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variant,AFP-L3)在PHC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2例PHC患者和52例良性肝病(benign liver diseases,BLD)的血清,采用亲和吸附方法与电化学发光方法分别进行总AFP检测和AFP-L3的纯化和检测,并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AFP-L3检测结果).PHC的病理标本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然后对AFP-L3检测结果与PHC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大小及肿瘤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C组血清AFP阳性率为51.51%,BLD组血清AFP阳性率为34.62%;PHC组AFP阳性率与BLD组AFP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8,P=0.069).PHC组血清AFP-L3阳性率为79.03%,BLD组血清AFP-L3阳性率为15.38%;PHC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高于BLD组(79.03%vs 15.38%,P0.05).AFP灵敏度为51.61%,特异度为65.39%;AFP-L3灵敏度为79.03%,特异度为84.62%;AFP的Youden指数(Youden index,YI)为17%,AFP-L3的YI为63.65%.AFP、AFP-L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70%,特异度为86.32%.PHC患者血清AFP-L3百分含量高于BLD组(13.35%vs 2.05%,P0.05),P H C患者血清A F P-L3阳性率高于BLD组(79.03%vs 15.38%,P0.05).PHC患者血清AFP-L3百分含量、AFP-L3阳性率与癌灶大小、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不相关.以上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FP-L3的测定对于判断PHC的肿瘤病理学特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AFP联合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8例慢性肝炎患者、1967例肝硬化患者和156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FP及AFP-L3%的分布情况,比较AFP、AFP-L3%单独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AFP和AFP-L3、AFP-L3%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AUC之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AFP-L3%及AFP联合诊断肝癌的模型。结果肝癌组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H值分别为1107. 3、1076. 9,P值均0. 01)。肝癌组AFP-L3%阳性率为30. 9%,显著高于肝硬化(3. 0%)及慢性肝炎组(2. 8%)(χ~2=768. 5,P 0. 01)。肝癌组AFP-L3%水平为3. 3(0~13. 4)%,显著高于肝硬化(0)及慢性肝炎组(0)(H=1034. 1,P 0. 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与AFP-L3水平显著相关(r=0. 91,P 0. 01),但AFP-L3%与AFP则无相关性(r=0. 04,P 0. 05)。在特异度相同的情况下,AFP联合AFP-L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26. 6%vs 18. 4%,P 0. 01)或AFPL3%单用(36. 6%vs 30. 9%,P 0. 01)。亚组分析显示,对于AFP≥10μg/L的样本,联合诊断肝癌的AUC显著高于AFP单用(0. 745vs 0. 701,P 0. 01);在肿瘤直径 2 cm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单用(27. 6%vs 18. 0%,27. 7%vs19. 1%,P值均0. 01)或AFP-L3%单用(37. 0%vs 30. 3%,36. 9%vs 31. 8%,P值均0. 01)。但在肿瘤直径≤2 cm以及非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亚组中,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单用AFP或AFP-L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 AFP联合AFP-L3%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和肿瘤直径 2 cm肝癌的辅助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高尔基蛋白体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2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8例和体检健康人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AFP,采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FU水平。绘制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PLC的ROC曲线,确定截断点(cut-off-value),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肝硬化组,但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 (95%CI:0.485~0.636)、0.724 (95%CI:0.555~0.786)、0.745(95%CI:0.654~0.806)和0.571(95%CI:0.385~0.536),血清AFP-L3联合AFP诊断肝癌的截断点分别为8.25%和49.25 ng/ml,其灵敏度(Se)为55.5%,特异度(Sp)为85.0%,正确性(Ac)为80.1%,显著高于血清AFP-L3诊断的55.5%、85.0%和76.4%或AFP诊断的57.1%、82.7%和75.2%(P0.05);在261例肝癌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71例(27.2%),其中PG73106.5 ng/ml者30例(42.3%),提示GP73对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201例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98例(48.8%),其中PG73106.5 ng/ml者52例(53.1%),提示血清GP73水平容易受到肝硬化的影响。