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肖琳  徐小艳  胡建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675-267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发生率,从而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和护理对策,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和护理对策。结果 136例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及相应的护理,无1例死亡。结论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终合作用的结果,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控制体重增长;采用低温透析、高-低钠加低温透析等根据具体病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关注高危人群,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 ,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完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用钠曲线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2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结果 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时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给予的护理干预等都低于常规血液透析模式.结论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倾向的患者,可选用钠曲线结合超滤曲线的血液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3.
宋传彩 《中国校医》2010,24(11):841-842
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为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低血压从透析后3~4 h发生率高,给予调整血流及透析液浓度、温度,及时补充高渗溶液,改变透析模式等,低血压症状迅速缓解。结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高,针对各种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庄巧瑜  谢扬 《现代医院》2013,(11):77-7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术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的疗效。方法:观察12057例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化,发现低血压后尽早相应处理,透析间期予以预防指导。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9%(1073/12057),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救治措施后,95.0%例次的低血压得到了纠正,干预有效的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透析。结论:透析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异常发生率高,应早期发现、处理以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活动联合超滤曲线模式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4月医院血透中心接受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2022年3-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超滤曲线干预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两组90例透析患者各进行了385例次的血液透析,其中观察组共计出现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 18例次,发生率为4.68%,达到了预期目标值5.22%。对照组IDH发生率为11.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开始1h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2和3h之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圈员就品管圈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自信心、团队精神、和谐度、沟通协调和责任感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减少低血压发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09年—2012年进行血液透析超滤体重在5%~10%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D组和PHD组分别20例患者,CHD组行常规钠透析,PHD组行可调钠透析。结果对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PHD组低血压的发生率(9.0%)明显低于CHD组(21.9%),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超滤量的比较,PHD组明显小于CH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在血液透析中对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确有疗效,同时注意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增强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巧萍 《健康大视野》2005,13(5):100-101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影响透析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科对71例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分析,认为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包括患者本身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合并症、年老、体弱、精神、情绪及透析本身等因素.我科针对每一个个案制定最合适的透析方案,在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认真观察护理,预防低血压发生,使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李巧萍 《健康大视野》2005,13(12):100-101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影响透析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科对71例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分析,认为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包括患者本身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合并症、年老、体弱、精神、情绪及透析本身等因素。我科针对每一个个案制定最合适的透析方案,在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认真观察护理,预防低血压发生,使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73例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紧急处理,实施快速有效的护理,大部分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充分透析。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快速纠正低血压,即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又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案例进行列举分析,为护士能准确判断病情,增加对血液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判断知识和处理方法。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半年的观察和记录,对32例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案例分析总结。结果按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总结,列举了4种案例,对其原因分析及方法处理进行总结探讨。结论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分类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案例进行列举分析,为护士能准确判断病情,增加对血液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判断知识和处理方法。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半年的观察和记录,对32例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案例分析总结。结果按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总结,列举了4种案例,对其原因分析及方法处理进行总结探讨。结论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分类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29例为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另外29例为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6.9%)显著低于对照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相比,观察组(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后容易发生低血压状况,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血液透析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整体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持续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患者持续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7.7%,两组进行比较,差距较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效果较好,有效的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建立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费森透析机、FX10透析器、碳酸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对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建立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主要包括:超滤量过大(>干体重的5%)、透析中降压药的不正确使用、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低血糖.结论通过正确的评估干体重、宣教患者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血透过程中正确地服用降压药,胰岛素,给予低温序贯、单纯超滤透析等方法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夏燕 《现代保健》2011,(17):83-8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相关原因。结果对106例患者均进行透析计划的调整及相应护理配合,除12例患者低血压现象未消除外,其余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未影响透析治疗,预后均得到了改善。结论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及预防性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发生低亦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和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57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并分为探讨组(n=31)和对比组(n=26)2组,2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护理基础上探讨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探讨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6.21%,对比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17.70%,2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926,P=0.0183)。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低血压发生率得到有效抑制,可使透析质量以及患者生存质量获得明显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借助于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因此必须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机制、症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透析低血压是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率在15%~30%,严重低血压可诱发休克、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而导致透析不充分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马爱莉 《中国保健》2009,(18):785-786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与超滤模式结合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18例经常出现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交叉进行常规透析(CHD),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透析(LPHD),进行自身对照,并观测透析前、后电解质,毒素的变化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给予护理干预的情况。结果:2种透析方案对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毒素的清除LPHD优于CHD(P〈0.05),LPHD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干预次数。结论:LPHD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干预次数,2种透析方案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毒素的清除LPHD优于C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情况,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HD)的资料完整患者85例,分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DN组)39例、对照组46例.观察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情况、血管通路情况、血液透析时并发症.结果 (1)DN组透析前合并脑卒中、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N组内瘘重做机会较对照组多,对照组1次内瘘使用率高,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3)DN组期间发生低血糖、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各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一般情况差、近期预后差,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低蛋白血症、透析时低血压、低血糖及各种感染.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等有望可改善患者预后. .结果 (1)DN组透析前合并脑卒中、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N组内瘘重做机会较对照组多,对照组1次内瘘使用率高,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3)DN组期间发生低血糖、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各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一般情况差、近期预后差,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低蛋白血症、透析时低血压、低血糖及各种感染.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等有望可改善患者顸后. .结果 (1)DN组透析前合并脑卒中、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N组内瘘重做机会较对照组多,对照组1次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