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蓝光治疗(简称光疗)时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高胆患儿,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未结合胆红素(IBIL)和蓝光治疗时间,将总胆汁酸和未结合胆红素、蓝光治疗时间做相关分析.结果血清总胆汁酸与未结合胆红素无相关性(P>0.05),与蓝光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患儿总胆汁酸与未结合胆红素无相关性,总胆汁酸升高时,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蓝光治疗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王芳 《现代保健》2010,(29):111-112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最佳规范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蓝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患儿无红臀发生,无眼睛及皮肤损伤,黄疸消退时间4.4±1.7 d,治疗中出现腹泻37例,发热23例,皮疹18例,青铜症1例.结论 蓝光治疗中正确、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丁小美  辛洪霞  龚飞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362-2364,2368
目的分析新生儿烧伤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的因素,总结烧伤后高胆红素血症的蓝光治疗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方法通过检测62例普通黄疸及27例烧伤合并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分析烧伤新生儿与普通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并对烧伤新生儿烧伤程度与胆红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蓝光照射疗法。结果烧伤新生儿较普通新生儿更易发生黄疸(84.37%),尤以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烧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P0.01);烧伤组黄疸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烧伤程度与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黄疸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0.846,0.831,0.862;均P0.05);烧伤组患儿经蓝光治疗、积极护理在1~2.5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烧伤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加强烧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尽早行蓝光照射治疗,有助于尽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有效减少新生儿烧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冷光源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9例新生儿黄疸分成冷光源蓝光组和普通单面蓝光组,分别用两种光源照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观察患儿体温、大便性状改变、烦躁及皮疹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8h后,冷光源蓝光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普通单面蓝光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源蓝光组均未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烦躁等; 普通单面蓝光组6例出现皮疹,3例出现发热,2例大便次数增多,2例出现烦躁.结论:冷光源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照射时间短,反弹不明显,效益增加,且不良反应少,见效快,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效果.方法 60例NHB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间歇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与对照组(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胆红素、CK、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A、I...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245-124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指数明显较低,黄疸消退时间及胎便初排时间明显较短(P均<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智勇  彭峰  宋丽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87-4388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措施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每日总胆红素平均下降值、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总胆红素平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蓝光照射及常规综合措施治疗新生儿黄疸与单纯采用常规综合措施及蓝光照射治疗相比能缩短治疗时间,胆红素下降速度更快,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桃霞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57+159-157,159
目的 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观察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 生理性黄疸患儿占83.6%,病理性黄疸患儿占26.4%,经过治疗护理后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染消退,1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2周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结论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病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进行管理。结果 360例患儿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可消除不安全隐患,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王利娟 《中国校医》2022,36(2):149-151
目的 探讨舒适性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照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新生儿黄疸患儿168例,将2019年2-9月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84),将2019年9月—2020年2月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作为常规组(n=84),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红子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49-4150
目的:比较菌栀黄联合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蓝光治疗组(对照组),B组为菌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组(实验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天测经皮胆红素值,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菌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蓝光治疗组.结论:蓝光联合菌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黎肖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99-1800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接受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2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睡眠情况、患儿体重及黄疸指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安静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患儿能在更安静的状态下接受治疗.结论 舒适护理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增强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必须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使黄胆逐渐消退,无严重副作用,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小.我科自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来,效果明显,其蓝光治疗前的准备及蓝光中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先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黄疸的80例新生儿,均选择蓝光照射加茵栀黄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为患儿分组:实行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实行综合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退黄时间为(5.45±1.42)日,胆红素指数为(101.44±10.62)μmol/L,不良反应率为7.5%(3/40);对照组退黄时间为(11.52±2.04)日,胆红素指数为(179.88±18.53)μmol/L,不良反应率为37.5%(15/40).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加快退黄速度,降低胆红素指数,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 将18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0例,两组在日龄、体质量、性别、黄疸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1~2 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给予鲁米那每日5 mg/kg,分3次口服,尼可刹米每日:100 mg/kg,分3次口服,妈咪爱1/2袋,2/日,清开灵每日1.5 mL/kg等静滴.将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持续蓝光照射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等有效,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单纯药物治疗比持续蓝光照射黄疸消退慢,住院时间长.而持续蓝光照射黄疸消退快,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郭晶 《医疗装备》2022,(2):183-185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鸟巢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鸟巢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光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5日后的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及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情况。结果:观察组花儿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哭闹、皮肤损伤、皮肤干燥、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治疗1d后与对照组胆红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5d后其胆红素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退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罡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7-3779
目的:探讨间歇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 2012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照射组35例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连续照射组35例给予连续性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显著,间歇照射组患儿发热、腹泻、血钙下降和皮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组(P<0.05).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新生儿黄疸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9.
罗细娥  喻文 《医疗装备》2021,(2):175-17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仪联合行为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高安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蓝光照射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干预,干预3 d后,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干预前及干预3 d结束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并统计两组光疗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反应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仪联合行为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较好,可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光疗反应的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朱蕴奇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44-3144
目的 研究探讨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工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新生儿黄疸患儿2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120例,对比组110例.对比组采用蓝光治疗.观察组在蓝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工作.对比两组患儿平均蓝光照射时间.结果 观察组120例,均痊愈,其蓝光平均照射时间为34.4小时.对比组110例,均痊愈,其蓝光平均照射时间43.5小时.对比结果,观察组蓝光平均照射时间短于对比组.结论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