结论应用血清AFP联合AFP-L3检测能够提高诊断肝癌的效能,但它们的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动态血清学检测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3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肝癌组),另取同期接受治疗的10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设为肝良性肿瘤组,再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AFP、AFP-L3的表达水平,并计算AFP-L3%水平,分析血清AFP、AFP-L3与肝癌患者近期疗效以及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FP、AFP-L3、AFP-L3%以及3者联合鉴别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肝良性肿瘤组、肝癌组的血清AFP、AFP-L3、AFP-L3%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稳定(SD)+进展(PD)组,且CR+PR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D+PD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表达水平相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OS)3年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表达水平低于OS3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FP、AFP-L3、AFP-L3%联合鉴别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AFP-L3%水平,能够较精确地进行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效能,明确其在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PHC患者、56例肝硬化(LC)患者、40例慢性肝炎患者,另选5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均行常规CT扫描,统计4组血清AFP、TSGF、GP73水平,比较单独检测与CT联合血清AFP、TSGF、GP73水平检测结果。结果 4组血清AFP、TSGF、GP7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TSGF、GP73水平在健康组、慢性肝炎组、LC组、PHC组中依次升高。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CT、血清AFP、TSGF、GP73水平检测(P0.05)。结论血清AFP、TSGF、GP73水平是检测PHC重要指标,联合CT扫描可提高PHC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PHC)癌患者不同水平甲胎蛋白(AFP)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以及α-L-岩藻糖苷酶(AFU)三者异常率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42例(观察1组)、慢性肝炎40例(观察2组)以及肝硬化46例(观察3组),另选取40例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对4组对象血清AFP、AFP-L3、GP73以及AFU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不同AFP水平与AFP-L3、GP73以及AFU水平异常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AFP、AFP-L3以及GP7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AFP、AFP-L3明显高于观察2组、观察3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GP73水平无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观察3组(P0.05)。三组患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患者AFP异常率高于观察2组、观察3组(P0.05);观察1组AFP-L3异常率大于观察2组、观察3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GP73异常率小于观察3组(P0.05);观察1组、观察3组AFU异常率小于观察2组(P0.05)。随着AFP水平的升高,AFP-L3、AFU异常率不断上升,两者呈正相关;而与GP73异常率无相关性。而在AFP100 ng/m L时,AFP-L3异常率小于GP73和AFU异常率(P0.05)。结论 AFP-L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较高,而GP73更适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在低浓度甲胎蛋白(AFP)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25例低浓度AFP肝病患者,根据患者的肝病种类分为肝炎组(n=31例),肝硬化组(n=40例)以及肝癌组(n=54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GP73以及AFP-L3水平。结果肝癌组患者的血清GP73、AFP-L3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P0.05);GP73以及AFP-L3联合检测肝癌患者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GP73、AFP-L3(P0.05)。结论 GP73以及AFP-L3均可作为诊断低浓度AFP肝癌患者的血清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尔基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272例肝癌患者、203例肝硬化患者、248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P73、AFP-L3、AFP和AFU水平进行检测。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ROC曲线绘制分别以健康人组和非肝癌组(健康体检、慢性肝炎、肝硬化)为对照。联合指标先进行Logistic拟合后再做ROC曲线。结果 GP73水平肝硬化组[177.0(116.0,247.0)ng/ml]较肝癌组[141.0(83.3,218.8)ng/ml])和慢性肝炎组[151.0(83.0,235.3)ng/ml]高(U=22 116.5、21 052.0,P均0.05);AFP-L3和AFP在肝癌组中的水平[11.3(4.3,21.2)%,78.4(7.1,2455.8)ng/m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6.0(4.0,8.0)%,10.0(3.8,49.5)ng/ml]和慢性肝炎组[7.0(5.0,9.0)%,18.8(4.4,79.6)ng/ml](P均0.05)。以健康人血清样本为对照绘制的诊断肝癌的ROC曲线,GP73、AFP-L3、AFP和AFU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0.817、0.901和0.680。由此可知在鉴别健康人和肝癌患者方面,前3者比AFU有较高的准确性。以非肝癌患者血清样本为对照绘制的诊断肝癌的ROC曲线,4个指标对应的AUC分别为0.573、0.734、0.753和0.552,可见AFP-L3和AFP对于诊断肝癌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大时的cut off值依次为8.55%(56.6%,84.9%),49.88 ng/ml(57.7%,80.9%)。结论 GP73的上升与肝损伤及长期纤维化有关,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有较好的敏感性,AFP-L3和AFP在诊断肝癌方面特异性较好,AFP-L3和AFP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至62.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PHC患者53例,肝硬化结节增生23例,另外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清AFP、Egfl7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AFP、Egfl7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结节增生组和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Egfl7与PHC的病灶体积呈明显正相关(r=0.874,P0.001)。