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易引起继发性颅脑缺氧、缺血性表现[1].颅脑手术是治疗急性颅脑外伤的常用方式,但有研究表明,颅脑手术的创伤会对脑细胞造成二次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颅脑手术时保护脑细胞的功能显得至关重要[2].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不但是特异性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特异性血清标记物,而且是评价疗效、预后及脑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血清MBP、NSE 含量的影响,并与异氟醚全身麻醉进行比较,探讨异丙酚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多因外伤所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或昏迷等症状而入院就诊。这类患者创伤较为复杂,多合并有脑组织血肿和其他部位骨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差[1-2]。既往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3-4]。目前,MRI和CT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为此笔者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  相似文献   

3.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为常见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TBI发生率占全身创伤发生率首位,为青年及儿童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在TBI生物标记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颅脑损伤后可通过检测特定细胞因子及蛋白产物确定颅脑损伤情况。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Tau蛋白有潜力成为脑外伤生物标记物的蛋白[2],并  相似文献   

4.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冰敷头部,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制止创伤后脑损害反应,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1]。为此,我们开展了早期应用冰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的普及,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1]。诸多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产生影响[2]。文献[3]报道在重度颅脑损伤时,低血压(收缩压压<90 mm Hg)的发生率约为34%左右。因此,我科对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  相似文献   

6.
术后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继发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常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患者,其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1]。笔者自2000-01-2010-04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患者324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23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7.1%,探讨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颅脑外伤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64%[2]。这种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然后继以纤溶亢进,增加了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继发性脑损伤改变,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急性颅脑损伤病死  相似文献   

8.
蔡佩浩  邱锋  费智敏  孔令军  王夏飞 《河北医药》2013,35(12):1866-1867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常同时发生急性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病死率较高。对于重度广泛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和缩短ICU住院时间,已得到共识[1]。但近年来国内亦有学者提出平衡去骨瓣的概念[2]。我科采用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 )和血清内皮素-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对照组以GCS评分分组( GCS≤12分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GCS>12分为轻型颅脑损伤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患者CSF和血清ET-1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中,中/重型颅脑损伤组CSF中ET-1浓度[(38.89&#177;9.50)μg/L]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22.25&#177;8.55)μg/L](t=5.453,P=0.000)和对照组[(15.67&#177;7.72)μg/L](t =8.347,P=0.000);轻型颅脑损伤组 CSF 中ET-1浓度也高于对照组(t=2.390,P=0.023)。中/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107.02&#177;17.25)μg/L]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46.21&#177;11.19)μg/L](t=12.176,P=0.000)和对照组[(32.34&#177;10.64)μg/L](t=16.163,P=0.000);轻型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也高于对照组(t=3.751,P=0.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t=9.974,P=0.000)。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ET-1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膨出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常见的、严重而棘手的问题,通常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1]。为降低急性脑膨出的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于预防和及时救治有积极的效果。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病在颅脑损伤类疾病中属于相对较严重的疾病。临床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逐渐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很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再出血率[1]。本研究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压力性溃疡(acute pressure ulcer,APU)因身体局部短时间内过度受压引起,受压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或坏死[1]。手术患者是APU发生的高危人群,其APU发病率高达4.7%66.0%[1]。颅脑手术时间长,并且术中因气钻、电钻震动等原因容易发生APU[2],尤其是俯卧位患者,其身体支撑点与日常体位的支撑点不同,如前额、颧弓、下颌、前胸上部、髋部、膝部等成为受压部位,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6),两组都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颅内压、CT.结果 治疗组在提高Glasgow昏迷评分,减轻颅内压升高和水肿带的扩大等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能增强脑细胞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可减少伤残,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提速、汽车的普及、高层建筑的增多,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有研究显示,颅脑损伤的患病率高达783.3/10万,仅次于脑血管病[1]。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常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居各种损伤的首位[2]。快捷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浅显易懂的图表格式,为患者提供快捷、有效、有序的护理模式[3]。相关文献研究较多,观察指标各不  相似文献   

15.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极高,达到35%左右[1]。其主要原因是早期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急剧升高持续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严重者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2]。早期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观察颅内压变化,并得到相应处理,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2010年1月至12月,我科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  相似文献   

16.
<正>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diffuse brain swelling,PDBS)是指继发于严重颅脑损伤后数小时(4~14 h)出现的并非由于颅内出血所引起的急性严重颅内高压危象,临床报道病死率超过80.0%[1]。2008 ̄09—2010 ̄12笔者所在科采用一侧标准性大骨瓣及另一侧颞瓣手术治疗PDBS患者107例,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1]。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8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是其显著的病理特点。颅脑创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的第2位,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却在全身创伤中排在第1位,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头皮损伤、颅骨损伤、面神经损伤、脑损伤等复合存在[1]。有研究显示:"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5.04%,是颅脑损伤后造成面瘫的首要原因,危害非常大[2]。"对于较为严重的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挽救  相似文献   

19.
赵静 《黑龙江医药》2012,25(4):639-641
重型颅脑外伤形成急性脑疝的病死率高达60%-90%,Glasgow(GCS)评分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存活者的生存质量也较差[1]。颅脑外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一旦发生脑疝,移位的脑组织在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处挤压脑干,最终将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2]。因此,正确急救及科学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我院急诊科和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急诊手术的临床资料,检索并复习文献,总结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NP-9)在急性颅脑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中、重、特重型颅脑损伤组。所有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血,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MMP-9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MMP-9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MMP-9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损伤程度升高进一步升高(P<0.05);同时动态检测结果显示MMP-9在伤后3~4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MMP-9脑干损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表达较高,而在硬膜外血肿患者表达较低。结论 MMP-9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且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用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的特异性标志物,同时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