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从城市居民膳食中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这一角度,以营养角度探索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询问并记录90例城市AICVD患者和74例城市非AICVD居民的膳食情况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vitB2、vitC、vitE、胡萝卜素的摄人量等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P <0.01或P<0.001),而vitB1、vitA、vitPP无差异。结论:城市居民平衡合理地摄入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可能有助于减少AICV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当列入一、二级预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社区人群日常膳食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脑血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方法:“八五”期间在上海市进行社区人群的膳食调查。结果:35~59岁居民平均每日脂肪、钠、胆固醇的摄入量过高,碳水化合物、钾、钙、镁、锌的摄入量偏低,而男、女性居民之间的摄入量多有明显差别。结论:社区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进行居民的膳食干预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是必要的,并提出合理的膳食改变措施。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_1缺乏:vitB_1缺乏引起象Wernicke氏病等经典症状已非常罕见,有报导与酒精有关的疾病中发现有中度B_1缺乏。人为限制vitB_1入量后出现敏感、激惹及人格变化等。在对154例住院精神病人分析中,发现58例有B_1饮食缺乏史;另外对一组未经选择多次住院精神病人的研究,发现有53%的病人缺乏1种或多种维生素,其中30%的病人缺乏vitB_1。精神分裂症和酒中毒的病人与正常人对比,其vitB_1和复合维生素降低均有统计意义。而且推测B_1缺乏主要是厌食、酗酒所引起。维生素B_2缺乏:在纽约对一组黑人、白人、西班牙-美国混血儿等青少年的研究发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社区人群日常膳食营养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监测社区人群日常膳食营养变动情况,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研究。方法:“九五”期间在长沙市进行社区人群的膳食调查。结果:长沙市监测社区35~74岁居民平均每日胆固醇的摄放量在增加(t=2.65,P〈0.05);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撮入量减少;从性别来看,胆固醇摄入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女性过多摄入引起。结论:长沙市监测社区居民抗氧化维生素平均每日摄入量有减少的趋势,女性平均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食营养和生活习性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及营养工作者防治AHCVD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询问并记录38例AllCVD患者和39例非脑血管病者的膳食情况及生活习性,观察相关临床资料及化验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动物蛋白、优质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钙、嗜咸、嗜醋、血压及血糖等方面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01)。结论充足的动物蛋白、优质蛋白、钙,适量的脂肪、醋的摄入,避免偏成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有助于减少AHCVD的发生,应视为一、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膳食中锰摄入量与痴呆发病风险间的关联。方法纳入1 48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海市静安区社区老年居民,平均随访5. 3年。根据基线膳食频率问卷计算锰日均摄入量,将研究对象按照锰日均摄入量分为:3. 2 mg·d~(-1)组、3. 2~3. 7 mg·d~(-1)组、3. 7~4. 16 mg·d~(-1)组和 4. 6 mg·d~(-1)组。依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DSM-IV)确立痴呆诊断。使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不同锰摄入量对痴呆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锰日均摄入量由低至高的4组痴呆年发病率依次为2. 61%、1. 21%、0. 65%和0. 91%(P 0. 001)。与锰日均摄入量3. 7~4. 16 mg·d~(-1)组比较,锰日均摄入量 4. 16 mg·d~(-1)组人群痴呆发病风险较高(HR=2. 54)。在锰摄入量较低的两个组痴呆发病风险也有增高的趋势(3. 2 mg·d~(-1),HR=1. 81; 3. 2~3. 7 mg·d~(-1),HR=1. 52)。结论膳食中锰摄入量与痴呆发病间存在U型效应曲线,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锰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增加痴呆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喀什市维吾尔族膳食营养状况。 方法:2005-05/08在新疆喀什市及周边县与乡的维吾尔族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护调查分析。共收集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家系、散发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人总计2 775人。其中随机调查了422人的膳食状况。男 208人,女214人。小于20岁占6.4%,20~39岁占40.6%, 40~59岁占37.7%, 60岁以上占15.3%。所有患者均经过知情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入户3日称重法和24 h回忆法对喀什市422人进行膳食调查。 结果:喀什市平均每人每日的能量摄入量为9 964.03 kJ,占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的91.60%,其中蛋白质每人每日的摄入量为66.45 g,占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的83.06%,脂肪为48.95 g,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为418.79 g,均低于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普遍缺乏,尤其以钙和维生素A最为显著,分别是235.01 mg和21.76 μg,仅占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的1/4。 结论:新疆喀什市维吾尔族特有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了大营养物质摄入比例不合理及各种小营养物质的摄入缺乏,建议试图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8.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在老年性病变的诊治中日趋重要。现将我院近3年内住院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81例并发MOF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和结果 本组81例中,男39例,女42例。年齡13~85岁,平均58.7岁。脑出血内侧型50例,外侧型12例,混合型4例;丘脑和桥脑出血各1例;梗塞后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营养素摄入量和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八五”期间在长沙市开福区 10万自然人群中开展了社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预防研究。结果 :长沙市 35~ 74岁居民平均每日脂肪摄入量过高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偏低。SBP在干预区及对照区干预后仍有增高 ;干预后干预区 TG水平有下降 ,对照区有上升 ;DBP、BMI在两区干预后均有下降 ;TG水平在两区干预后均有上升。GL U和 HDL- C在两区干预后均显著下降(P<0 .0 5 )。结论 :通过在社区进行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可使一些危险因素水平下降 ,但危险因素能否持续下降 ,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的9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48例,冠心病30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28例。1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B12的水平应用电化学的发光免疫技术进行分析和测定,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结果通过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对比,血清水平有明显性的下降,维生素B12的水平下降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从急性患者、中度和轻度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明显比对照组要低。结论血清维生素B12的水平降低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是其中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改善成年人的饮食结构,提高血清维生素B12的摄入量,能够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性预防对长沙市社区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1992~1995年,在长沙市区10万人群中开展了脑血管病综合性预防研究,其中干预社区人群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研究人群中年龄在35~74岁的200人随机样本进行了膳食营养基线调查和复查。