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术后疼痛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盲选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单纯静脉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后5分钟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评分、苏醒后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术中知晓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OAA/S评分和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术中知晓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可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降低苏醒后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62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时的SBP、DBP及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可减少对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促进麻醉恢复,副作用小,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静吸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和静吸复合组,每组30例。靶控输注组在CSI监测下采用TCI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并维持麻醉,静吸复合则在CSI监视下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比较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3 min(T2)、切皮时(T3)、术中(T4)、术毕(T5)、拔管时(T6)、清醒时(T7)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指数差异;比较T0、T3、T4、T8时两组患者间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水平差异。结果:围手术期两组患者间麻醉深度和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输注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均能较好的维持麻醉深度,两种麻醉方式下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无明显差异,两者均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七氟醚吸入以及骶管内麻醉联合七氟醚吸入两种麻醉方式,在小儿下腹部手术应用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适合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将48例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观察组,各24例。实验组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运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患儿入室时、诱导后、骶管阻滞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做记录进行对比。同时,对患儿的诱导、术中、苏醒的时间,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各个时间点的MAP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段的HR(除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导与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麻醉联合七氟醚吸入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免疫及麻醉苏醒影响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76例老年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A组(n=38)和B组(n=38)。其中,A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组患者CD3~+、CD4~+、CD8~+、CD4~+/CD8~+,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低于B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丙泊酚与七氟醚对患者进行麻醉,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研究对比,丙泊酚对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使用地佐辛后,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具体表现及药物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共142例,依据术后静脉注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术后静脉注射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具体表现。结果观察组T1、T2时刻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T2时刻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苏醒期60 min内,观察组患者T2、T3时刻Ramas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5.151,P=0.000);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08,P=0.034)。结论地佐辛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几乎无呼吸抑制作用,具备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全麻手术患者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区别。方法选取本院全麻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将其依据信封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丙泊酚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为主治疗)、七氟醚组(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麻醉前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七氟醚组全麻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后,其FVC水平麻醉后较为稳定,而丙泊酚组波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使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方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对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于麻醉诱导环节注射丙泊酚前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于手术结束时注射氟马西尼。B组患者于麻醉诱导环节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气管插管成功后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术期认知功能麻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分、诱导后2小时、苏醒时的BIS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3分、插管时、诱导后1小时,A组患者BIS均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3天及7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小时,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有发生术中知晓的风险,而在麻醉诱导环节加用咪达唑仑有助于延长较好麻醉深度的维持时间,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风险,同时增强麻醉的可控性,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诊疗的100例实施七氟醚麻醉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联合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两组苏醒时、苏醒后5 min以及拔罩后1 min的MAP及HR水平、躁动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以及躁动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苏醒时、苏醒后5 min以及拔罩后1 min的MAP及HR水平、躁动评分、镇静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过程中,可有效维持患儿血压,并稳定心率,提升镇静效果,减少躁动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72例患者分成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各36例。丙泊酚组行靶控输注麻醉,七氟醚组行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麻醉效果优于七氟醚组,丙泊酚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七氟醚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优于七氟醚吸入麻醉,镇痛效果理想,临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