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心萍 《中国药业》2009,18(7):62-63
目的介绍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分析总结。结果依达拉奉除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疗效外,还可应用于治疗心脏、肝脏、消化系统疾病及类风湿关节炎,且联合用药疗效更好。结论依达拉奉疗效较好,但应进一步研究,以增强其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依达拉奉、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引发一例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依达拉奉、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密切观察,分析其原因.结果:依达拉奉、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比较少见,临床上应引起警惕和高度重视.结论:使用依达拉奉、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同时应用活血化瘀中药的前提下,根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和疏血通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疏血通。结果: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应用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和依达拉奉能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翻阅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住院治疗的115例患者的病历,对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用药原因、临床适应症、药物用量、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5例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病例中,最常见的用药病因为脑梗死急性期(70.43%);用药人次最多的临床科室为神经内科(75.65%);临床上以联合用药为主(73.04%);临床用药剂量为30~60mg/d;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2%。结论我院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存在少部分超疗程治疗的情况,这可能跟个别医生对药物用法用量不熟悉有关系,值得引起所有临床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高压氧和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诊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依达拉奉组(47例)与高压氧组(47例),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压氧组(P<0.05);GOS评分:依达拉奉组高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高压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对脑梗死施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依达拉奉的使用现状.方法: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系统)选取2017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并使用过依达拉奉的患者,对其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无适应症用药103例,剂量不足26例,疗程少于7d者123例.结论:我院依达拉奉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临床药师需积极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邝桐博  皋聪  季晖 《安徽医药》2014,(5):804-808
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唯一使用的自由基清除剂,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新研究表明,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涉及多个方面且临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该文就依达拉奉对脑、心脏、肝脏、肺等器官损伤的保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依达拉奉的新用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外科ICU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依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将90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依达拉奉组60例。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吕华辉 《北方药学》2015,(11):107-107
目的:探讨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15例),分别行依达拉奉单一用药与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用药,观测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与舒血宁给药,可充分体现两者的药理机制,共同改善脑水肿、脑缺血症状,对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改善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初期应用。方法对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基础药物应用大致相同,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结果治疗组复查CT示脑水肿或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单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胞二磷胆碱组单用胞磷胆碱,750 mg/d;联合用药组联用两药。3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后14、90 d,测量患者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分析临床疗效,检测药物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前血清中SOD、NSE、Hs-CRP水平以及NIHSS、ADL及MAS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胞二磷胆碱组(P<0.05)组,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治疗后90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3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降低(P<0.05),ADL及MAS分数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ADL及MAS分数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 d疗效分布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14、90 d后治疗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单用依达拉奉或胞磷胆碱,两药联合运用更能有效减少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更好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治疗,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明磊  刘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78-79,81
目的应用临床病例对照试验评价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组(联合用药组),单用神经节苷脂组,单用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常规治疗均采用抗血小板凝集、扩血管、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并酌情对症处理血压、血糖及电解质等。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判定疗效,计算有效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朱文焕  张俊平  孙德举  周岱 《中国药房》2012,(12):1097-109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依达拉奉组(30例)、脑心通组(30例)和联合用药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相应药物。各组疗程均为28d。记录4组治疗前,治疗后14、28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组治疗后生活能力状态、脑水肿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8d后,联合用药组GCS评分较对照组、依达拉奉组、脑心通组显著升高(P<0.01),依达拉奉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28d后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和脑心通组(P<0.05);依达拉奉组优于脑心通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脑水肿程度改善表明联合用药组优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和脑心通组(P<0.01);依达拉奉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较好,具有显著促进受损脑组织恢复、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使用NIHSS评分并结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opeptin,NT-pro BNP和Hcy水平。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优于依达拉奉单方(P<0.01),治疗后2组患者copeptin,NT-pro BNP和Hcy水平显著改善(P<0.01),但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依达拉奉单方(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注射液不良事件32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惠平  顾正平 《医药导报》2010,29(5):688-690
目的了解依达拉奉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为安全应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26份使用过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6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32例(发生率5.1%),其中药物不良反应(ADR)15例(发生率2.4%),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及皮肤反应,ADR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合并用药有关(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依达拉奉注射液发生ADR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孙春霞  孙善卫  张瑞彪 《河北医药》2010,32(18):2531-253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在进展性脑卒中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组,n=40)、非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n=36),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6、12、24hhs-CRP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前上述因子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h2组上述指标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2h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h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明显降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随时间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青年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青年脑出血的治疗策略.方法 126例确诊为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63例和常规治疗组63例.均给予正规治疗方案治疗,同时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