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ABC-ELISA法和常规ELISA法对41例手术证实包虫病人血清及34例健康人血清检测结果表明:ABC-ELISA法是更为敏感和特异的包虫病诊断方法。该法在待测血清作1:3200稀释时无假阳性反应,阳性检出率为90.24%,而常规ELISA法假阳性率为26.5%,阳性率仅为63.47%,两法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通过人源与羊源包虫液抗原检出结果的比较,讨论了ABC-ELISA法诊断包虫病选用异源抗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感染日本血吸虫或曼氏血吸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试验,共获得30余株单克隆抗体。它们的靶抗原分别为血吸虫的表皮、肠道和虫卵。预初试验表明,在众多的单克隆抗体中,肠相关的多糖抗原单克隆抗体在免疫试验上最具活力。该单克隆抗体用于夹心法ELISA检测血吸虫三氯醋酸可溶性抗原时,其敏感度低于1ng/ml。该法检测感染  相似文献   

3.
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一种便捷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方法:在原已建立的ELISA法的基础上,应用3个针对日本血吸虫抗原的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血吸虫抗原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抗原与抗体通过渗滤在硝酸纤维薄膜上进行反应,数分钟用肉眼观察结果。结果:本法检测SEA的敏感度为16ng/ml,在69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检测中,阳性率为60.8%,特异性为95.2%;同时用dot-ELISA检测137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阳性率为54.7%、特异性为94.6%;夹心ELISA检测118例 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阳性率为61.9%、特异性为95.7%。结论:经数理统计G检验证实斑点金免疫渗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ELISA 相近, 且操作更简便且快速。  相似文献   

4.
将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 BALB/C 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SP 2/0杂交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获得一株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SM21-8。该 SM21-3的免疫球蛋白型为 IgM,其靶抗原为血吸虫卵,能识别分子量20~67kD 多个重复表位的虫卵糖蛋白。用 SM21-3 ELIS A 双抗体法检测 SEA,湖南重疫区粪检阳性的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80.0%(44/55),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5.0%(1/20)。纯化的 SM21-3经荧光素标记后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定位地检出肉芽肿组织中的虫卵抗原。结果表明,用 SM21-3 ELISA 双抗体法可检出部分重感染病人血清中的微量抗原,该抗原也是肝肉芽肿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一株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SM 38-3。其靶抗原为成虫表膜,免疫球蛋白型为1gG 2a,能识别血吸虫分子量为25k D的表膜蛋白抗原表位。该单克隆抗体纯化后标记过氧化物酶,用于Dot-ELISA测定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115份,阳性反应103份,阳性率为89.6%;测定急性病人血清89份,阳性反应85份,阳性率为95.5%;测定141份正常人血清,阳性反应2份,假阳性率为1.4%。与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检测比较,结果阳性率与抗原滴度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应用感染30条血吸虫尾蚴后7wk的鼠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采取单盲法检测606例经粪检确诊的日本血吸虫病人和310名健康人,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89.9%和4.2%;检测239例已治疗过的日本血吸虫病人,阳性率为24.7%,转阴率为75.3%;检测10例肺吸虫病人及60例华支睾吸虫病人,交叉反应率为0~6.7%。对不同感染期及不同感染度的血吸虫病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检测,能显示抗体的消长,免疫酶染色的反应性和反应强度与感染期和感染度密切相关。本文进一步证明该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并有疗效考核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认的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候选分子Sm28 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4 个不同血吸虫多肽片段,对小鼠进行免疫保护实验。采用200 μg/只,皮下注射共免疫3 次,每次间隔1 周,末次免疫后2 周以(40 ±2) 条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攻击感染。另设不免疫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获得24.3 % ~47 .9 % 的减虫率和35.1 % ~50 .4 % 的减卵率。各组小鼠免疫前和免疫后尾部取血涂片染色,观察比较外周血白细胞及T 细胞、B细胞的变化,结果免疫后较免疫前嗜酸性白细胞和T细胞升高。实验提示,血吸虫多肽抗原有一定免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抽提的24—26kDa抗原与源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的重组Sj26抗原之间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比较研究。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结果均表明,24—26kDa和rSj26抗原免疫后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与其对应的抗原之间具有明显的抗原交叉反应,而与其它血吸虫抗原如可溶性虫卵抗原也有交叉反应。若以两种抗原加福氏佐剂分别免疫小鼠,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减虫率相似(26~32%),表明两种抗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rSj26抗原,或是根据已知Sj26 cDNA核苷酸序列制备DNA探针,从已构建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cDNA库筛选相关目的基因,加速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制备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童虫表面抗原提取物。曼氏血吸虫童虫加福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后取脾分离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P3NS-1融合。ELISA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自实验感染的动物肌肉内分离纯净的活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感染BALB/c小鼠两次(每次200 100条/只),尾静脉注入可溶性抗原加强免疫后,以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5:1的比例,在PEG介导下进行融合。