联合检查诊断PHC要优于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64%、78.26%,漏诊率仅为11.32%。联合检测对小肝癌诊断显示较好诊断效能,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36%、69.56%。结论患者血清AFP、Egfl7的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对早期PHC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 L3,AFP-L3)对早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CH)患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45例,早期PLC患者7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FP及AFP-L3%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LC组患者AFP-L3%为(19.70±13.47)%,显著高于肝硬化组[(9.57±5.28)%]与慢性肝炎组[(7.8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1,P=0.001)。在所有患者中,AFP 20 ng/ml诊断早期PL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1%(49/73)、62.3%(48/77)、62.8%(49/78)和66.7%(48/72);AFP-L3% 10%诊断早期PL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6%(53/73)、83.1%(64/77)、80.3%(53/66)和76.2%(64/84),AFP-L3%诊断早期PL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4.390,P=0.028、0.047)。结论AFP-L3%诊断早期PLC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AFP,对早期P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松  袁春蓓  俞海英  潘剑  杨永峰 《肝脏》2014,(6):412-414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含量,并计算 AFP-L3%。结果146例肝硬化患者的 AFP 阳性率为平均25.3%,低于肝癌组的72%(χ2=34.69,P<0.01);AFP-L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阳性率均较低,平均8.9%,低于肝癌组的58%(χ2=53.32,P<0.01),也低于肝硬化组中AFP 的阳性率(χ2=13.90,P=0.0002);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肝癌组阳性率均较高,在肝硬化组中平均阳性率为74.7%,高于AFP 及AFP-L3%在肝硬化组中的阳性率(χ2=71.01,P<0.01),与GP73在肝癌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36)。AFP、AFP-L3%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GP73好,联合诊断不能提高鉴别准确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中阳性率较高,AFP-L3%在各种病因肝硬化患者中均较低,AFP、AFP-L3%可有效区分肝癌和肝硬化;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均高,不能用于区分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血清反应蛋白(CRP)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5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RP,放射免疫法检测AFP的浓度,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原发性肝癌CRP、AFP水平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CRP、AF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9%、73.1%;两项联合检测敏感度达94.2%,与AFP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与AFP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高尔基蛋白体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2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8例和体检健康人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AFP,采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FU水平。绘制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PLC的ROC曲线,确定截断点(cut-off-value),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肝硬化组,但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95%CI:0.485~0.636)、0.724(95%CI:0.555~0.786)、0.745(95%CI:0.654~0.806)和0.571(95%CI:0.385~0.536),血清AFP-L3联合AFP诊断肝癌的截断点分别为8.25%和49.25 ng/ml,其灵敏度(Se)为55.5%,特异度(Sp)为85.0%,正确性(Ac)为80.1%,显著高于血清AFP-L3诊断的55.5%、85.0%和76.4%或AFP诊断的57.1%、82.7%和75.2%(P<0.05);在261例肝癌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71例(27.2%),其中PG73>106.5 ng/ml者30例(42.3%),提示GP73对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201例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98例(48.8%),其中PG73>106.5 ng/ml者52例(53.1%),提示血清GP73水平容易受到肝硬化的影响。结论 应用血清AFP联合AFP-L3检测能够提高诊断肝癌的效能,但它们的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动态血清学检测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HCC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5月住院患者标本共408例,其中HCC患者142例(HCC组),慢性肝炎患者156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患者110例(肝硬化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AFP和GP73的浓度,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使用MedCalc统计学软件计算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血清AFP和GP73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AFP和GP73的浓度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8.6%,较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和GP73联合检测对HC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可作为HCC早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病患者(50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肝脏良性病变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分别利用电化学发光法、特异免疫膜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 