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成像(MRI)LAVA动态增强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变信号、形态、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计算LAVA动态增强序列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3.0T MRI平扫示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多呈等、低信号影,T2WI多呈等、高信号影,二者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VA动态增强序列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均匀强化,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76.1%。良性病变多表现为Ⅰ型曲线,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Ⅲ型曲线;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中均可见到。以Ⅰ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度可达96.1%;以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准确度可达87.2%。结论 3.0T 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且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期动态增强对肝脏结节样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及良恶性判断.方法 选择31例健康者及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直径≤3 cm)行DWI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病灶检出率、良恶性特征并统计ADC.结果 DWI检出病灶能力强于动态增强,良性病灶ADC值高于恶性病灶.结论 DWI、动态增强相结合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和良恶性鉴别具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方法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触诊发现乳腺肿块且怀疑恶性的21例患者,23个病灶,应用DCE-MRI进行评价、诊断。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后15个恶性病灶中10个环形强化,其中7个表现为充填型环形强化;3个片状强化;2个结节状强化,最后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后病理验证恶性病变15个(65.2%),良性病变8个(34.8%)。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更清楚地显示其生长类型、范围和内部结构,极大提高了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该院行常规MRI结合DWI检查的60例老年脑膜瘤患者,其中Ⅰ级(良性)47例,Ⅱ级(非典型)9例,Ⅲ级(间变性脑膜瘤)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周围水肿、脑膜尾征、肿瘤囊变坏死、肿瘤强化不均匀及边缘不规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分型的脑瘤膜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常规MRI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某些特征性征象,同时与ADC值的变化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对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影像学表现,评价DWI、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5例临床表现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行MRI及DWI检查,对MRI图像及DWI数据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①MRI对BPH诊断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3.3%,符合率为84.62%;对Pca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85.71%,符合率为84.62%。②病灶ADC值<1.0×10-3 mm2/s时,考虑Pca可能性大,当病灶ADC值>1.0×10-3 mm2/s时,则为良性病变;DW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5.71%、符合率为86.15%。结论 DWI、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世峰  盖永浩  赵斌 《山东医药》2005,45(13):75-76
近年来,磁共振显像(MRI)已成为乳腺癌检测、诊断和分期的可行性方法,但部分病变仍有重叠。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能从分子水平反映人体组织的空间组成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交换水分的功能状况,已广泛应用于许多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现将其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据超声检查BI-RADS 4级患者超声征象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被诊断为BI-RADS 4级乳腺病变患者(210例,276个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手术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金标准,比较超声检查诊断为BI-RADS 4A、BI-RADS 4B、BI-RADS 4C患者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情况,分析根据不同超声征象诊断(判定)乳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根据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10例患者276个病灶中,恶性病灶76个,良性病灶200个。超检查诊断为BI-RADS 4级患者乳腺病变恶性的比例为27.5%;诊断为BI-RADS 4A、BI-RADS 4B、BI-RADS 4C患者乳腺病变恶性的比例分别为15.2%、40.0%和76.5%。在超声检查诊断为BI-RADS4级患者中,其恶性病灶表现为边缘模糊、纵横比≥1、微小钙化、毛刺状边缘、高回声声晕、肿块内部血流、动脉RI≥0.7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灶,表现为分叶征象、后方衰减的比例显著低于良性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根据形态不规整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分别为90.8%、89.0%和89.5%,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对超检查诊断为BI-RADS 4级患者,根据形态不规整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结合动态增强MRI对老年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老年乳腺病患者,共计58个病灶,分别进行MR平扫、DWI检查及动态增强MRI检查,分析其ADC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比三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及ADC值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ADC值显示91.18%的良性病变(31/34)和95.83%的恶性病变(23/24),诊断率为93.10%(54/58);以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诊断,恶性病变显示出95.83%(23/24),良性病变显示出58.82%(20/34),诊断率为74.14%(43/58);二者结合起来的诊断结果恶性病变显示出95.83%(23/24),良性病变显示出94.12%(32/34),诊断率达到94.83%(55/58)。结论 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对诊断老年乳腺癌都很有参考价值。DWI检查联合动态增强MRI能有效提高诊断老年乳腺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行前列腺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老年患者96例,以及同期经穿刺证实的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在术前均行3.0T 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选取0、100、800 s/mm2。取患者的病灶、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周围带,对比表观扩散系数。结果前列腺癌灶、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周围带(PZ)的表观扩散系数之间差异显著(P0.01);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表观扩散系数为1.23×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AUC)=0.998,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为99.3%;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时,AUC=0.924,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0.15%。表观扩散系数值在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方面明显优于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P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对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组织鉴别诊断方面有较大价值,且表观扩散系数值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32例,其中恶性19例,良性13例,均行DCE-MRI检查.测量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血管内血浆容积(V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各测量参数值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定量DCE-MR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参数Ktrans、Kep、Ve和Vp值分别为(0.632±0.418) min-1、(1.324±0.514) min1、0.431±0.207和0.193±0.103,良性病变Ktrans、Kep、Ve和Vp值分别为(0.107±0.091) min-1、(0.667±0.259) min-1、0.357±0.125和0.096±0.042,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间Ktrans、K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2、3.625,P值均<0.05),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间Ve、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4、2.248,P值均>0.05).Ktrans、Kep这2个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846,判断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2.3%、91.7%,特异度分别为87.5%、75.0%.结论 DCE-MRI可定量评估肺部病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值在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MR资料,通过分析病变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ADC值及ADC差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60个病灶中有32个恶性,28个良性,应用ADC值法最佳诊断值为1.30×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8%、75.0%、85.0%;应用ADC差值法最佳诊断值为0.47×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0%、82.1%、90.0%。结论 ADC差值法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弥补ADC值法诊断的不足,可作为功能成像DWI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洋洋  杨星星  葛舒 《肝脏》2023,(11):1310-1313
