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新  梁雄壮 《内科》2008,3(3):373-375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在监护下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40例ICU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与4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康复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偏瘫肢体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在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简式Fugl—Mayer(FMA)评分、偏瘫肢体后遗症(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肢体痉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干预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偏瘫肢体后遗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李洁霞  梁妙玲 《内科》2010,5(4):429-43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康复干预组在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康复锻炼,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康复干预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伴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研究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与其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伴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治疗的100例未合并抑郁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与艾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全部结束后1 w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Fugl-Meyer(FMA)法评价不同治疗阶段的抑郁程度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期间患者均未接受心理干预),分析治疗各时点FAM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脑卒中患者HAMD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抑郁3组,3组HAMD评分在治疗各阶段均无明显变化,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重度抑郁组HAMD评分最高,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P0.05)。组间比较,各时点均为重度抑郁组FAM评分最低,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时点,4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除重度抑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AM评分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越严重,其抑郁程度越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积极性越低,肢体恢复效果越差。故在脑卒中治疗期间对于部分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重视康复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积极性,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大骨节病(KBD)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治疗对本病患者的影响,为评价风湿科优质护理及心理干预策略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1)对符合KBD诊断标准的70例成年KBD患者,进行SCL-90答卷调查,与中国人群常模做比较。(2)将该7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在给予抗风湿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优质护理。对照组只给予抗风湿药物治疗和内科基础常规护理。3周后,应用SCL-90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评分及效果评定。结果 (1)70例KBD患者的SCL-90评分为181.8±40.1,在焦虑、抑郁、强迫项目评分与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干预组在治疗后SCL-90评分降低更明显。结论部分KBD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病症,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抗风湿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优质护理和心理干预策略实施可改善KBD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疾病整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贯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病期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包括音乐康复疗法、生活能力训练、针灸治疗、亲情陪护等。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早期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6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组;对照组33例为常规护理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及第28天时进行简式Furl—Meyer量化评分(FMA);(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7d、14d、28d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含量,测量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1)入院后28天Fugl—Meyer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入院后28d时的TSF、AMC、PAB和ALB的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联合康复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救治中,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制体位下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促通技术治疗,观察组结合固定体位下电针疗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进行肢体功能(FMA)评定。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定体位下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焦虑情绪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并发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药物和功能训练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评估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治疗后6个月和1年,试验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并发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的变化。结果 (1)156例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AF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与调控力,明显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对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加强功能康复锻炼能明显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良好,值得在脑卒中患者预后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护理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针灸推拿科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选取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每天一次每次30min;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5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康复组进行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包括应用保护脑细胞及活化脑代谢的药物、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血小板凝集剂等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针灸、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Vus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康复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用才藤7级分类法作为评价标准,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4周康复护理训练后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100%和0、64.3%。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预后的效果,指导协同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随访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明显上升,且高于干预前(P 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更高(t=6.971、1.742,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79例(98.75%),对照组满意度为67例(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7,P 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治疗的105例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因其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0例行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55例行综合护理干预的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且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DM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应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PNF),恢复脑卒中后对肢体运动控制的能力,提高瘫痪肢体的功能质量.方法 3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及PNF康复组(采用外周型PNF最大阻力技术进行康复干预训练),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评定等方面,于治疗前进行初评和治疗后90d终评,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NF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方面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一般康复组比较,PNF康复组患者的相关康复评估指标也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增加外周型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感知觉以及心理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以Fugl-Meg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更有助于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MRP)方法干预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US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各1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RP方法干预治疗。出院后6~18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其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中的各项指标评分、Fugl—Meyer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MAS中的各项指标评分、Fugl—Meyer评分、关节活动度、ADL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脑卒中后USN患者采用MRP方法干预,可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ADL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与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量表)、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和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经过治疗与护理后Ashworth、Fugl-Meye、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期间配合尽心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