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裂变产物致癌的分子机理和混合裂变产物内污染诱发免疫细胞的放射免疫毒理效应。方法: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了混合裂变产物急性染毒时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裂片核素内照射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慧星细胞率和DNA的损伤程度随染毒时间的延长、累积剂量增大而逐渐加重,且存在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的DNA单链断裂可作为毒物对健康影响的早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辽宁省局部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大气气溶胶、沉降灰、饮用水、蔬菜、牛奶、海产品进行γ核素的能谱测量和总放射性分析;对人工裂变核素131I、134Cs和137Cs等放射性水平进行应急监测.结果 核事故发生20 d后,在大气中陆续监测到了人工核素131I以及134Cs、137Cs,最高浓度分别为4.6 ×10-3、2.9 ×10-4和4.2×10-4Bq/m3,并分别持续存在25、4和6d.沈阳采集的蔬菜、牛奶、饮用水以及丹东产的海产品中未发现人工核素.结论 日本核事故对辽宁省大气造成了轻度污染,但未对蔬菜、牛奶及饮用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用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情况下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方法 通过调研确定各类核突发事件可能释放的内污染关键核素,根据核素的物理衰变参数和和理代谢参数,选用MS Visual Studio 2005 C#编程语言和MS Access数据库设计软件,建立各类核突发事件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结果 研制了用于核突发事件内污染核素的参数数据库.结论 本软件方便、快捷,可用于核应急情况下不同事件释放核素的查询和核素的参数数据查询,有助于应急情况下人员内污染的快速监测及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用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情况下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方法 通过调研确定各类核突发事件可能释放的内污染关键核素,根据核素的物理衰变参数和和理代谢参数,选用MS Visual Studio 2005 C#编程语言和MS Access数据库设计软件,建立各类核突发事件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结果 研制了用于核突发事件内污染核素的参数数据库.结论 本软件方便、快捷,可用于核应急情况下不同事件释放核素的查询和核素的参数数据查询,有助于应急情况下人员内污染的快速监测及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纯性毛细血管瘤核素敷贴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观察了122例2006~2009年所治疗的病例,患儿均采用核素锶-90/钇-90敷贴器分次小剂量法治疗。结果:所治疗的122例患儿,1个疗程后痊愈102例,1次性治愈率达83.6%,对未痊愈者又行第2疗程治疗后总治愈率达97.6%,两个疗程总显效率100%。结论:核素敷贴治疗法与其他治疗法相比,该治疗无疼痛、无创伤、治疗费用低、简便易行,治疗后副反应少见,极易被婴幼儿及家长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用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情况下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方法 通过调研确定各类核突发事件可能释放的内污染关键核素,根据核素的物理衰变参数和生理代谢参数,选用MS Visual Studio 2005 C#编程语言和MS Access数据库设计软件,建立各类核突发事件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结果 研制了用于核突发事件内污染核素的参数数据库。结论 本软件方便、快捷,可用于核应急情况下不同事件释放核素的查询和核素的参数数据查询,有助于应急情况下人员内污染的快速监测及评估。  相似文献   

7.
一例多种核素超剂量内污染者医学随访李爱筠马如维茹雪本文报告一例多种核素超剂量内污染者16年随访结果。1污染情况及病史:患者男性,47岁,1979年2月,在某核工厂低设备室工作时,意外发生充氧塑料气衣着火,致严重烧伤及污染,剂量笔显示外照射剂量12.9...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泄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发布的信息,自3月19日起日本境内监测到福岛核电站泄漏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国家环境保护部3月26日公布在我国境内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出131I.核反应堆发生重大事故时,堆内的放射性核素最容易释放到环境中的是核燃料的各种气态裂变产物和在低温下就容易升华的碘,其次是熔点较低的核素,熔点较高的核素的释放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监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对上海地区的污染,于5月7日收集了大面积沉降灰样品。经γ谱测试歹测出放射性裂变产物131I、137Cs,表明核事故造成的大气层污染已扩散到本市。5月8日以后,用高纯锗γ谱仪定量分析各种样品中的γ核素放射性浓度,尤其侧重于大气气溶胶。这些工作为评价这次核电站事故对本市人群的影响提供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10.
