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他两项是血常规、尿常规),基本上住院患者必查,门急诊患者也有一部分需要做这些检查。那么,便常规是怎样一项检查,能看出些什么问题呢?正常情况下,大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后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脱落细胞、细  相似文献   

2.
<正>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指常规消化内镜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镜与结肠镜)和X线小肠钡剂检查(口服钡剂或钡剂灌肠造影)或小肠CT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OGIB可分为显性出血(黑便、血便或呕血等肉眼可见的出血)和隐性出血(反复发作的缺铁性贫血和便潜血试验阳性),总体占消化道出血的3%~5%~([1])。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 ,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目前仍有部分消化道出血原因较难查找。特别是小肠疾病出血 ,常规采用内窥镜检查等诊断方法容易漏诊 ,新技术的使用可以确立诊断。我院对 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4~ 78岁。主要症状有贫血、反复黑便或血便、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腹痛等 ,消化道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小肠大肠气钡双重造影等常规检查未发现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是选择性血管造影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大便常规检查的应用就十分广泛。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大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甚至会在体检时让医生取消大便常规检查。但实际上,大便常规被称为胃肠疾病的"警报器",我们要对这项检查予以重视。粪便一般由机体没有消化彻底、已经消化的食物和消化道本身的分泌物、水分、细菌组成,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大便样本的颜色、性状发现消化道内的细菌、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成人电视腹腔镜对2例小儿美克尔(Meckel)氏憩室施行切除术,获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6岁,汉族。反复解新鲜血便3月入院,每次便血量50~80ml,每月1~2次,能自行停止。查体时,仅右下腹靠脐部深压痛,无反跳痛。粪常规:肉眼新鲜血便,镜下RBC( ),消化道核素扫描提示:回肠段肠管憩室可能,其余检查无异常。例2:女性,10岁,汉族。反复解新鲜血便,伴右下腹疼痛8月入院,每次便血量60~100ml,每月1~3次;查体时,仅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粪常规:肉眼新鲜血便,镜下RBC( ),消化道核素扫描提示:回肠段肠管憩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于2010-08-2013-08对1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介入栓塞材料包括微弹簧圈、聚醋酸乙烯( PVA)颗粒和明胶海绵碎粒。术后观察有无血便,每日进行便常规以及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所有患者共行选择性动脉造影29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18次。结果超选择性动脉栓塞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5例,联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碎粒3例,均未再复发出血,无肠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栓塞材料的选择和栓塞范围。  相似文献   

7.
<正>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系指常规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未能发现异常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1]。由于O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小肠钡餐和小肠钡灌检查对OGIB的诊断率分别仅为5.6%和10%~20%,其他如血管造影和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8.
用中药大黄粉、番泻叶分别作为消化道X线检查的加速剂,缩短小肠检查时间,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选取无消化道病变者7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大黄粉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分布10~80岁。番泻叶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分布18~60岁。检查前准备与常规消化道X线检查相同。以硫酸钡180克,调  相似文献   

9.
17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诊断17例消化道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低频配合高频超声对17例临床拟诊为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腹部常规扫查,重点探查疼痛部位.结果 低、高频超声相结合,对检测腹腔游离气体和少量腹腔积液具有独到优势,能大大提高诊断率.结论 低、高频超声相结合可作为消化道穿孔的常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尿常规与便常规、血常规并称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与撸起袖子抽个血就能做的血常规不同,便常规与尿常规因为留取标本相对麻烦而受到很多人的排斥。但实际上,便常规和尿常规是筛查疾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方法,其中,尿常规检查可以直接、迅速地反映泌尿系统、肾脏代谢等情况,对于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疾病、肾脏损伤等问题,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因此,我们不应该怕麻烦而弃检、拒检尿常规。  相似文献   

11.
例1:女,60岁,于1982年12月9日入院。患者于二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为成形便,无脓血,不伴有腹痛,服消化药无效。近20余天,上述症状加重,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因疑诊消化道肿瘤前来检查。既往有心房纤颤病史。体检:体温36℃,呼吸16次,脉搏80次,血压130/90mmHg。营养欠佳,消瘦,表情淡漠,皮肤不潮湿,眼征(-),甲状腺不肿大,无血管性杂音,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大便培养均正常,血清钙、磷、镁定量均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测,对潜血试验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免疫法和化学法阳性率及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李林 《天津医药》2005,33(4):246-246,F003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也称许-亨氏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SHP)综合征,是学龄期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2/3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因而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严重腹部绞痛、呕吐和血便等。本病的消化道症状早于皮疹出现前,临床需与外科急腹症鉴别。笔者回顾分析32例最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SHP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SHP消化道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会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方法?选取32例患者,进行钡剂、内镜、血管造影或ECT检查,并最终实施手术。结果?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明显回升,便潜血者大大减少,便血者几乎完全消失。结论?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应以科学充分的检查明确诊断再行外科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便潜血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消化道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8例,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20 d后观察比较2组便潜血转阴有...  相似文献   

16.
许晴晴 《贵州医药》2002,26(2):173-174
小肠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 1%~ 5 %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明确诊断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收集我院及笔者在广州南方医院进修期间经治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 12例 ,经采用术中肠镜的检查方法均明确诊断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4~6 8岁 ,平均 4 6 2岁 ;病程 4天至 5年。 12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 ,伴失血性休克 3例。血红蛋白 35~ 10 0g L ,平均 78g L ;一次出血 7例 ,反复两次以上出血 5例。1 2 术前检查情况 除常规检查外 ,所有病人均多次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 ,其中急诊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9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了口服法结肠注气检查,并与常规钡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口服法结肠注气检查在显示回盲瓣、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方面优于常规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秀江 《贵州医药》2001,25(10):935-935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通过操作者左手操纵操作部右手握持镜身而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操作过程。目前已有少数学者采用 ,但国内多数医院仍采用双人插镜法 ,由助手配合进退肠镜。我们对 62 3例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成功应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我院内镜室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2月应用单人操作法对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62 3例 ,其中男 34 6例 ,女 2 77例 ;年龄 4~ 83岁 ,平均 4 2 3岁。下消化道症状 :一般腹泻、粘液便、脓血便、便血、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观测分析超声图像的方法提示胎儿消化道先天性发育异常,探讨胎儿消化道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产科超声检查中发现的有胎儿消化道图像异常的患者,以及尸检、新生儿中发现的患者,共14例。孕妇排尿后取仰卧位,按产前常规检查胎儿,观察胎儿体位,测量双顶径、胎盘、观察胎儿颅脑、胸腹腔、脏器四肢等对胎儿消化道先天性发育异常将探头多平面、多角度进行仔细检查,必要时隔日检查。结果:14例中19~28周8例,29~34周4例,35周及以上2例。单纯消化道图像异常9例,消化道伴发其他图像异常5例,引产后证实;羊水量显示过多8例,偏多5例,无羊水1例;2例经尸解证实。结论:依据人体解剖、病理生理特征,借鉴临床相关检查方法,建立起自己独有的检查分析方法,不同部位的声像图特征、变化规律,提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粪常规检验作为三大常规检验之一,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必要检查项目,是临床基础检验的重要内容,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是检验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格外加强对粪常规检验工作的重视。1充分认识粪常规检验的重要意义粪常规检验是肠道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例行常规检查项目,对于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溃疡、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粪常规检验的内容之一粪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