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泌尿外科中,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插管,可以说是一个经常的工作,除技术操作不熟练外,还有很多原因造成插管中的困难,甚至根本无法插入。如导管本身的过度曲弯,过硬或过软,输尿管口的位置异常,和输尿管的行走方向或管口狭窄等等。前者只要在术前检查输尿营导管是否合用,加以选择就可以了,后者两种原因,既常见且不易解决。输尿管走行弯曲及狭窄曾有人采用注水扩张或导管扩张或捻转输尿管导管等方法而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9岁,一年前因劳累出现血尿,伴尿急,无尿频尿痛,亦无寒战高热,经本地医院诊断为肾炎,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半年后又发作一次,症状同前。平素劳动后自觉右侧腰部不适和酸胀感。检查:血压110/70毫米汞柱,一般状态较好,发育正常,胸透心肺正常,尿白细胞5~8个(高倍视野)。肾功正常。膀胱镜检查:三角区充血,左侧输尿管口正常,右侧管口不清,相当于右侧管口的位置上有一小点状陷窝,试插导管未成。肾盂静脉排泄造影:左肾正常,右  相似文献   

3.
苏伟  高春恒 《江苏医药》2007,33(3):226-226,F0003
患者,男,17岁,体检胸骨旁二、三肋间闻及4/6全收缩期机器样杂音,患者无明显胸闷,气急,胸痛等不适,测上下肢体动脉血压无明显升高及差异.超声心动图示:大动脉短轴切面肺动脉主干近左肺动脉起始处与降主动脉之间见导管沟通,最窄处7mm;胸骨上窝切面见动脉导管上方,左锁骨下动脉下方主动脉局部扭曲皱折,其远端降主动脉稍扩张为26mm,CW估测该狭窄处压差约42mmHg,超声心动图提示:(1)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2)假性主动脉缩窄不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见封三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肿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用高频探头对78例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78例患者,6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乳头状癌.其中26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中等实性回声,24例不规则囊性暗区伴中等实性回声,16例局限性导管扩张伴远端导管壁中断,8例弱回声结节伴砂粒样钙化,4例弱回声结节未见导管扩张.结论 分析乳腺导管内肿块物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基础,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多普勒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声像图表现大体分三型:低回声包块型、囊实性包块型、囊性导管扩展型,病灶多位于乳晕区及乳头深面,内部血流可见点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多普勒检查对乳腺导管扩张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与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癌等乳腺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0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肉眼血尿半月入院。自诉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腰酸、腰痛。检查:双肾区无隆起,未触及肿块。无压痛、扣击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尿常规检验:未尿潜血3 、尿蛋白 。B超检查:左肾结石伴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尿路X线平片示:左肾结石。双肾CT检查:左肾盂内可见多个高密度致密影,左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左肾盂下极见小圆形可疑软组织肿块;左侧输尿管扩张,下段充盈缺损,可见一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膀胱显示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硬性乳腺导管内视镜对7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78例患者中,诊断为乳管扩张20例,乳管炎15例(其中8例同时伴有乳管扩张),乳管内占位性病变43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内癌7例,乳腺导管内神经一内分泌癌1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符.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的应用对伴有乳头溢液的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与病理检验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乳腺IDP患者115例(130个病灶)均行高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共有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影像特征。结果 高频超声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95.38%vs.96.92%)和病灶诊断符合率(81.54%vs.72.31%)均相仿(P>0.05)。共有影像学特征中,与MRI检出病灶比较,高频超声检出病灶多见导管扩张和钙化灶,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病灶在扩张导管直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频超声检出病灶中,导管扩张病灶特征为病灶直径偏小,乳头溢液、距乳头距离<20 mm、病灶边缘光滑、病灶形态规则比例较高,钙化灶比例较少,且导管扩张病灶和无导管扩张病灶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MRI检出病灶中,边缘不光滑病灶特征为病灶直径偏大、表观弥散系数值偏低及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较高,且边缘光滑病灶和边缘不光滑病灶在强化方式和BI-RADS分级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乳管切除术,肿块局部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切开引流术,瘘管切除术,乳房简化根治术,乳房根治术.本组50例患者均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比较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8岁。因左足外伤后疼痛、出血1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左足背开放性外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足背创面清创及皮瓣修复术,第一跖骨内固定、第一跖趾关节囊及血管神经修复术。术后给予硬膜外置镇痛泵,2d后拔管时发生导管拔管困难,会诊鉴定有死结形成。即顺导管放入钢丝,再用2.5mm颈内静脉导管扩张管作扩张器,  相似文献   

12.
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检查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乳头溢液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中乳头溢液导管癌3例,乳头状瘤10例,慢性导管炎61例,导管扩张8例。结论导管内视镜可以对乳头溢液做出明确诊断和瘤体定位,是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乳腺导管疾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重点观察乳腺导管疾病中乳腺导管及肿块的特点,分析总结不同乳腺导管疾病的超声特点。结果本组48例中,乳腺导管扩张症22例,占45.8%,符合率81.8%,误诊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占35.4%,符合率70%。导管内癌9例,占18.8%,符合率66%。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光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18-1219
目的 评价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导管造影钼靶照片表现.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照片上表现为典型的充盈缺损、局部导管扩张;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为74.5%(38/51),定位准确率为98%(50/51).结论 导管造影是目前导管内乳头状瘤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仔细操作,可提高诊断率与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张丹  黄蕾  杜菲  贾俊叶 《河北医药》2016,(5):724-726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高频超声表现,了解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高频超声表现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声像图表现为1型者2例,2型者7例,3型者16例,4型者5例;部分伴有瘘管形成。3型声像图表现中10例及4型5例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对导管内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但对单纯性导管扩张和导管炎的诊断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4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结果腺病型11例,腺体局部增厚,结构紊乱;导管扩张型7例,3例单纯导管扩张,4例扩张导管欠光整,内见隆起性小光团;实性肿块型24例,腺体内实性低回声,纵横比<1;混合肿块型2例,腺体内见境界尚清的囊实混合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内部见团絮状弱回声。结论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03-104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镜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8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乳腺导管内视镜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乳腺导管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23例患者诊断为乳管扩张;18例乳管炎,其中9例合并乳管扩张;37例乳管内占位病变,其中乳腺导管内痛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7例,乳腺导管内神经-内分泌瘤2例。结论乳腺导管镜诊断乳腺疾病,准确率高,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保俊  王淦 《江苏医药》1997,23(3):195-195
我院1961年至1994年10月手术治疗单纯动脉导管未闭175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75例中男44例,女131例;年龄5~38岁,其中30岁以上6例。临床症状有活动后心慌、气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昏厥和咯血。173例有典型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2例仅有收缩期杂音。X线摄片:心胸比率0.55~0.69,左室增大156例,右室增大21例,肺动脉段凸出92例。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138例,左、右心室肥厚7例,正常心电图30例。62例行有心导管检查,提示左向右分流58例,平均肺动脉压超过5.3hPall例。2例行逆行主动脉造影证实动脉导管存在伴有主动脉弓扩张、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法左心室造影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对左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及640层螺旋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58例,均行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结果 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等三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EDV、ESV、SV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3、0.799、0.778)。640层螺旋CT、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等三种方法检测EF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696、0.677、0.654)。结论 640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640层CT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导管造影钼靶照片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照片上表现为:典型的充盈缺损,局部导管扩张;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为74 .5 % (38/ 5 1) ;定位准确率为98.0 % (5 0 / 5 1)。结论:导管造影是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目前较可靠的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仔细操作,可提高诊断与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