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心房梗塞的报道少见,但尸解证实确有心房梗塞存在,且绝大多数伴发心室梗塞。我们遇到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和心电图资料例1,女,89岁,主因呕吐、腹泻2天,突然昏迷2小时,于1987年6月27日入院。查体:神志深度昏迷,双瞳孔等大正园,对光反应消失。四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曾有报道高血压病左房负荷过重时心电图出现的各种变化,但此变化与心房解剖形态及功能改变的关系尚不明了,仍存在着很多争议。现将我院确诊高血压病63例心电图的心房负荷过重的变化征象作一分析。一、病例选择本组63例均为确诊高血压病Ⅱ期患者(按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45.3岁。病程1~20年,平均5.2年。全部病例均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K+、Na+、CI-,标准十二导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胸片,且依赖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非发作期,心电图常无特征性改变。为确诊可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我们从1989年至1991年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法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检查了56例,报告如下。材料本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在55—67岁之间,平均61.2岁,平均体重64.6Kg,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79例 ,女 4 1例 ;年龄 4 5~79岁 ,平均 6 5岁。1 2 方法 将 12 0例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病人按是否存在典型心绞痛分为A、B两组。A组 6 8例 ,为有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但无典型心绞痛 ,B组 5 2例 ,为有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伴典型心绞痛。两组均在DSA下行冠状动脉造影 ,将任何一支冠状动脉狭窄 >5 0 %诊断为冠心病。2 结果15 0例心电图单纯ST T改变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表 1。3 讨论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电图ST T改变为众公认 ,但是ST T改变原因众多 ,从本组造影结…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心电图的变化(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心内科450065)郝长海,刘振邦,李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同时可发生右室梗塞和心房梗塞,而心房梗塞因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常与心室梗塞并发,临床上报道心房梗塞病例较少。本文对过去十几年收治...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81年5月至1982年12月共观察21左例室心肌梗塞患者V_4R、MR、ME及ML导联心电图改变,并与常规心电图作比较,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检查对象与方法本组选择18~63岁平素健康、体检及常规心电图正常者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同时进行了V_4R、MR、ME及ML导联心电图检查。另检查21例左室心肌梗塞,年龄46~82岁。男性16例,女性5例。其中下壁梗塞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心房疾病研究得到重视,心房梗塞的病例有所增多,但由于心电图改变比较细微,易被忽略;国内报告较少,就我们所见一例作如下报导: 陈××,男姓,88岁,病历号20135。因咳嗽、咯泡沫痰伴心悸、气促及双下肢水肿1周,于1982年5月20日入院。过去5年间经常发生心绞痛,现诊为“冠心病”,否认高血压及  相似文献   

8.
心房梗塞常并发于心室肌梗塞,单纯心房梗塞较少见,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尚无报道,现报道1例。1 病例简介患者,女,63岁,曾有高血压史,因心前区疼痛3d并晕厥1次入院。查体:肥胖、神清、血清16/6kPa,颈静脉无怒张,心搏不弥散,无震颤,心脏不大,心率84次/分,律不齐,无杂音,余(-)。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P-R(Ⅰavl)弓背上抬0.05~0.4mv,P-R(Ⅱ、Ⅲ)水平下移0.1mv,TV5V6低平双向。24h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心室晚电位阳性。踏车运动试验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未见心房附壁血栓,无室壁活动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8年来的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420例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异常心电图有284例,占总数的67.6%。在异常心电图中分别有ST段抬高或T波高尖、ST段压低、T波倒置或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肺性P波等表现。有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神志改变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段改变居多,其次表现为心房纤颤。有心悸患者的心电图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中可表现为ST-T改变。在多发性外伤患者的心电图中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有部分表现为ST-T改变,但大多数未见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快速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正> 右心室梗塞(RVMI)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不同于左室梗塞,且治疗亦有差异。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RVMI很重要。但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无RVMI的定位特征,又因右室壁薄,电势弱,即使发生RVMI,也不易在心电图上显现出来。所以,通过常规心电图得到RVMI的诊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为了探讨右胸前导联心电图对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意义,我们自1986年3月至1987年5月对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并有梗塞部位心电图改变,这反映梗塞区域尚有存活心肌和缺血性发作。本文旨在研究β受体阻滞剂对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治疗效果。1 资料和方法患者均为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 WHO 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心肌梗塞180例,排除合并左束支阻滞,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以及接受溶栓治疗者和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25例之外还有155例。男性10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62.7±5.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老年人的心电图改变规律,我们于1979年底~1980年上半年在高血压病抽样普查中,对500例70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心电图分析,其结果如下。临床资料一、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凡有电压改变,节律改变(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搏及心房纤颤等),传导阻滞,ST-T异常及其它异常者均列入心电图改变组,共有280例(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确诊为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儿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诊断方法对确诊儿童PSVT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2年门诊及住院的98例确诊为儿童PSVT患儿,所选病例均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未明的则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结果所选病例92例通过心电图诊断PSVT,3例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PSVT,3例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术诊断PSVT。结论PSVT病例绝大部分通过心电图明确诊断,诊断不明时则通过动态心电图及食管心房调搏术可确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演变规律,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并确定梗塞部位,判断梗塞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杨柳  柴红 《中国新医药》2004,3(1):78-79
目的探讨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导联在诊断心肌梗塞病变部位上的差异。资料与方法40例心肌梗塞患者均采用第一军医大学心电中心研制的ML200024道全同步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头胸(HC)24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比较两种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上的差异。结果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心肌梗塞定位比较结果显示,常规导联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塞23例中,头胸导联中有7例无右室梗塞,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符。结论在右心室梗塞及后壁梗塞的心电图诊断上,头胸导联优于常规导联,在左室前壁、下壁梗塞的诊断上同常规导联。  相似文献   

16.
魏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31-232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心房纤颤诊断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病例60例,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 60例病例心电图特点均见有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的f波,室上性QRS波形态同正常窦性者一致,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见有宽大、畸形,及R-R间距不规则。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清晰准确地观察到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有利于病情早期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组收集8例经B超检查后经手术证实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术前均有心脏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经手术切除胆囊后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符合胆心综合征诊断。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8例均为干部。男5例,女3例。年龄58~78岁,平均65岁。病程1~8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临床上心电生理学进展 ,对食道心房调搏及 2 4h动态心电图的研究更加深入 ,自主神经张力所致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 ,逐渐被人们认识。本文对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方法进行探讨 ,以更深入了解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 4例病人 ,男 5 2例 ,女 12例 ;年龄39~ 74岁 ,平均 5 4 9± 11 4岁。农民 36例 ,工人 2 4例 ,教师、干部 4例。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2例 ,冠心病 14例 ,高血压病Ⅱ期 10例 ,窦性心动过缓 2 8例。1 2 分析方法 全部常规描记 12导联心电图和 2 4h动态心电图及食…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能提供右室梗塞的线索[1].本实验采用双极右胸导联CR3R~CR8R及单极右胸导联V 3R~V8R对11例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定时描记心电图与正常人50例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以对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增祥  张雪莲 《医药世界》2009,11(6):264-265
高龄胆结石患者所致的心脏改变,首诊多以心脏疾病方面问题就医。我院对明确诊断胆心综合征24例行手术治疗胆结石后,心脏方面症状、心电图明显好转,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49-72岁,其中55-67岁为多。按首诊心脏问题到明确诊断为胆心综合征1a3个月-6a。症状主要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改变,室性早搏,心肌缺血、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2结果按冠心病和心律不齐治疗,部分患者开始自觉症状稍有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