结果与对照社区相比,干预社区人群能量、脂肪摄入量明显减少,分别减少13.6%、15.7%,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干预、对照社区人群钠摄入量分别减少23.7%、13.9%,干预社区比对照社区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干预措施可以改变人群膳食营养,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在儿童难治性癫痫中的治疗作用,将维生素E作为添加剂治疗了35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先行3个月抗癫痫药(AED)基础治疗,然后加用维生素E治疗3个月,观察痫性发作频率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结果:基础治疗期间痫性发作频率为16.29±7.16与维生素E添加治疗期间10.06±3.86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添加维生素E后SOD、GSH-PX均有回升,LPO有所下降,与添加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GSH变化不大,在研究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维生素E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效且安全,其机理可能与自由基参与癫痫的发病过程有关,也可能与维生素E的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联合维生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2-02—2014-01我院收治的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运动联合维生素治疗(观察组)和单纯维生素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及MMSE、AD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cy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联合维生素可有效降低AD患者的功能损害程度,改善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较单纯的维生素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BMI、吸烟史、被动吸烟史、膳食结构中的多食豆类,家族史中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饮酒史、睡眠障碍情况、膳食结构中的多食肉类、少食鱼类、少食水果,既往史中的高血压史、TIA史、糖尿病史,颅内狭窄、颈内斑块情况,SBP、DB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比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餐后2h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比例、既往TIA史、吸烟史、颅内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1),其中TIA史、颅内血管狭窄、餐后2h血糖是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8.537、22.444、12.819、11.404)。而维生素B12、睡眠充足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OR1),是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其危险因素对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与铝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27例SDAT患者,1:1配比病例对照临床研究,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男14例、女13例。配比变量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临床初步研究显示 SDAT与血清铝水平有关,而维生素C摄入量是保护因素。对长期血铝增高的老年人应积极采取措施来降低其机体的铝负荷,多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脑梗死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对照组(57例),研究组每日给予叶酸5mg,维生素B12500ug干预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2、24及36个月测定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类型超声检查。结果 (1)研究组第12、24、36个月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同一时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研究组随着疗程延长,颈动脉斑块积分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同期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研究组随着疗程延长,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率呈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率呈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12、24及36个月相比不稳定斑块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可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测定130例脑卒中患者(急性脑梗死90例、脑出血40例)和80例对照组血浆Hcy浓度,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血脂、空腹血糖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卒中组平均血浆Hcy水平[(16.71±6.93)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2.71)μmol·L-1](t=8.07,P<0.001);两组中血浆Hcy升高分别有60例(46.15%)和5例(6.2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6.898,P<0.001)。卒中组平均血浆叶酸水平及维生素B1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浆Hcy浓度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Hcy浓度与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无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的OR值为5.272(95%CI:2.406 ̄11.552)。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接受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的合并维生素D缺乏症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60例)和无维生素D治疗的对照组(60例),并在开始维生素D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判断BPPV复发与否,平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异(10.8±4.3 vs 10.6±4.3,P=0.792)。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维生素D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升高至参考范围(30 ng·mL-1),并在6个月内维持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患者仍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仅为3.3%,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达30.0%(P0.001),两组患者间BPPV复发率的比值比OR=0.080(95%CI:0.017~0.363,P=0.001)。结论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能够有效减少合并维生素D缺乏症的BPPV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综合性预防对长沙市社区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影响。方法 1992-1995年,在长沙市区10万人群中开展了脑血管病综合性预防研究,其中干预社区人群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研究人群中年龄在35-74岁的200人随机样本进行了膳食营养基线调查和复查。结果 与对照社区相比,干预社区人群能量、脂肪摄入量明显减少,分别减少13.6%、15.7%,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干预、对照社区人群钠摄入量分别减少23.7%、13.7%,干预社区比对照社区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干预措施可以改变人群膳食营养,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服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左旋多巴是否降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跌倒风险。方法 48例VP患者分为维生素D组、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左旋多巴治疗,维生素D组同时补充1000 IU·d~(-1)维生素D_2,而对照组不补充维生素D_2。比较两组治疗后2年内跌倒发生次数。结果维生素D组下肢肌力明显提高。2年内两组中每个观察对象跌倒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0.4较维生素D组0.6±0.3,P0.05)。在2年观察期间,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髋部骨折,而维生素D组23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髋部骨折。结论维生素D联合左旋多巴可以降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