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3-19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产科治疗的12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内胆汁淤积各指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较对照组的75.8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A、ALT、AST、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等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相关生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39-4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总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并以同期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64例患者终止妊娠的时的孕龄为(37.91±2.14)周,对照组为(35.10±2.27)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总体状况,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7至2011年收治的63例妊娠期经治疗的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未经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并观察实验组治疗效果。结果妊娠结局:实验组患者其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羊水粪染、Apgar评分(<7)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KP、TBA、TB、DB以及瘙痒平均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起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增加产后出血量等,影响着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生命健康,但经过综合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于胎儿和产妇的影响,以便能够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对其临床治疗的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其视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未合并有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开展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程度,产后出血量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中毒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胆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上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降低母婴的并发症,改善分娩的结果,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6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为ICP组,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组并发症,如肝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早产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胎儿窘迫发生例数、剖宫产率、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大,早产、胎儿窘迫及围生儿并发症,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加强对ICP组的产前监护及管理,尽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特点、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分娩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以及观察组中分娩方式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亡及羊水污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亦不同。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特别是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和中期妊娠胆汁酸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为观察组。并以同期100例未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9%,肝功能受损程度,产后出血量等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围产期胎儿病死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健康均有影响,在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分娩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映红  朱桃花  夏夷 《安徽医药》2014,18(1):160-16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茵栀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血清胆汁酸、转氨酶水平及妊娠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 茵栀黄口服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清生化指标、延长孕周,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该药可作为治疗ICP的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治疗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38%,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为11.90%,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减轻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肝功能损伤,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肝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后的早产、剖宫产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预后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瘙痒程度、肝功能改善,进而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科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肝功能指标,分析围生儿结局。方法98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做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围生儿结局做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转氨酶、胆汁酸的水平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预后较好,但围生儿危险增加,需予以高度重视,必要时刻采取剖宫产手术,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谢莹  金轶 《中国药师》2014,(6):997-999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0.25 g,po,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g,po,bid.两组疗程均为7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瘙痒症状、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水平、围产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程度.结果:观察组瘙痒的Riikonen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如TB、ALT、AST等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胆汁酸、肝酶指标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胆汁酸、肝酶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以同期我院收治的150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产后出血方面: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剖宫产比例更高,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低体重儿比例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低,与其他组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检测胆汁酸、肝酶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而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将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产妇分为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组(简称研究组)和传统护理模式的干预组(简称对照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生产方式中行剖宫产者21例,顺产9例;对照组则剖宫产者25例,顺产5例。生产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情况相较而言,研究组出现新生儿窒息者1例,早产2例,共计3例(10.00%);对照组则出现窒息者5例,早产7例,共计12(40.00%)。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不仅可有效提高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对保障母婴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14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污染等情况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ICP)在围手术期间极易产生并发症,影响胎儿健康,因此,女性在妊娠期间必须要注重预防这类疾病,有利于确保新生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腺苷蛋氨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对新生儿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的6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同期正常孕妇68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新生儿的胎龄、出生质量和宫内窘迫的发生率。结果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孕妇的胆汁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45,P=0.0000;t=7.2784,P=0.0000);肝内胆汁淤积症组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质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26,P=0.0000;t=16.6681,P=0.0000);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676,P=0.0412)。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可导致宫内窘迫发生率升高,新生儿胎龄短、出生质量低,整体预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李玲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4):270-27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19例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收治的20例正常妊娠产妇的资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对母婴的危害大,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前监护及管理,尽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熊胆粉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应用熊胆粉和思美泰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思美泰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转氨酶及胆汁酸水平,评估妊娠结局,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氨酶(ALT和AST)、甘胆酸及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熊胆粉与思美泰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6例,观察组接受LT4治疗直至分娩,对照组不接受LT4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阴道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极低体质量儿、胎死宫中、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LT4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明显对比不经任何处理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母儿结局要得到改善,降低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