目的 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结合超声造影应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0TMRI-DWI、超声造影及病理检查,比较肝脏良性病变与肝脏恶性病变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病灶的超声造影参数。分析3.0TMRI-DWI、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检查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6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脏良性病变38例(55.07%,共有47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31例(44.93%,共有38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比肝脏良性病变患者低(P<0.05)。肝脏恶性病灶峰值强度比肝脏良性病灶高(P<0.05),肝脏恶性病灶始消时间、始增时间及达峰时间均比肝脏良性病灶短(P<0.05)。3.0TMRI-DW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2.61%、68.12%、94.20%,灵敏度分别为88.87%、70.97%、93.55%、特异度分别为81.57%、65.79%、94.74%,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I)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确诊治疗的前列腺病变患者136例,均给予SWEI,MRI及两者联合检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诊断准确情况,以及SWEI平均、最大杨氏模量值和MRI各向异性值(FA)、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应用ROC曲线分析SWEI、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SWEI联合MRI检测对Pca、BPH诊断准确率最高,MRI检测准确率次之,SWEI检测准确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平均、最大杨氏模量值、FA明显低于Pca患者,BPH患者ADC明显高于Pca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WEI诊断Pca的敏感度为69.86%,特异度为73.24%,准确度为75.74%,MRI诊断Pca的敏感度为72.86%,特异度为78.69%,准确度为82.35%,SWEI联合MRI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3.58%,特异度为87.59%,准确度为92.65%。结论 SWEI联合MRI检测可有效提高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对Pca的检出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经手术病理学或穿刺组织活检确诊为乳腺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128例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 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测算弹性成像及灰阶声像图下病灶的长径及面积,测算长径变化率及面积比.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5.96%,特异度为95.77%,准确率为91.41%,阳性预测值为94.23%,阴性预测值为89.47%;病灶恶性组≥4分的占比为38.28%(49/128),显著高于良性组的2.34%(3/128) (P<0.05);乳腺恶性病灶在灰阶成像及弹性成像中长径、面积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在灰阶成像及弹性成像中长径、面积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良、恶性组间灰阶成像和弹性成像中的长径变化率、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较为准确的判定乳腺肿物的相对弹性硬度,直径变化率及面积比等定量参数对肿物良恶性鉴别具有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肝脏病变的检出、定性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扩散加权成像可无创性地提高肝脏病灶的检出率,可在分子水平定量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可检测肿瘤组织对治疗的效果;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可应用于临床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变化,其灌注参数可以作为监测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定量指标;应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的功能成像对肝脏病变的检出、定性和疗效评估同样显示出潜在的优势。由此可见,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实时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甲状腺肿物患者110例(病灶共115个),应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良性病变多见于0~2级,恶性病变多见于3~4级。以≥3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为91.3%(105/115),敏感性为93.9%(31/33),特异性为90.2(74/82)。结论实时超声组织弹性成像为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在经直肠超声(TRUS)、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影像学表现,评价TRUS联合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3例临床表现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行TRUS及MRI检查,对超声图像及MRI图像表现行血管半定量分型定量分析.结果 ①良、恶性病变在发生部位、边界、回声类型、及对包膜等方面的影像具有显著差异(P<0.01);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显示前列腺癌(PCa)较前列腺增生(BPH)血管丰富、增粗、走形迂曲、紊乱;③TRUS诊断PCa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83.33%,符合率为77.78%;MRI诊断PCa的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3.33%,符合率为82.54%;TRUS联合MRI诊断PCa的敏感性90.91%,特异性为93.33%,符合率为92.06%.结论 TRUS联合MRI可提高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可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增强扫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肝细胞癌、26例肝血管瘤、20例肝转移瘤行磁共振DWI联合增强扫描检查,比较各组ADC值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肝细胞癌ADC值[(1.18±0.23)×10-3mm2/s]与肝转移瘤ADC值[(1.24±0.27)×10-3mm2/s]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ADC值[(1.65±0.31)×10-3mm2/s,P0.05];DWI联合MR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肝细胞癌(92.1%)或肝转移瘤(85.0%,P0.05)。结论 MR DWI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MR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郭军 《山东医药》2013,53(7):66-6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血管平滑肌瘤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功能成像[包括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结果 该病灶位于后颅窝小脑幕下方,与直窦及窦汇相邻.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中等信号,内可见点状及条状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局部可见未强化区域,呈从后下部向前上方渐进性强化的趋势;PWI示病灶后下方局部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量(CBF)明显升高,其余部分CBV及CBF明显降低;MRS示病灶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Cr)峰下面积均明显降低;SWI示病灶内多发点状低信号血管影.结论 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多模式MR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特异性,此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H1磁共振波谱(MRS)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健康志愿者各43例,均接受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各组病变组织3D-H1MRS特征、(Cho+Cr)/Cit及ADC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病变区(Cho+Cr)/Cit均值(2.861±0.872)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前列腺癌病变区ADC均值(0.892±0.091)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前列腺癌病变区胆碱(Cho)峰值+肌酸(Cr)峰值/枸橼酸盐(Cit)峰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241,P=0.032),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226,P=0.041)。结论 3D-H1MRS及ADC值可以为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