131Ⅰ污染损伤皮肤后的去污研究吴锦海任礼华张传座袁政安131Ⅰ是核设施发生事故后释放出的一种放射性核素,也是核医学中常用的诊断用核素之一。131Ⅰ经污染的皮肤进入体内后主要蓄积在甲状腺,从而构成对人体的危害。为了及早去除体表污染,作者研制了由阴、阳...  相似文献   

11.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卫生部系统环境放射性监测站于5月1日至20日监测了该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对我国的影响。在飞行于九条国内航线上的飞机表面附着物中都测到了放射性。说明此次事故释放的裂变产物已进入我国上空,但污染程度比欧洲上空轻二个数量级。在5月2日~15日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近地面空气及其它环境样品中都测到了131I、132I、137Cs、134Cs、132Te等核素,说明了污染地域的广泛。我国北方比南方污染重。虽然如此,但环境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公众不必采取防护措施。唯牛奶中的放射性碘略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全身计数器的一种简易刻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全身计数器主要用于工作人员体内污染程度的监测,以及受污染后人员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除状况的测量,还可用于人体内天然放射性核素如40K的测量等等.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受照人员远期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作者报道了 5 3名受到一次性γ射线外照射或裂变产物内污染人员和照后 2 2~ 31年随访结果。试图通过对这组剂量较准确 ,又有长期随访资料的人群直接观察的资料以了解低剂量辐射对人群健康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一、观察对象和剂量本组人员曾分别于 1981、1983、1985、1987、1992年进行过医学随访[1] ,本次报道为 1997年 (第 6次 )随访结果。随访对象 5 3人 ,占应随访人数的 6 3 3% ,在一次事故中 ,有 2 9例受到一次性γ射线外照射 ,另 2 4人受到核裂变产物13 7Cs内污染。按受照时间分为 3组 :Ⅰ组 15人 196 6年受照 ,Ⅱ组 14人 1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8例左心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人,进行口服强心灵临床及核素心血管造影疗效观察,结果提示:1.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2.2~100%;2.副作用小,6例对地高辛不能耐受者改用强心灵后仍可耐受;3.核素造影提示LVEF>40%,室壁运动正常者疗效好,而LVEF<30%及/或室壁运动减弱者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5.
硷土金属如锶、钡和镭与钙一样是亲骨性核素,它们主要沉积在骨骼之中。在将这些亲骨性核素从骨骼移出的促排疗法时,必须要同时检验该疗法对骨骼中钙含量的影响。锶或镭污染后同时或不久后进行的褐藻酸钠疗法能减低这两种核素的肠吸收和储留而不影响钙的摄入。在本文中,我们发现口服褐藻酸盐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观察组43例采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虽增加了手术时间及费用,但能减少住院时间,加快骨折愈合,恢复原有解剖结构,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值得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低剂量硝酸钚与硝酸锶对大鼠复合作用的实验研究。系统观察了体重、死亡率, 平均存活时间、X线片、病理组织学等项目指标的改变。通过三年左右的终生观察表明: (1)钚、锶复合作用对诱发骨肉瘤有相加效应, 并且潜伏期短, 多发性骨肉瘤也高于单一核素作用组, (2)复合作用组的死亡率高于单一核素组, (8)复合作用组的平均寿命比单一核素组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锝酸盐与透析液混合滴注腹腔核素显像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可疑腹腔渗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后出现腹股沟、生殖器水肿(6例)或胸腔积液(8例),将锝液与透析液混合后腹腔滴注,行核素动态及延迟显像,观察腹腔渗漏情况.结果 胸腔积液组中6例显像1~2h内胸部观察到异常放射性出现,证实腹膜横膈漏的存在;2例患者经延迟和侧卧后诊断明确.确诊后1例行肾移植术,1例行横膈膜修补术.6例患者调整了透析方案,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腹股沟、生殖器水肿组中5例显像后腹股沟或生殖器部位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明确渗漏诊断;1例患者延迟至6h,未见明确渗漏表现.2例行鞘膜修补手术,4例改为间断性或血液透析治疗,腹股沟及生殖器部位水肿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对于大多数透析液腹腔渗漏患者,高锝酸盐核素显像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β辐射体核素^147Pm和主要为γ辐射体核素^134Cs诱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畸变产额,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不同辐射体核素诱发的畸变产额变化,通过骨髓细胞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测定。比较机体内污染不同核素在同一放射性活度的作用不同阶段,诱发的畸变产额。结果 研究发现,^147Pm和^134Cs诱发骨髓细胞和精原细胞的畸变类型均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但畸变产额在骨髓细胞受辐照作用不同阶段,都显著高于精原细胞:如β核素^147Pm诱发骨髓细胞的畸变产额要比精原细胞高出2.8—5.6倍;而γ核素^134Cs诱发的畸变产额,要高1.2—2.6倍。结论 不同辐射体核素^147Pm和^134Cs内污染机体时,其诱发体细胞的畸变产额,都显著高于诱发生殖细胞的畸变产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60 Coγ射线为参比射线 ,研究裂变中子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形态学观察、DNA电泳、流式细胞仪 (FCM )分析及二苯胺 (DPA)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 p53与bcl 2的基因表达。 结果 :小鼠经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后 2~ 2 4h ,在各时间点上均检测到胸腺细胞DNA梯状条带 ,利用光镜与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凋亡特征的胸腺细胞 ;以DPA法、FCM分析与形态观察计数测定的结果 ,绘制时间效应曲线 ,发现胸腺细胞凋亡比例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在 6h前上升较快 ,8~ 10h达到峰值 ,12h后开始下降 ,2 4h较 4~ 12h明显降低 (P <0 .0 5) ,但略高于正常水平。γ射线 5.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之相似 ,但在 6h之前增加较缓 ;此外 ,在照后 2 4h检测不到DNA梯状条带。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后 ,小鼠胸腺细胞 p53基因表达水平在 2、4、12、2 4h均比未照射组有显著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bcl 2基因表达水平均比未照射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小鼠可诱导其胸腺细胞凋亡 ,且与γ射线 5.0Gy照射有类似的时相性 ,但裂变中子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比γ射线增加快、持续时间长 ,表明裂变中子对小鼠免疫系统损伤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