AFP、GGTⅡ、GP73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q 检验;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 AFP、GGTⅡ、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的 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血清 GGTⅡ水平在对照组或肝脏良性病变组、原发性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但是对照组与肝脏良性病变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FP 和 GP73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组,对照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单独检测时 GP73的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为92%;GGTⅡ的特异度为64%,敏感度为84%;AFP 的特异度为51%,敏感度为76%。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4.6%,敏感度为98.8%。结论单独检测时 GP73指标最好,3个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16.
AFP-L3含量测定在肝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2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人小扁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AFP)/AFP-L3的含量。结果 HCC患者的AFP-L3阳性率为81.7%,高于肝硬化组(18.2%)、肝脏良性肿瘤组(10.5%);术后AFP-L3持续阳性的HCC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77.3%、45.5%、22.7%,而AFP-L3转阴的HCC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75.6%、53.7%、41.5%,两组3 a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测定AFP-L3对AFP阳性时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HC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临床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PLC患者7097例,同期诊治的肝硬化(LC)患者12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AFP-L3,将AFP-L3/AFP比值大于10%定义为AFP-L3阳性。结果 7097例PL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61.7(5.4,1226.0)μg/L,显著高于122例LC患者的3.6(2.5,10.95) μg/L(P<0.05),AFP-L3阳性率为8.2(-,26.1)%,而在肝硬化患者未检出AFP-L3阳性(P<0.05);以血清AFP≥20 μg/L或/和AFP-L3≥10%任一阳性为截断点,诊断PLC的准确度为63.1%,优于AFP(60.3%)和AFP-L3(47.9%)单独诊断的结果;AFP-L3阳性率随着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AFP阴性的PLC和AFP阳性的LC患者AFP-L3阳性率分别为39.6%和7.7%,显著低于血清AFP阳性PLC患者的73.7%(P<0.05);在2103例具有病理学诊断的PLC患者,197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50.8(4.8,1015.0) μg/L,6例混合型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为74.9(4.55,39248.3) μg/L,AFP-L3阳性率分别为5.3(-,24.6)%和8.4(-,18.8)%,均显著高于1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8(2.2,5.15) μg/L,P<0.05】和【-(-,-)%,P<0.05】。结论 大样本的结果显示PLC患者血清AFP和AFP-L3存在较高的阳性率,其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AFP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GPC3水平分别为(212.6±137.5)、(60.9±27.8)、(39.5±18.7)ng/ml;肝癌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4.503,P〈0.05;t=6.045,P〈0.05);血清GPC3、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2%和95.7%,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t=4.132,P〈0.05;t=6.514,P〈0.05);(2)GPC3在肝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t=3.724,P〈0.05;t=15.799,P〈0.05);GPC3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3)AFP阳性肝癌血清GPC3阳性率为91.4%,而在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59.1%。结论 GPC3联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检测GPC3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PHC诊断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64例肝癌组和72例对照组进行血清AFP及GP73的含量检测,分析AFP、GP73及AFP和GP73联合检测时在PHC诊断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64例PHC癌患者中,57例(89.01%)为肝细胞癌。AFP和GP73在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318.27±169.32)ng/ml和(262.74±168.9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14.16±8.45)ng/ml和(37.04±20.56)ng/ml,P均〈0.01。AFP和GP73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达88.39%和86.36%,与单项检测相比,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血清中AFP及GP73是PHC发生、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