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确诊的慢性胃炎病倒共计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26例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为特殊类型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病理学最终诊断结果为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17.9%,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p的检出率来看,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34.6%,慢性萎缩性胃炎腑化的患者占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须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副主任医师郭春英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妇女更为多见。人到老年,消化器官发生衰退性变化胃粘膜变薄,腺体逐渐萎缩,在消化、吸收、代谢等方面功能都逐渐减弱。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指慢性粘膜炎性病变,胃粘膜...  相似文献   

3.
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统称为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部常见慢性疾病。在临床上,这两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进食后症状加重,以及伴有上腹隐痛,饱胀,消化不良,经常暖气等症状。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从临床症状一般难以严格区分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往往需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才能明确诊断。根据临床经验,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别有以下特点,人们了解这些特点,将会有助于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确诊的慢性胃炎病例共计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26例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为特殊类型胃炎的患者病理诊断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病理学最终诊断结果为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17.9%,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p的检出率来看,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34.6%,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者占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须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一)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明,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的患者实施胃镜和病理学方法进行检查,对于胃镜检查下表现以及符合率展开分析及探究.结果:胃镜诊断检查的结果为:55例病例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在患者中具有25例病例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具有65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患者中涵盖了9例病患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情况,6例病患属于浅表性胃炎.经过比较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情况,获得到了84.62%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之间具有差距性特点,所以在进行确诊期间应该联合两种手段,将确诊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多采用胃镜肉眼观察和钳取胃黏膜病理活检两者相结合进行分类。此法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从病理学上讲,萎缩性胃炎比浅表性胃炎要严重得多。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病变不可逆转,浅表性胃炎病变经治疗可以消失。  相似文献   

8.
《健康世界》2010,(10):6-7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普通胃炎有什么区别吗 老爸胃一直不好,前几年去医院体检的时候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当时觉得不是大事,也就没吃什么药,没做什么治疗。但昨天老爸去医院复查胃镜.这回竟然变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两种胃炎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人说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会变成癌症,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饮食不节、精神因素等是重要诱因。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状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而慢性浅表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80%,它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好发年龄为31~50岁。临床上,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无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隐痛症状,多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服,进食后会感到不适。常因进食冷、硬或辛辣等刺激食物而诱发疼痛,也可因寒冷或情绪不佳而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一)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明,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相似文献   

12.
某君到天命之年,患慢性胃炎有十余年的历史,近来胃炎症状时轻时重,听说慢性胃炎容易引起癌变,疑心自己迟早会转变成胃癌,因而情绪比较低落,寝食难安,故来到医院咨询:慢性胃炎会不会转变成胃癌?为防止癌变,是不是可预先切除部分病变的胃? 慢性胃炎能否转化为胃癌?这是众多胃病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慢性胃炎根据粘膜病理改变的不同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粘膜水肿、充血和伴糜烂、出血等炎症改变,而腺体无明显异常,不影响胃酸分泌,所以胃的分泌功能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则胃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平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4年间522名慢性胃疾患战士纤维胃镜的检查结果,并对吸烟、饮酒、发病季节等致病因素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慢性胃炎最多,溃疡病次之。任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为主,浅表并萎缩性胃炎明显偏低。各种致病因素中,急性胃炎的延续是引起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返流性胃炎的重要因素,占62.4%及35.6%;睡眠不规律、精神紧张与溃疡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训练强度大在各种慢性胃疾患中普遍占30~35%。吸烟、饮酒对各种慢性胃疾患都有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基层医院医生遇到的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尚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如滥用消化酶、去痛片和抗生素等 ,使一些慢性胃炎病人越治越重。因此有必要阐明治疗慢性胃炎的合理用药问题。1慢性胃炎的病因为正确、合理用药治疗慢性胃炎 ,首先必须对慢性胃炎的病因有较清楚的认识。一般慢性胃炎指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或二者同时存在。能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 ,现将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分述如…  相似文献   

15.
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变为癌细胞,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癌前变化过程。一般来说,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变过程: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胃炎到胃癌有四步第一步:非萎缩性胃炎以前也叫慢性浅表性胃炎,意思是有胃炎,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复方铋剂联合叶酸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口服复方铋荆(丽珠胃三联)含枸橼酸铋钾0.22g,克拉霉索0.25g,替硝唑0.5g,均每日两次,连服2周,同时口服叶酸10mg,每日三次,连服12周,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月后,临床症状缓解率85.6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69%。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总有效率73.60%,并且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复方铋剂联合叶酸治疗,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其中较重的一型,其病理表现为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膜变薄,最终上皮细胞萎缩并失去分泌粘液能力。2003~2004年,笔者以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又称胃痛 ,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是脾胃功能出现病理变化时所表现的外在症状。经过对脾胃虚弱型胃脘痛和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病人 ,在纤维胃镜直视下胃粘膜病理变化情况的观察 ,并进行比较 ,以了解虚实两种不同证型胃脘痛病人胃粘膜病变的差异 ,现将结果报告于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选择  36 8例有胃脘痛为主证的病例 ,其中男 2 5 6例 ,女 112例 ,年龄 2 0岁~ 6 2岁 ;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有胃部病变 ,经胃粘膜活检证实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5 7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7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2例 ,其中合并有胃溃疡者 6 8例。…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药占胃镜检查受检人数的45%~75%,而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鉴于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据国内文献报道癌变率为2.55%)。据此,积极防治慢性胃炎,对预防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明确,因而尚无特异性的药物治疗。通常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大体上可分为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和消除胃粘膜损害因素的药物两类。笔者几年来以西医诊病,中医辨证,应用仲景胃灵片为主药,中西药物结合治疗108例慢性胃炎,胃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迪乐、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口服清除Hp,Hp的清除率为823%,总结清除Hp后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1)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2)肠化无明显改变。(3)部分不典型增生减轻或消失。4腺体萎缩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