融合率达92.1%,抗体阳性率16.6%。经用有限稀释法再克隆2~3次,ELISA法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预测其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将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c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人载体质粒pGEX-6p-1进行表达,并用表达的重组抗原的融合蛋白免疫BABL/c小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Sj338/26GST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32.3%的减虫率及46.5%肝总减卵率;与Sj26GST免疫组相比,rSj338抗原可能使小鼠获得22.5%的减虫率及30.0%的肝总 减卵率。结论 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及rSj338)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可望成为新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抗重组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rSjCTPI)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酶抗原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疗效考核中的价值。制备日本血吸虫rSjCTPI表达蛋白,以此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筛选出高效价的抗rSjCTPI单抗,建立以纯化的抗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多克隆抗体(IgG)为捕捉系统,以酶标的抗rSjCTPI单抗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M-ELISA)法检测血吸虫病人等血清。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交叉反应以及疗效考核与常规的SEA-ELISA比较。结果获得了一株抗rSjCTPI的单克隆抗体,其抗体同型为IgG1。P-M-ELISA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健康人以及华枝睾吸虫病人、肺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1.7%、0、0和0。而SEA-ELTSA为100%、98.3%、6.69%、10%和20%。P-M-ELISA法对30例同批血吸虫病人治疗前的阳性率和治愈后4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100%和30%;而SEA-ELTSA分别为100%和10%。结果表明,应用抗rSjCTPI单抗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P-M-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已知的6种日本血吸虫抗原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为研制用于哨鼠早期诊断的免疫试剂提供候选抗原。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收集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血清。采用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大亲水性肽段与谷胱甘肽的融合表达蛋白(GST-HD)、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TSP2HD)、血吸虫虫卵蛋白(IPSE)、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抗原(SjMP-10)及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Sj14-3-3)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感染血吸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水平,通过分析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及阳性率,筛选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对血吸虫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感染后第18、21、28天,抗GST-HD抗体IgM阳性率分别为60%、70%、100%,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40%、60%、90%;抗SEA抗体IgM阳性率为50%、60%、9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0%、50%、70%;抗TSP2HD抗体IgM阳性率为30%、40%、5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0%、30%、70%;抗IPSE抗体IgM阳性率为20%、30%、5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0%、30%、60%;抗SjMP-10抗体IgM阳性率为10%、20%、2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10%、20%、30%;抗Sj14-3-3抗体IgM阳性率为0、10%、20%,特异性IgG阳性率为0、10%、30%。以GST-HD融合蛋白和SEA为抗原,检测小鼠早期感染血吸虫的敏感性高于Sj14-3-3、IPSE、TSP、MP-10,检测IgM的敏感性高于IgG。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SEA中分子量在73kDa左右的蛋白条带可被感染后1周小鼠血清所识别,并随着时间推移反应加强。GST-HD最早出现反应的血清是感染后第10天小鼠血清,反应强度在感染后第5周达到最强。结论重组GST-HD融合蛋白与SEA中分子量约73kDa的蛋白分子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免疫印迹试验的敏感性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疫苗和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疫苗联合免疫对昆明感染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制备的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疫苗和用特异性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获得的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疫苗联合或单独免疫昆明鼠,共3次,分别在0、2、4周进行。每次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g重组铁蛋白和/或10~(13)pfu表位疫苗,第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4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42d剖杀冲虫,计数成虫及肝虫卵数。在免疫前和末次免疫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得了32.8%的减虫率和63.0%的减卵率;单独重组铁蛋白疫苗免疫组的减虫率为21.6%,减卵率为49.5%;单独表位疫苗免疫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17.1%和44.3%,显著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免疫组小鼠体内IgG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疫苗和表位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铁蛋白免疫和表位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5.
