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同时伴有血钾降,FT3、FT4高于正常,TSH降低。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抗甲亢治疗是控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提示受凉、感染、酗酒、过度疲劳、剧烈运动、饱餐等可诱发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作,应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亢并低钾性周期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4 5例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为 4 4∶1。 4 5例均为不同程度发作性双上下肢及躯干软瘫 ,以下肢瘫痪更为常见 ,严重时可伴呼吸肌麻痹 ,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 3.1mmol L。 4 5例FT3、FT4 均升高 ,TSH均下降。结论 :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补钾可迅速改善症状 ,有效控制甲亢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 ,是针对甲亢本身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其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4%~6%,发作时血清钾水平常在3.5mmol/L以下,患者呈对称性、迟缓性四肢无力和麻痹,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1].我科自2002-01~2003-05共收治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39例,通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39例甲亢均得到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冠军  程晓宇  郑芳 《江西医药》2005,40(Z1):691-692
目的分析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并测定周麻发作时患者血钾、血镁、血磷、血糖及FT3、FT4、S-TSH胰岛素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周麻患者对比分析。结果周麻首发甲亢患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发作期间甲亢症状不典型,可有明确临床诱因,血钾下降明显,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升高,FT3、FT4、S-TSH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钾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血钾细胞内移、甲亢症状缺如、有明确诱因等,均是导致周麻为首发的甲亢相关机制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血清瘦素(Lep)水平变化与甲状腺激素及能量代谢之间关系。方法对158例AITD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Le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用放射受体分析法(RRA)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及常规测量体重指数(BMI),并取3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结果AITD甲减组Le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ITD甲亢组BMI低于AITD甲减组(P〈0.05)。在对照组、AITD甲亢组、AITD甲减组、AITD甲功正常组中Lep水平皆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0.48、0.50、0.55)AITD甲减组Lep于FT4相关(r=0.31,P〈0.05);与TSH负相关(r=-0.39,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的不同变化可影响Lep的正常调节及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黄伟  李颖  罗艳  周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56-235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并与同期甲亢无周期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4,P〈0.05),与劳累等各个诱发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亢病史一年以上复发与初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9,P〈0.05);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生与血钾、年龄、性别、劳累、受凉、饱食和甲亢遗传病史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病的相关因素主要有血钾、性别、劳累、受凉、酗酒、饱食和甲亢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损害,将108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组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及肝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组FT3、FT4明显高于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P〈0.01);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主要以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增高为主。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可见ALP异常增高,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HP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我科收治的28例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THPP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诱发因素有饱餐或饮酒、上呼吸道感染、或无诱因。多在夜间发病。发病平均年龄29.5岁,男性居多75%(21/28)。均以发作性双下肢对称性进行性麻痹为首发症状来诊,28例均合并血钾降低,补钾和抗甲亢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上遇到青年或中年男性以低钾周期性麻痹就诊,不论有无诱因和典型的甲亢症状,均应查甲状腺功能,以免延误治疗。治疗上补钾、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消除诱因能防止THPP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及其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经口服或静脉补钾2~48h后,症状得以缓解,肌力和血钾均恢复正常。同时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6个月~1年,本组所有病例均痊愈。随访1年,无周期性麻痹复发。结论对于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应结合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及时补钾,在补钾的同时要注意控制甲亢,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及住院的52例甲亢患者为甲亢组,另选择同期5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均抽取空腹血。分别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及血尿酸水平。观察甲亢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判定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甲亢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O.57、0.49,P〈O.05)。结论甲亢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的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五华县人民医院在2004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8例术前行B超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8例术前经超声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的患者经术中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者有223例,占53.33%(223/418),其中乳头状癌179例,占甲状腺癌的80.27%;微小钙化在418例钙化中占64.59%(270/418),在乳头状癌中占73.74%(132/179);不同年龄组之间(≥45和<45)恶性钙化结节比例分别为39.25%、68.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B超检查能早期发现甲状腺钙化,其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复发者是否需行再手术。方法 对我院20年间甲状腺再手术94例,第一次手术行术中冰冻检查62例进行分析。结果 94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最初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53例,腺瘤23例,囊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乳头状腺癌的5例,滤泡状腺癌2例,混合性癌1例。行术中冰冻检查的62例中有甲状腺癌2例(3.2%)。未行术中冰冻检查的32例中有6例为甲状腺癌(18.75%)。在86例良性病变中,再手术复发为恶性者5例(5.8%)。再手术并发症包括:2例短期的喉返神经损伤,2例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 术中冰冻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适当的术式选择可以避免再手术,良性结节的次全切除有利于预防复发。甲状腺再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腺瘤超声诊断53例,病理证实4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0.6%;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诊断17例,病理证实1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9.5%;甲状腺癌超声诊断9例,病理证实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5.0%,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甲状腺肿瘤的重要辅助方法,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中的意义。方法以51例健康人为对照,对97例亚临床甲亢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经随访后观察比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和临床甲亢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中TGAb、TPOAb阳性率和数值明显增高,其中84例经1.5~2年的随访,甲减和甲亢的发生率分别为47%和13.4%,二者间TGAb、TPOAb及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甲状腺自身抗体对指导亚临床甲亢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甲状腺手术非引流的讨论,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时间,减少疤痕和粘连,增加美容。方法 对1994年3月至2002年4月,102例甲状腺手术非引流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观察;甲状腺切除后的手术残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若干,使残腔内得到支撑及充填。结果 无1侧出现声嘶、血肿、呼吸困难、窒息和伤口感染。结论 本文102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均采用非引流方法,从而给甲状腺手术后的引流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42例患者共63个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查,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弹性图分级多≤Ⅱ级,恶性结节多≥Ⅲ级。以≥Ⅲ级作为恶性结节的判定标准,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97.7%、93.7%,两组病变的弹性图像分级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南宏力医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3年间手术治疗的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行B超检查,拟诊为甲状腺癌70例(70/98),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98例,诊断甲状腺癌90例,阳性率为92%。9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恢复好。结论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发现淋巴结肿大亦可作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之一。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患叶加峡部和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红娟 《药品评价》2012,(33):45-46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人群中有7%~21%可触及甲状腺结节,其中约5%为甲状腺癌,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超声以其无创和敏感而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甲状腺癌超声表现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对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胸乳入路小切口内镜手术,建立皮下空间,内镜下超声刀行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术。结果 50例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15~60ml,平均40ml;术后6h下床活动,进流质,术后2天拔除颈部引流管;术后住院3~5d,平均4d。50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乳晕切口无瘢痕形成,美容效果好。结论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采取一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45例,颈淋巴结清扫联合根治术38例,姑息性治疗3例。本组10年内死亡12人,5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另7例属非肿瘤死亡,即10年总死亡率14.0%,癌死亡率5.81%,生存率为86%,实际10年生存率为94.19%。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惠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对颈淋巴结阳性患者,同时行惠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而颈淋巴结阴性患者不必行颈清扫术,但提倡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