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福建省监狱1300名服刑人员进行施测,并访谈部分服刑人员.结果 服刑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与焦虑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服刑10~15...  相似文献   

13.
重复犯罪罪犯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重复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分别对重复犯罪罪犯和第一次入狱的罪犯进行测量。结果:重复犯罪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和犯罪思维模式四个维度上得分和人格异常比例高于第一次入狱的罪犯.且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重复犯罪罪犯人格异常现象较为突出;罪犯出狱后再犯罪的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人格因素;上述四个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罪犯出狱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对罪犯实施针对性的人格矫正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违法犯罪成年男性个性特征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成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犯罪行为的产生是由社会、心理、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其中个性与犯罪的关系历来受到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作过一些调查研究 ,证明犯罪与个性特征有一定关系[2 - 12 ] 。为进一步证实以往研究的结论 ,我们对 175例正在服役的成人罪犯进行了个性特征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长沙某监狱服刑男性罪犯 175人 ,其中暴力犯 88人 ,盗窃犯 87人 ;年龄在 18~ 4 5岁 ,其中 18~ 19岁 6人 ,2 0~ 2 9岁 110人 ,30~ 39岁 54人 ,4 0~4 5岁 5人 ;文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7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服刑人员在精神质(t=4.310,P0.01)、内外向(t=4.494,P0.01)和神经质因子(t=19.190,P0.01)分布上显著高于常模,掩饰因子分低于常模,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2男性服刑人员在躯体化(t=5.563,P0.01)、强迫状态(t=3.506,P0.01)、人际关系(t=2.604,P0.05)、抑郁(t=5.601,P0.01)、焦虑(t=7.777,P0.01)、敌对(t=4.846,P0.01)、恐怖(t=7.834,P0.01)、偏执(t=3.304,P0.01)和精神病性(t=7.475,P0.01)各因子分布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结论: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6.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emale prisoners, the majority of whom are drug-users, was examined as part of a larger, cross-sectional, general healthcare study of the Irish prisoner population. Comparisons were made with drug using and non-drug using male prisoners and female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struments include the GHQ-12 and the WHOQOL-BREF. While their quality of life profile was closer to drug-using male prisoners than other comparison groups, female prisoners still had significantly poor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hile poorer quality of life scor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ore severe drug use patterns of female prisoners it is likely that other factors also contribute. Before resorting to drugs/crime women may have already experienced adversity. There may also be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the combined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distress. If women are to be imprisoned appropriate 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pproaches must address their specific needs.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肝和肝硬变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 ,它具有传染性强 ,慢性病程 ,预后较差的特点 ,病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变、肝癌、肝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在我国肝硬变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肝。对慢性肝病的研究多从生物医学角度来探讨 ,从心理社会角度的研究甚少 ,尤其关于在乙肝转变为肝硬化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是否起一定作用。为了了解慢性乙肝和肝硬变病人的心理问题 ,我们对住院慢性乙肝和乙型肝炎肝硬变病人各 30例进行了问卷式心理调查 ,并观察其心理问题与病人个性、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以期对慢性肝病临床工作中的心理治疗提供指导依据。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Current systems of describing personality pathology have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A polydiagnostic approach i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psychoanalytical and psychopathological models of personality.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256 patients enrolled in treatment studies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bulimia nervosa. Subjec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 the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 and the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MS-III-R personality disorders (SCID-II). RESULTS: Subjects had high rates of DSM-III-R personality disorders with 52% having at least one personality disorder. Cluster A personality disorders were correlated with low reward dependence, high harm avoidance and low self-directedness and cooperativeness. 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 were related to high novelty seeking and low self-directedness and cooperativeness. Cluster C personality disorders were correlated with high harm avoidance and low novelty seeking and low self-directedness. Immature defences were related to DSM-III-R personality symptoms, but individual defences were not related to personality clusters in a predictable way. Immature defences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low self-directedness and cooperativeness. Both TCI self-directedness scores and immature defence scores were moderately predictive of the presence and number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CONCLUSION: A widely accepted clinical nosology (DSM-III-R personality disorders) rated using a clinical interview correlates reasonably predictably with two theoretical model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aradigms and rated using self-reports. This might be seen as providing concurrent validity for all three models. However, serious methodological shortcomings confront studies of this type, including sample sele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ersonality dysfunction. One way to begin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study which personality measures are best related to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20.
男性服刑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加,并已成为当今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犯罪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可能与罪犯自身的个性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国内学者对该问题作过一些调查研究[1-5],他们主要采用EPQ、MMPI、SCL-90等人格调查表,证明犯罪与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CPI可用于对学业成就、创造性潜能、管理潜能、工作绩效、A型行为、违法及社会偏离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和预测。为进一步证实以往研究的结论,本研究采用杨坚、龚耀先等修订的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简称CPI-RC)[6],对某监狱342例成年男性罪犯作了测查,以了解罪犯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