鼠疫F1单克隆抗体建株过程中的动物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建立抗鼠疫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株的过程中抗原免疫的剂量及免疫方法.方法采用F1抗原常规免疫、改良的F1抗原脾内注射免疫以及EV菌免疫3种方法免疫6~8周龄,体重为10~20g,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尾血中的抗体. 结果在常规免疫中,200μg 组和100μg组免疫效果优于50μg组,而200μg组和100μg组免疫效果基本一致;改良的F1抗原脾内注射免疫,血中抗体效价较高;EV菌免疫的效果不理想. 结论用F1抗原常规免疫小鼠,免疫剂量用100μg/只较为合适;若要缩短免疫时间,采用改良的脾内注射免疫法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安庆铜矿座落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职工1750人,偶有职工主动来我组查治血吸虫病。为全面了解该矿职工血吸虫感染情况,我组对该矿职工进行了一次血吸虫病普查,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采用常规间接血凝法,反应滴度≥1:10判为阳性。间接血凝抗原为江西省寄研所生产,批号980706。设标准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结果检查1706人,受检率97.5%,阳性147人,阳性率为8.6%。其中男性1067人,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和成虫抗原(SA)分别与联系免疫小鼠的抗卵胚胎发育效果和抗感染效果。方法采用SIEA与SA分别与联合免疫小鼠,于攻击感染后48天剖杀,统计雌雄虫数及肝脏各期虫卵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EA单独免疫产生显著抗卵胚胎发育的免疫力,肝组织成熟卵数下降37,3%,成熟卵比例下降24.0%;SA单独免疫产生显著抗感染免疫力,减虫率为34.5%;SIEA与SA联合免疫,产生显著抗感染免疫力和最佳抗卵胚胎发育免疫力,减虫率33.5%,成熟卵数和成熟卵比例分别下降73.8%和45.0%,抗卵胚胎发育免疫力显著高于SIEA单独免疫组。结论提示来源于成虫的抗感染抗原与来源于未成熟虫卵的抗卵胚胎发育抗原联合应用是血吸虫疫苗研制中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检测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从感染家兔尿中提取血吸虫循环抗原,并用所提取的抗原制备和筛选抗该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单抗二抗一步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感染家兔中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结果:22只家兔感染前尿液中的循环抗原全部阴性;感染后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与感染度及感染时间有关。感染25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后3wk未能测到循环抗原,而感染200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3wk和6wk的尿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0%和100%。结论:用感染兔尿中提取的循环抗原所制备的单抗作为探针,可用于检测感染动物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组表达制备日本血吸虫虫卵中毛蚴抗原(SjMP10)。 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虫卵中毛蚴抗原SjMP10分子的读框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SjMP10 DNA片段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3中。转化BL21(DE3)后,诱导表达谷胱甘肽转移酶-虫卵中毛蚴抗原10(GST-SjMP10)融合蛋白。采用洗脱法制备GST-SjMP10融合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进行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 结果 SjMP10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GEX-4T-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能表达出Mr 39 000的GST-SjMP10融合蛋白,经电洗脱法纯化的上述重组融合蛋白可被血吸虫感染兔血清所识别,并能刺激血吸虫感染鼠脾淋巴细胞增殖。 结论 日本血吸虫虫卵中毛蚴抗原SjMP10融合表达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分离的天然磷酸丙糖异构酶抗原(SjcTPI)免疫小鼠后对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采用丙酮沉淀法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中提取天然的TPI抗原,并以所提纯的SjcTPI抗原加福氏佐剂经皮下和肌肉注射免疫NIH小鼠,攻击感染后6wk收集小鼠血清并计数成虫负荷及肝、肠组织虫卵数。同时设有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免疫对照组和攻击感染对照组。结果:天然SjcTPI抗原免疫小鼠后减虫率为21.4%-25.0%,肝组织减卵率达57.8%-60.3%;ELISA法检测TPI免疫小鼠血清抗TPI抗体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的OD值(P<0.05)。结论:天然的SjcTPI抗原具明显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可以继续进行编码TP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