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直肠癌术后两种不同平放下肢方法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体位为膀胱截石位,由于体位以及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受高龄、消化不良、恶病质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而双下肢平放时间不同,血压变化也不相同。为了解这种现象的规律和探讨改变截石体位的合适方法,我们对3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体位改变对血压影响的对比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主神经分布于心脏的各个部位,所以体位变化对自主神经的影响也会引起心房肌的电生理改变,继而影响心电图中P波的改变。本文对我院门诊能够接受体位变化的患者进行随机心电图检查,观察体位变化时P波的形态改变。1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能够接受体位变化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1例,女  相似文献   

3.
胡伟通  苏海 《江西医药》2012,47(6):547-550
体位性血压改变(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change)是指由卧位变成直立位或者倾斜位时血压的变化[1].虽然目前一些研究观察坐位到立位的血压变化,但是不符合严格的定义.体位变化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不能维持血压基本稳定,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或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70名学生,采用相同输液器材和穿刺方法,平卧位穿刺成功后计数输液速度(滴/分),然后依次改变体位,稳定2 min后计数输液速度,比较不同体位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结果不同体位的输液速度与平卧位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值均为0.000,其中端坐位的差异最大,穿刺侧卧位的差异最小,其平均差值分别为(-23.53±8.66)与(-6.97±9.00)。结论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的改变非常大,护士应该加强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特别在体位改变时,应该重新调节速度,并指导患者体位改变时及时告知护士,便于输液速度的准确调节。  相似文献   

5.
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瘫痪、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与恶病质等病人。对手术病人而言,在麻醉状态下,病人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刺激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特别是麻醉时间过久,处于被动体位的病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褥疮形成。1 由于疾病的影响,手术中常需将病人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病人,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失,肌肉松驰,保护性反射消失,病人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在安置手术体位时,应特别注意褥疮的好发部位的护理,如枕部、肩胛、肘部、骶尾部、足跟等处应加海绵垫或使用  相似文献   

6.
孕妇在临产期,心脏容量较孕早期增加10%,平均心率要增加10~15次/分,血容量增加约35%,由于血浆增加约1000ml,红细胞增加500ml,出现血液稀释。血压变化情况一般不大,孕妇的体位改变,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孕期孕妇的脉压稍增加。孕期的肺功能每分钟通气量增加40%,残气量减少20%,肺泡换气增加65%.由于我院地处海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体位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07名志愿者,经交叉体位配对设计,分别抽坐、卧两种姿势同一部位的血液,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配对分析25项生化指标。结果以卧位为基线与坐位相比,21项生化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与体位改变无关,与性别有关,无机磷、尿酸、肌酐、葡萄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改变能引起21项生化指标的显著生理变化,与蛋白质相关的项目变化尤为显著,致使正常边缘数值出现异常结果。提示在分析实验数据时不要忽视体位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体位改变引起心电图变化的研究报导很少,麻醉动物体位改变所致心电图变化,在文献资料中尚未见到。Shapiro等报告人在坐位变仰卧时心电图有改变,而坐位时在不同手扶姿势却无明显影响(J electrocardiol 1976;9:303)。Satherland等报告(Am J Cardiol 1983;52:595)36名受试者,由仰卧改为直立时,P和QRS的时程缩短,但波幅变  相似文献   

9.
初启江 《中国药师》2011,14(1):100-10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降脂治疗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242例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每种病理类型均根据是否使用降脂药物实验组(用降脂药组)和对照组(不用降脂药组),分析其自开始治疗至第8周时不同时间的胆固醇等变化。结果:两组中对激素等治疗有效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尿蛋白减少和血浆白蛋白上升无差别;胆固醇等的下降随尿蛋白减少和血浆白蛋白上升出现;8周内未发现高血脂的改善影响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干预时机可根据病理类型及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决定。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体液中各种电解质浓度是保持相对恒定的。当血浆或细胞内液的电解质浓度 增高或降低时,往往可使心电图(ECG)发生相对的改变。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由于血浆大量渗出和急性肾功衰竭,其体内电解质异常显著。本文通过对32例EHF多尿期病人血清离子改变与ECG指标分析,证明病情发展过程中离子变化与ECG之间  相似文献   

11.
王文光  白雪 《黑龙江医药》2001,14(6):490-491
直立性 T 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 T 波变异,是指采取直立体位时发生的一过性 T 波改变,多见于Ⅱ、Ⅲ、OUF 导联。其特点:(1)卧位时 T 波倒置,站立与深吸气时可使T波倒置加深,(2)站立时 T 波倒置,卧位与深吸气时可使 T 波变为直立。本文通过对1999年1月~2001年5月我院心电室住院、门诊及健康人群共计120人,分成三个组.冠心病组,下壁 T 波改变组,正常对照组,卧位与直立体位心电图 T 波变化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生理性,病理性因素与直立性 T 波改变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因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可随体位变化而致血压改变。我们对照观察10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非脑卒中患者68例的体位改变对血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44-284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产程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产科2011年1—11月1 250例中自然分娩产妇在进入活跃期后常规采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从而减轻孕产妇痛苦,有利于病情变化时开展抢救工作,赢得了抢救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结论由于留置针的软管可随体位改变,从而使产妇保持舒适的体位,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痛苦。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仰斜截石位与常规体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PCNL治疗186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体位摆放不同分成A组(58例)和B组(128例)。A组采用仰斜截石位,B组采用常规体位。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前、麻醉10 min、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循环功能变化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SBP、DBP、Sp O2低于麻醉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斜截石位行PCNL与常规体位疗效相同,且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保护循环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体位性低血压是人体突然改变体位时发生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摔倒损伤或骨折。通过病因治疗、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措施,可预防其发生,以下通过病因分析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体位改变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需置入PICC导管的70例病人,在X线透视下置管,置管过程中观察当病人由置管体位即平卧手臂外展90°(体位1)转变成平卧手臂内收于躯体侧(体位2)、由体位1转变成体位3(病人直立手臂内收于躯体侧)时导管尖端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并探讨性别、置管静脉、置管手臂等自变量对尖端移动总幅度的影响。结果 体位1到体位2转变时导管尖端平均向右心房方向移动(1.59±0.58)cm,体位1到体位3转变时导管尖端平均向右心房方向移动(3.02±0.87)cm。性别、置管静脉、置管手臂、对导管移动幅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改变是导管尖端位移的重要影响因素。PICC最初尖端位置的确定、置管后X线定位报告、带管病人的健康教育都应将此因素考虑其中。  相似文献   

17.
矽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时血氧分压与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改进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方法对34例矽肺施行64次灌洗,灌洗时观察PaO_2在灌入期上升,引流期下降,而Q_S/Q_T 示相反的变化。证实在引流期抬高体位可有效地防止低氰血症。  相似文献   

18.
在胃肠钡餐仰卧位检查时,由于体位的改变,胃的位置会上升蜷缩于膈下,胃的长径明显缩短且胃体与胃底部分重迭,致使这一部分胃体成为检查的“盲区”。 我院于1992年底开始使用日本东芝产DTW—300A型800毫安X线机,我们利用该机球管可倾斜的功能,在仰卧位胃钡餐检查吋,使球管向足侧倾  相似文献   

19.
侧卧位是肾、输尿管手术常用的体位。侧卧位时,腹腔脏器因体位的改变向上压迫膈肌,且硬膜外阻滞对呼吸肌产生明显的松弛作用,因此侧卧位会对呼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合理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位置异常,试产后不能恢复至正常位置的一种现象,若处理不当,极易转为剖宫产。徒手矫正是头位难产一种干预策略,指通过徒手方式改变异常的胎头方位,促进胎儿顺利娩出的一种方法。体位改变基于重心变化原理,指通过改变孕产妇体位促进胎儿头位变化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选取92例头位难产孕妇,分析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对经阴道分娩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